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陶瓷

陈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锦  

页数:

148  

内容概要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兴起了学汉语热,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一些国家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文化节”,更多的外国朋友愿意了解、认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外文版名称为“龙文化:走近中国”)。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来自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笔下,这些绚丽的中华文化元素得到了更细腻、更生动、更详尽、更有趣的诠释。

书籍目录

引言中国陶器的起源定居的生活从土器开始火的熟练使用陶器与考古人和动物的故事——来自黄河流域的文明大地湾彩陶光彩照人的仰韶文化彩陶高贵神奇的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瑞典人安特生盛开在新机器时代的化朵——长江流域的陶器河姆渡遗址的重大发现“鱼米之乡”中的马家浜神秘而精美的良渚文化瓷器的萌芽——商、周陶器向瓷器飞跃——白陶原始青瓷的姊妹——印纹硬陶秦始皇和他的兵马俑们打井打出奇迹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地下的皇家军队汉代陶器——走向巅峰中国第一座地下遗址博物馆个性与写意秦俑与汉俑盛唐的舞蹈——唐三彩风水宝地出三彩盛世气象映三彩三彩的迷人风韵其他功能的唐三彩脱胎换骨——瓷器的起源原始青瓷——在陶与瓷之间原料选用成型工艺不断进步瓷器的童年与少年“南青”与“北白”——唐代瓷器绕不过去的隋朝盛唐气象“南青”越窑翠如玉“北白”邢窑白如雪诗意盎然长沙窑花瓷鲁山窑“瓷器之路”的起点再现宋人精致生活——宋代瓷器南海一号——中国最具价值的沉船宋代——一个空前绝后的朝代神秘的汝窑体现皇权威仪的官窑传说中的哥窑玫瑰般艳丽的钧窑活泼新颖的民窑瓷器龙泉青瓷——雪拉同建窑兔毫盏灿若繁星吉州窑挥洒自如磁州窑如梦如幻的元青花一次惊心动魄的拍卖这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罐,为什么值天价是谁发现了元青花许多不解之谜明代——青花瓷的高潮御窑厂浮出水面官窑一统天下斗彩值万金民窑青花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龙泉窑与德化窑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碗礁一号”在诉说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不一样的窑火,不一样的瓷器画在瓷上,人在瓷里绚丽迷人的粉彩瓷最高贵的瓷器

章节摘录

插图: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快轮制造的黑陶著称。一些陶器上刻画有很细的花纹,有龙蛇纹、鸟纹和云雷纹等。有的陶器上还有在烧成后再刻画上去的图形或符号,有单个的,也有多个排列在一起的,它们是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线索。良渚文化陶器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在同时代或稍晚的诸考古学文化中,只有山东龙山文化可以与之媲美。这把黑陶壶是1983年在上海青浦县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高15厘米,口径7.4厘米。基本造型为圆筒形,为便于倾注,口沿前侧上翘成长长的宽流。在器身的另一侧附有宽体扁环形,与长流前后呼应,构成了和谐的平衡和完美的造型:长流上翘外展,像一只阔嘴小鸟,显得灵巧活泼;环形宽处则像卷曲鸟尾,形成布局的对称,使陶壶具有很好的稳定感。陶壶通体布满了细刻花纹。在流部下侧,细刻一只展开双翼的正面飞鸟,腹部主体纹饰是十余只向下飞翔的小鸟。鸟身满填极细密的云纹和平行短线条,双脚下垂,鸟尾分叉,通体陪衬折线纹,均细如鬓丝,根根可辨。这样细密工整的装饰纹样,在其他地区陶器上是很难见到的,也是良渚文化陶器的特征之一。中国太湖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盛行酿酒,这可能是一件极精致的酒壶。


编辑推荐

《中国陶瓷》为中华文化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陶瓷 PDF格式下载



简单的陶和瓷的演变史及瓷器的介绍,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