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时尚
2009-8
文匪出版社
胡根喜
329
无
说起时尚来,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上海当首屈一指。此说非是“癞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也并非虚妄,是由其特定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 有一个比喻,极为精到:北京是一瓶“二锅头”;广州是一杯“凉茶”;上海,则是一地“时尚”。真是泱泱华夏,彼土吾民,各领风骚,皆都有趣! 上海之所以在“时尚”的领域里独占鳌头,而堪称中国时尚之都,那是因为与它特有的文化属性,即异质类的“海派文化”休戚相关的。 别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众所周知,上海最早的文化遗址,可以上追至6000多年前的青浦崧泽马家浜文化。而时尚文化则可以溯源于宋元;斯时,由于战乱频仍,加之元末皖地农民大起义,北方、中土的富商大绅纷纷流迁避祸至被史称为“东北五乡”的上海,由此,也带来了食精衣丽的豪侈风尚。从此,上海人的生活状态开始进入了“颇崇华黜素,虽名家右族,亦以侈靡争雄长,往往逾越其分而恬然安之”。 得地理位置绝佳的上海人,真是福分非浅:天赐的一条大江,挟巴蜀之松惬、荆楚之精明、大扬州之绮靡,滚流而下汇于此地,给人海处的上海,注进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精元要素。一条吴淞江流、一地吴越清响,令上海崇侈时尚,颇盛性情中人。 开埠,又给了上海人一次历史性的大机遇:自1843年11月17日以后,上海人从洋、海间飘洒而来的欧风美雨中,浸淫出异于各地的态相,得识了洋楼洋装洋派的精致。因而,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上海,身姿与态相就大不一样了。
上海男人、上海女人是时尚的智者、创造者、身体力行者;在大道乐行的时尚领域里,上海人长袖善舞,风流渊薮。 上海之所以在时尚的领域里独占鳌头,而堪称时尚之都。是与它特有的文化属性,即质类的海派文化休戚相关。 海派时尚的历史,并非是断代的;悠远而优良的海派文化传承是上海男人、女人时尚的底蕴。
胡根喜,上海人,籍贯江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任报纸记者、编辑。
自1981年在《萌芽》发表小说《诉讼》起,创作多部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并出版《老上海》、《拉洋片》、《四马路》、《寻找上海老克拉》、《大亨恩怨》等系列作品。
总序 李伦新自序 第一章 “上海辫子”开“洋荤” 艳光魅影的1897 艳阳下的上海摩登 坐“洋车”兜风的时髦 Play snooker 时尚的上海饕餮 从“交际茶舞”起兴的海派舞厅 “跑马”盛世 上海身价 Columbia Riding School引领的时尚 独步洋场的“上海派头” 上海住房梦 曾经的金融时尚 海派旗袍的盛世风情第二章 沪上流行“列宁装” 连衣裙之魅 抢购“A581” 上海恋爱经典 婚姻通行证 70年代的炫酷 青春的“旱冰一族” 行走街头的上海酷男 骚动在夜幕下的情色男女第三章 新锐时装设计师的上海之恋 碧波里的“华尔兹” 海派股民的咏叹调 浪漫的“泡汤”之旅 上海街头新流韵 都市新“POSE” 正在时尚的“卡丁车”……跋
“上海辫子”开“洋荤” 1876年2月24日上午,当一辆载着木方石料与各种器材、名叫“先锋号”的机车迎着暮冬融融的阳光,喷出一股浓浓的白烟,发出一声嘶鸣,昂首驶出车站时,铁马路桥(今河南路桥)堍下彭泽路一带的市民便纷纷顺着铁轨,一路欢呼地跟着“小火龙”向天通庵方向奔去。 脑袋后还拖着一条辫子的“上海辫子”,又开了一次“洋荤”! 此情此景,令英国人摩里逊惊诧不已:这列来自欧洲最新科技产物的火车在中国上海刚刚铺设的铁轨上一路呼啸着行进时,前来乘坐、观看的“上海辫子”非但一点也不恐慌,相反像过节一样地兴高采烈;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与此截然相反的是: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在英国诞生。当火车的发明者、矿工之子乔治·史蒂文森驾驶着拖着33节车厢的“运动号”蒸汽机车,从斯托克顿向林顿行驶时,汽笛的吼叫声曾把围观看热闹的英国人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在同样的事物面前,两个不同国度里的民众的反应与表现,却大相径庭,这是老资格的铁路工程师摩里逊所始料未及的。 第二天,由英国人美查创办的《申报》特意刊载了一篇题为《民乐火车开行》的报道,言上海市民争相乘坐火车,沿途乡民亦是喜滋滋地看火车经过:“或有老妇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无
其实海派时尚还真算一派
这是一本了解上海人时尚的书,是海派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上海较长时期以来,在时尚领域里一直是独领风骚,这与上海对外开放较早有很大关系,因此,他们一直走在时尚潮流的前列。
还可以更加深入,丰富一点的。有点空
不错,就是书看着有点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