黄山毛峰
2008-4
上海文化出版社
程启坤 主编
121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本书编著者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黄山毛峰的发展历史、制作技法和品质特点,以飨读者。
程启坤,研究员,1937年3月出生,江西婺源人。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1960年以来一直从事茶叶生化、茶叶品质鉴定、茶叶加工和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对茶叶品质化学、茶叶加工和深加
代序历史与发展 源于明清云雾茶 创制定名于晚清 20世纪的曲折发展生长环境和产地分布 黄山市的历史沿革 人文和自然环境 (一)灿烂的徽文化 (二)优越的自然环境 产地分布 (一)黄山风景区 (二)徽州区、黄山区和屯溪区 (三)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品种、栽培和加工 优良的茶树品种 科学栽培与茶园管理 精细加工品质、品鉴和品牌 分级与品质特征 品质鉴评 选购鉴别 主要品牌及获奖情况品饮艺术 选具备器 择水候汤 习茶技艺 毛峰茶艺文化与典故 故事传说 诗文美誉 名人赏赞 著作载记后记
插图:历史与发展徽州自唐代便产名茶,宋元明清,名茶迭出。尤其是明清时期,松萝、大方、云雾茶名重天下。徽茶徽商,相得益彰。据成书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芽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这种分等法与后来把黄山毛峰茶分为特级三个等、一至三级各二个等的“四级九等”虽不完全一样,但已经接近。而从“雀舌”、“金芽”、“芽下白”之命名来看,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由“芽下白”而知白毫显露,与“形如雀舌,锋毫显露,色显嫩绿泛象牙色”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可见在明代中叶,黄山毛峰茶的雏形就已基本形成。晚明时期,黄山茶崭露头角。清初,黄山云雾茶饮誉士林。清末,黄山毛峰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山毛峰茶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享誉海内外。源于明清云雾茶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黄山游记》中,记载他第一次游黄山狮子林时,曾受到僧霞光的设茶招待。明代时任兵部尚书的休宁人程信在《游黄山》诗中写道:黟山深处旧祥符,天下云林让一区。千涧涌青围佛寺,诸峰环翠拱天都。烹茶时汲香泉水,燃烛频吹炼药垆。为问老僧年几许,仙人相见可曾无。清代文人袁枚在《坐光明顶上老僧送茶至》诗中写道:“方学渴猊思饮海,忽见老僧来送茗。和云带露一吸干,满腹金茎仙露冷。”清人潘来在《皮蓬雪庄禅师》一诗中也写道:“梦里披画图,汲涧煮茗于。”而清人吴雯清在《宿文殊院》诗中也提到“客话围炉火,僧茶吸涧泉。”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茶饮是黄山僧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名优茶·黄山毛峰》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整套书还不错,有好多专业的信息,对于略懂茶的人是有不小的帮助。而且有些专著还是其领域内的专家所以更加具有学术的价值,但是,书的图片和装帧不敢恭维。质量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