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星云禅语

星云大师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星云大师  

页数:

312  

译者:

禅如居士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  序  弘法利生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因缘下出家的,当时是栖霞律学院里年龄最小的沙弥。有一天读到“僧伽应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少不更事的我,这才知道出家人原来背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  此后,每当早课讽诵楞严咒,唱到“愿将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时,我都在心中发愿:“我将来一定要将全部的身心奉献在弘法利生上。”  时至今日,我乐说不怠,也建立了各种佛教事业。在佛陀的加被下,我一生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达到“弘法利生”这个愿心,而力行实践。  我一生弘法无数,感到最难的是如何契理契机。往往为了一篇讲稿,而日夜揣摩听众心理;常常为了一句名相,而反复思考其中深意,为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听懂受用,并将佛法妙谛运用在生活上,以作为现实人生的指南。  一九九一年岁暮,我在台北开大座,宣讲“维摩经”,《经济日报》副刊的主编到后台趋访,提及该报为了嘉惠读者,企划在副刊企业生活增辟“星云禅语”专栏,每逢周六定期刊登一次;基于“弘法利生”的理念,当然愿意共襄盛举乐观其成,但是我因为云游四海,恐怕不能按期供稿。后经协调研议决定,由皈依弟子禅如依据我的演讲、言行与思想脉络代笔整理,经我审阅辅导认可送刊。没有想到“星云禅语”逐期出刊后,尚获读者嘉许,并获甚多海内外报刊转载。旅居菲律宾的作家张放先生更致函佛光山,表示说:您以通俗化的佛理软化人心,鼓舞大众向上,确为我们海外华侨带来无限激励,春风化雨普润众生……恳请您将在报刊发表的励志小品,早日结集出书,俾广流传,区区心意,敬请参考是盼。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了很多有价值的好书,有意将连载年余的“星云禅语”结集出版,并嘱撰序,禅如亦认为能将代笔的文稿印成书,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好事。  “弘法利生”是我力行实践的愿心,“恒顺众生”是我广结善缘的态度,谨撰述以上因缘,序《星云禅语》问世。  星云大师

内容概要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
  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本书精心挑选出了两百余篇至理散文。从佛经到事理,从人生经历到普罗故事,字字珠玑,句句参悟,娓娓道来,不觉醍醐灌顶,找到般若宝藏。本书稿原在台湾报纸上专栏连载,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随后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杨州,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出版过多本图书,销量过百万,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是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智慧禅师。
  禅如居士为星云大师弟子,负责整理发布《星云禅语》专栏和结集出版。

书籍目录

序    随缘欢喜
第一章  禅门风光
01 │ 禅门风光逍遥自在
02 │ 扫地、扫地、扫心地
03 │ 菩萨心肠 金刚手段
04 │ 山贼易擒 心贼难捉
05 │ 耳闻目见 事理难明
06 │ 四大本空 五蕴非有
07 │ 即心即佛 自在常乐
第二章  生活修养
01 │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02 │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
03 │ 忍耐讥谤 庄严福慧
04 │ 不念旧恶 与人为善
05 │ 知所进退 逍遥自在
06 │ 以舍忍觉 治贪嗔痴
07 │ 一言兴邦 一言丧邦
08 │ 道心惟微 人心惟危
第三章  慈悲喜舍
01 │ 处贫居富 心安理得
02 │ 童叟无欺 和气生财
03 │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04 │ 乐于布施 为善常乐
05 │ 施舍财物 有舍有得
06 │ 不贪无嗔 知足常乐
07 │ 般若智慧 虚空万有
08 │ 勤于工作 服务人群
09 │ 慈悲喜舍 感恩图报
第四章  谈情说爱
01 │ 广植福田 善结人缘
02 │ 境由心造 随缘自在
03 │ 人生无常 清净禅悦
04 │ 持平常心 历久弥新
05 │ 真空妙有 究竟涅槃
06 │ 未成佛道 先结人缘
07 │ 人人慈悲 处处祥和
08 │ 谈情说爱 大慈大悲
09 │ 升华净化 感情生活
第五章  幸福之道
01 │ 增进人生幸福之道
02 │ 幸福人生顺乎自然
03 │ 如何促进家庭幸福
04 │ 如何过得自由自在
05 │ 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06 │ 从自制中克制物欲
07 │ 从空无中认识人生
08 │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09 │ 面对老病自求多福
第六章  因果福报
01 │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02 │ 善恶诸业 果报分明
03 │ 佛教实有 不尚玄想
04 │ 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
05 │ 自觉心安 天君泰然
06 │ 诚实无欺 广结善缘
07 │ 虔诚忏悔 广种福田
08 │ 化无力感为感恩心
09 │ 不去计较就没烦恼
第七章  弘法利生
01 │ 境界超越 祈愿升华
02 │ 随其心净 则国土净
03 │ 弘法利生 合理生活
04 │ 受持戒律 得证圣果
05 │ 真诚修行 身心并重
06 │ 当头棒喝 暮鼓晨钟
07 │ 端正观念 振兴佛教
第八章  结善缘
01 │ 尊重与包容
02 │ 我是个什么东西
03 │ 自利利他
04 │ 做人要争气
05 │ 行善去恶
06 │ 不着痕迹的善人
07 │ 随他去吧
第九章  谈修心
01 │ 有道者的心态
02 │ 耕好自己的心田
03 │ 心在何处 何处安心
04 │ 心能安四方皆好
05 │ 用忏悔净化身心
06 │ 内心财富无价宝
07 │ 安定心境有妙法
第十章  论人生
01 │ 塑造形象 厚植人脉
02 │ 礼貌是我的水准
03 │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
04 │ 用慈悲心解世间苦
05 │ 懂得珍惜才懂得爱
06 │ 到达常乐的彼岸
第十一章  话苦乐
01 │ 苦乐一线间
02 │ 孝亲要及时
03 │ 善事父母 即是事佛
04 │ 说话的艺术
05 │ 旅游参访 见识增广
06 │ 简单生活 性灵纯净
07 │ 因缘福报 知足常乐
第十二章  悲众生
01 │ 改变命运靠自己
02 │ 情到多时反转薄
03 │ 悲智愿行
04 │ 拂尘除垢
05 │ 长寿十法
06 │ 老当益壮 自求多福
07 │ 心净身安
第十三章  度有情
01 │ 处处能度众
02 │ 拜观音 学观音
03 │ 莲花合掌禅意深
04 │ 勇于当下承担
05 │ 念佛不忘救国
跋一  佛光缘
跋二  与佛有缘
附录  求法应有正确认识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禅与生活  01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明心见性,悟道归源;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现代人的生活,普遍倾向追求感官的刺激以为快乐。其实,如果能够放下外缘观照禅心,那才是快乐的泉源;进一步实践自在淡泊的生活,更可以体悟禅悦法喜。  禅是什么?“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禅,是智慧、是真心、是人间的奇葩,更是人类的宝藏。因为“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特列举四点来说明“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禅的人间社会性。禅有人间的社会性,因为禅不是少数人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拈花微笑的大迦叶尊者,但把禅心交给了佛性本具的每一众生。“春城无处不飞花”,同样的“人间到处有禅机”,仅从禅的名称,就可看出禅的社会性,诸如禅诗、禅话、禅心、禅悦、禅味、禅行等,人间社会到处有禅者,山林水边、陋巷闹市,不分僧俗、不计男女,人人可参禅,处处可问道,所谓“一钵千家饭,禅僧万里游”。禅者的云游行脚,就是那么的人间化、社会化。  现今人间现实社会,到处充溢功利、自私、狭窄、执著、贪戾与暴力,更亟需真正的禅者以安详、放下、大公、宽广、空无与慈悲的良方来对治。  禅的时空普遍性。禅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禅里,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人我的是非,刹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千;也就是说“心中有事虚空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因为真正的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参禅学佛首重开悟,只要一悟,就能开窍(一点通万事灵),说到“悟”,必须透过禅定才可以体验,一旦开悟,就可以领略到时间的永恒、体会出空间的无边,“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换句话说:真正证悟,诸法普遍平等,了然平常心即是道。  禅的自尊规范性。“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禅是绝对的超越、绝对的自尊。真正的禅者,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他的修行是“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与“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因为真正的禅者,重视生活规范与自尊自爱,在现今这个脱序、自私自利的现实社会,有正见良知的现代人,实在应该学习禅者“自我观照、反求诸己”的风范。  禅的生活实践性。自古以来,禅者都重视生活,诸如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雪峰的饭头、洞山的香灯、道元的种菜、鸿山的粉墙……说明禅者非常重视生活实践,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工作,更无法深入禅心。  现今社会分工合作,士农工商各有所业,我们能以“感恩”“惜福”的心情,专心做好工作也就是参禅;所以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陈履安居士提倡“在工作中修行”,就是最好的见证。  02  持平常心  参生活禅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上引佛偈是说: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储蕴着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身的宝藏,反而舍本逐末,一味盲目地去向外寻找。  莲池大师也有一首禅诗:“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就是诠释我们学佛求道,不要盲目到处攀缘奔波,最重要的应该持平常心,参生活禅。  有人常常慨叹:“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的“心”固然不容易了解,我们自己的“心”自我又能掌握几分?“心猿意马”就是指我们的心瞬息万变、捉摸不透,如何才能使我们这颗浮荡的心安定下来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禅师这首诗偈提示我们,尽管时序上有春、夏、秋、冬的递嬗更替,众生有东、南、西、北的奔波离异,如果我们能够将一切万缘放下,心中坦荡无物,自然有一番自在、潇洒的悠游境界。  在佛经上记载一则故事说:有一天,“心”向主人提出抗议表示——你每天清晨起床,我这颗心就为你睁开眼睛,观看浮生百态;你想穿衣,我就为你穿衣避寒;你想漱洗沐浴,我就为你净身;甚至大小便溺,我都毫无怨尤地帮助你。我们的关系如同唇齿一般密切,凡事你应该跟我有个商量,但是一旦要学佛求道,你却背个臭皮囊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地向外攀缘寻找,而不知道返求于我,其实你要追寻的“道”并不在其他的地方,道就在自己的心中啊!  唐朝景岑禅师说:“平常心即是道”,所谓平常心就是“累了应该休息,饿了应该吃饭”(原文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而现代人则往往累了不知道要休息,饿了没有好好吃饭。平常生活所表现的衣、食、住、行本来应该是喜悦的事,但是往往因为心中另有所系,以致不能享受它的情趣,而把生活变成勉强。当然,工作中也同样有许多情趣,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工作中体验到那就是生命之美呢?  《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非是教人回归到生活,不要在生活上添加丝毫的勉强和造作。那时,所发出来的心智才是真心,在真心观照之下,一切都会感到亲切自在。所以我们要学佛求道,应该“持平常心,参生活禅”。  03  “平常心”即是道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一般人谈到修行,常将范围局限在打坐、念佛、诵经、持午、闭关等在名相上的修行。诚然,念佛与诵经等,当然也是修行的法门,但是,却忽略了发心、弘法、讲学、著作、创业、利众,乃至随喜、随缘,一切善行义举都是修持。  在圣者的境界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认为搬柴运水无非参禅,平素行住坐卧皆有佛法;而持平常心,修生活禅,更是禅者倡导的。  佛经中有段记载说,律宗的有源和尚,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如何修持用功?”  慧海禅师简要地回答:“用功要持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更进一步地诠释所谓平常心,即是“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因为一般人执著于五味六尘,所以吃饭时百般挑剔,挑肥拣瘦,食不甘味;睡觉时辗转反侧,胡思乱想,千般计较。  而禅者已经体悟“万法皆空”之法性,了知五味六尘一切不可得,所以能够平平常常吃饭,安安逸逸睡觉。这也就是说,修行要在生活中修行,要在无功中修行。  现在有些初发学佛修行的人,妄想“了脱生死”的问题,却不顾“处理生活”的问题。经常一知半解地闹着“闭关”“住山”“持午”(即过午不食)……借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责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所谓修行者,借口“不理红尘琐事,闭关黄卷青灯”,这一小撮“修行者”,纵使能解脱入道,也不过是个“自了汉”。  有两位佛教长老的诤言,值得我们学佛的人省思——印顺长老说:“放弃弘法利生甚或修学佛法的责任,只是借口修行,那是懒惰的代名词罢了!”另一位道源长老说:“只是口头说修行的人,佛教都快给他们修完了!”(不容讳言,中国佛教亟需振兴现代化。)  现在社会(未法时代)有许多人自称开悟得道,标榜自己修行过人,甚至还会“显示卖弄神通,企求哗众取宠”,其实都是不可思议的;大凡一个真正的证悟者,从不自高自大,从不标新立异,所谓平常心即是道。  在过往的高僧大德的典范中,我们发现:赵州禅师八十犹行脚;道元禅师老年任杂务;佛陀晚年仍托钵行化;维摩病中亦不忘说法。如来常说:“我是僧中的一个!”这种风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百卷《大般若经》,其实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它的中心思想,即“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修行持、无证悟道”。说明了悟道是无功之事,甚至布施、度生、修行都是无功之事,因为“真如界内,总生佛之假名;实相门里,无自他之形象”。亦即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绝。”  总之,我们参禅学佛,一定要真修实学,不要自我标榜、不要自赞毁他。修行,要修无功之行。  04  日日皆是好日  说好话,行善事;  常反省,多欢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禅宗说:“日日皆是好日”,芸芸众生如果把每一天都生活得很实在,天天过得好,月月过得好,年年过得好,一生也就不算虚度。  我们如何过一日的生活,这里有四点建议:  每日多说好话。先贤袁了凡先生,他每天都要用“功过格”检讨自己的功过,反省一天之中有多少功过得失,并且老实地做成记录。我们也可以自己盘算一下,每天自己说了多少好话,譬如说:“你早!”“你好!”“谢谢你!”“对不起!”以及“我有什么能为你服务的吗?”常说一些赞美别人的好话,自然能广结善缘、化解烦恼,使自己每天的日子过得美好。  每日多行善事。童子军“日行一善”,我们一天之中有没有错过多行善事的机会呢?看到垃圾果屑,随手捡起来,搭乘公车让座老弱妇孺,乃至在工作上多给别人一点协助与服务……每天多做一点好事,自己的生活会更加充实。  每日经常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一般人常喜欢指责、批评别人,疏于检讨、反省自己,如果能够自己经常反省:“我今天讲的话适当吗?做的事周全吗?有没有什么地方伤害了别人……”人只要能够经常自我反省,就会改过迁善,多积功德。  每日常常欢喜。你对镜子笑、镜中会出现笑脸。如果一个人整天忧愁满面,一副非常烦恼的样子,冷漠的态度会疏远别人,使自己的日子更难过;常持“平常心”,多从好的方面去设想,吃饭时放开肚皮吃饭,睡觉时安心坦然睡觉,“一切随缘、随喜;力求自在、自然”。 那么,你就会有颗喜乐的心,微笑的脸,带给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分享你的喜悦,日子岂不是很好过了?  总而言之,每个人每天都要生活,每天我们能够“多说好话、多行善事;经常反省,常常欢喜”,深信,你每天就会生活得充实而美好。  05  世间知见 似是而非  邪知邪见,似是而非,使人沉沦;  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使人自在。  阳光下的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世间上的芸芸众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种种不同的见解。一般凡俗“以五欲六尘为乐”“以立德立功为实”“以百年长寿为久”“以迷信执我为真”,世间这些似是而非的知见,由于众口铄金,积非成是,源于理念不清,进而污染了我们的心性,使我们沉沦堕落。  世间以五欲六尘为乐。不容讳言,世间大部分的人,常以物质感官的享受为快乐,追逐于声色犬马;事实上,这种肉体上的享受并不是最终的快乐,心灵上的舒坦自在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的人拥有万贯家财,娇妻美妾;住富丽的高楼大厦,穿名贵的绫罗绸缎,入室有僮仆服侍,出门有轿车代步,但是却没有一颗灵悟的“真心”,去体会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欠缺这种真心的人,即使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仍然是一个贫乏的人。冷眼静观,在我们这个金权挂帅的现实社会中,却到处充满了这种贫乏的富人。  佛经说:五欲六尘的享乐,是有濡有染的;有濡是有缺憾,有染是有私心,有缺憾有私心即有烦恼。例如有人贪恋饮食之美、男女之欢而不知节制,仿佛飞蛾扑火,春蚕作茧,自陷于痛苦的深渊而浑然不知。世俗的享乐犹如剑上涂蜜,虽说味道甘美,却有杀身殒命的危险。我们参禅学佛,首先要运用般若智慧,去透视五欲六尘的虚假,才能追求真实清净的法乐禅悦。  世间以立德立功为实。有的人对于物质享受,虽然能够不忮不求,超然随缘;但是却以建立功勋、留名青史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立功立德固然为人生努力的方向,但是仅止于世间的成就;除此之外,身心的清净、人格的升华,乃至出世慧命的证成更为重要。  常听到这样似是而非的论调:宗教是劝人向善的,只要心地善良就够了,不必信奉什么宗教。其实这种观念是一种偏差愚痴的看法,心好就不必信仰宗教,心好就不要吃饭行吗?心好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条件,生命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立功立德纵能留名千古,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发挥普度众生的菩提大愿,从事服务大众的事业,我们的生命,不就更能扩充,更具价值吗?  世间以百年长寿为久。长命百岁是一般人热切的希望,现今医药发达,更有许多增长生命的方法手段,究竟多少春秋才算是长寿呢?  世间的寿命纵然长寿如彭祖,充其量也不过八百岁月,和宇宙的亘古悠久相比,实在太短暂了;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的是永恒无限的无量寿,证悟永远不生不灭的真实生命,而不仅仅是蜉蝣若寄的数十载寒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活了多少岁数,而在于是否真实地活过,如果一个人已经充分发挥了生命的内涵,纵然是刹那,也是永恒。  世间以迷信执我为真。有人讥讽信仰宗教为迷信,而不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却常有迷信的行为:诸如每逢结婚寿诞,大事铺张,杀鸡宰羊,滥杀生灵,饮宴作乐,不但违背了庆生的心意,更悖逆了慈悲的精神;更有些人发生争执时,到寺庙斩鸡头赌重咒,这种迷信的行为既愚昧又残忍;遇到难题时,会算命问卜祈求指点,吃香灰烧金纸,望消灾化厄……这种种迷信执我的盲目知见,是令人不能苟同的。  总而言之,世间的知见大抵似是而非,其原因导源于理念不清,心性污染;由于无明造化,无法明心见性:“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只要勤加拂拭,以般若智慧涤净知见,就能使心灵清静,清凉自在。  06  脱离邪非 清净自在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世间现象千差万别,众生对万象的见解看法,也有种种层次的分别。如同小学生有他童稚纯真的看法,中学生有他年轻浪漫的想法,大学生有他深远超迈的见地,随着每个人年龄、阅历、根基的不同,知见也有深浅高下的不同境界。  佛教对知见抱持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才是佛教的知见?佛教常讲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培养正确的见识,作为追求真理的启门砖。  佛陀常讲“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八正道”,也就是佛教正见的菁华,这些道理在佛经中有详尽的阐扬,以下仅简略加以扼要说明:  四念住。四念住又称为四念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把心念系着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个法门之上,从苦、空、无常、无我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凡夫俗子的思想观念里,总以为肉躯是实在的,因此为滋养、妆扮而劳苦烦恼,“观身不净”能破除我们对身体的执著,了解色身的虚幻不实,从而去追求真实不灭的法身慧命;“观受是苦”提示我们人生苦多于乐,而我们却无明造作,制造更多的痛苦,不知道自求多福,利益他人;“观心无常”告诉我们心念如瀑布湍流,念念不停,瞬间即逝,而我们却不知小心摄护,任意让它在生死海中浮沉生灭;“观法无我”说明世间万法变化无常,没有一法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稍有执著,如果执持有我,痛苦烦恼就接踵而至。能够以“四念住”的法门去认识宇宙真相,我们的身心才能清净自在。  四依法。所谓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法不依人”,是要我们依止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依靠有生灭现象的某一个人;“依义不依语”,是要我们从义理本身去把握真理的内涵,而不执著满足于语言文字的游戏;“依智不依识”,是要我们依据般若智能为人生行为的规范,而不依顺一般的俗知俗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要我们依持宇宙真理,而不盲从方便邪说。“四依法”是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指南,能够依止四依法,才能探骊得珠,深入真理。  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些都是佛法的基本常识,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诸行无常”意谓一切行为、一切语言,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唯有脱离世间法,到了出世法的境界才是真常;“诸法无我”即指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如此不变的,譬如我们的身体,仿佛一栋房屋,仅仅供给我们“行住坐卧”暂时居住,房子住久了一定会败坏,等到人生大限来临,我们这幢住久了的老屋也会殒灭无存;肉身如此,财富、名利、感情……一切迟早都会舍离我们而去。“涅槃寂静”的世界就是极乐净土的世界,只有安乐,没有痛苦烦恼,一般人学佛总以为是“了生脱死”,因此消极避俗,实在曲解佛教,涅槃最高境界是“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唯”“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由“正见”可以了然“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这是八正道的主体;再由“正思唯”以增长真智;然后“正语”,就是修口业不妄语;其次“正业”以大智般若灭除一切邪业,使身心安住清净正业之中;进而“正命”使身、口、意三业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进”就是要发心修习涅槃之道;至于“正念”则以真智忆念正道,并且没有丝毫邪念;最后是“正定”即必须做到清净的禅定。这八个方法教导我们脱离邪非,所以是“正”。最后进至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道”。  如果我们能够体悟“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与“八正道”,坚定正知正见,努力信受奉行,定能脱离邪非、清净自在。  ……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全书的故事幽默且意义深远,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星云禅语 PDF格式下载



星云禅语 第二缉硬精装(星云大师首本精装文字集,字字珠玑,句句参悟,娓娓道来)


星云大师首本精装文字集,字字珠玑,句句参悟,娓娓道来


星云大师的作品很值得一读,这是集子的第二本,三折买的,物超所值,


大师禅语对人有益


我一直都很希望看星云大师的书,这本书包装也很好,内容好,我打算买完全册,受益匪浅啊


书很好看,星云大师讲得很好


星云大师,名不虚传,阅读其书,受益匪浅。


这个买重了,质量很好,星云大师的书必读。


星云大师,是一位大德高僧。此书劝人向善、宽容等。如大师言,随缘欢喜,固所愿也。


两缉同时买来,是值得看的一本好书,每天坚持抽出时间看看,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让自己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沉静下来,慢慢品味生活。。。


学习大师,学会享受人生,学会安慰自己,学会看清楚世界


特价购买的,非常不错哦。


非常好点的一本书,推荐


这本书的真推荐亲们看看,这书说的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态,受益匪浅。


一直觉得读那些所谓“专家”故作深沉的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自杀,所以,很喜欢这本书的文字,平和从容,去尽了矫饰。其实很多时候,看书并不是为了变得复杂,而是希冀变得单纯,变得平和。这书确实有这种境界,值得一读。


很多事情心境一旦打开就不是事情了,这本书里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错


附加的鼠 看着便宜买的,有空闲就来看,希望不错


外包装有塑料薄膜包着,书很精美,还没看,内容无法评价,送货快。


东西不错,正在学习,有空看看


简单道理,值得深思!


虽然还未看完,但感觉还是不错滴。


目前还没看,应该很好。


包装质量很好、好书


很好,纸张、印刷等都不错。


很真实的记录了一些精神疾病者的状态 很多症状是你想不到的


还没来得及看。封面厚实,纸张不错。


此书包装精美,很划算,内容有启发,很有意义,买的很值!


快递送开的时候把硬纸板的封面弄塌下去了,不开心。不过,我比较喜欢这种书的装订。就是有的人会觉得封面会像包装用的硬纸板就是了!


书包装得很好,是正版的,等空得时候慢慢看


这个商品不错,是正版,包装很好,内容非常有指导性


好书,又便宜,真好。。。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全书的故事幽默且意义深远,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推荐购买 : 《星云禅语 硬精装套装》
内容推荐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
  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本书精心挑选出了两百余篇至理散文。从佛经到事理,从人生经历到普罗故事,字字珠玑,句句参悟,娓娓道来,不觉醍醐灌顶,找到般若宝藏。本书稿原在台湾报纸上专栏连载,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随后结集出版。


首本精装文字集,字字珠玑,句句参悟,娓娓道来


有佛诗揭语,有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深妙的道理,心也安静了。


短短的原文,就透露出大大的智慧,读来感触颇大……身处在现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读读这样的书,洗涤一下心灵,人也娴静些,快乐些……


这是一本禅理很强的书,适合静下心,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下午慢慢的看,不错,值得推荐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还是有不错的启发的!


没怎么看,不过挺经典的感觉。。


看了后有洗礼的感觉


尺寸比想象中小,没有想象中的精致,内容应该不错吧。


服务态度好,书质量不错


他没看。


书不错,但是内容没有想像的精辟。


拿来送同学的,感觉挺好的,自己读了也很有收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