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作瓷手记

郑云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郑云云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高人并不是浮于水面者,而是那些潜隐者。因为前者即使再花样翻新也无济于事,而后者开始或许不为人重,但渐渐就会引人注目。我认为,郑云云的散文之所以富有价值,首先就在于她是生活的潜隐者,是人生的清醒者。 与政治、经济、道德、思想、文化等相比,文学艺术的魅力主要还是在美,是在你心中如云似雾、如霞如梦般氲氲弥漫的美好诗意,就像看到白天鹅的翔飞、骏马的奔驰,你不可能无动于裒一样。郑云云的散文也有一种美,一种从世俗人间升腾起来的纯洁、神圣、优雅的诗意! ——著名散文评论家王兆胜《边缘人生的边缘书写——郑云云散文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郑云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文学院特聘作家、江西经典传媒有限公司景德镇瓷画院院长。出版有艺术散文集《云水之境》、《兰舍泥痕》、《千年窑火》等,散文作品入选国内外四十多种重要选本及国家教育部编选的中学生语文课外读本。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国优秀图书奖、江西省首届优秀文艺作品奖、江西谷雨文学奖等。
先后在南昌、澳门、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瓷艺展并参加艺术联展。2009年12月获“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表彰。

书籍目录

作瓷手记(2004~2006) 之一 一蓑烟雨过前溪 之二 青山无处不藏云 之三 梅花天地心 之四 秋水 之五 该开花的时候开了 之六 2004年夏天的第一场 之七 开窑的日子 之八 大雨中的窑火 之九 蛇床 之十 端午纪事 之十一秋天了 之十二 正月风吹 之十三 和老汉在窑场小院 之十四二妹满窑 在官庄的日子(2007~2009) 荒园 初到官庄 江家大棚 三宝蓬的水碓  北山 清明是—树绿叶纷披的柳 张家窑坊 宝福与宝霞 樊家井 张一敲 常爷玩瓷 跟云一、大千去老鸦滩画瓷板  做小件的老哥俩 官庄之夜 瑶里 毕氏德廿 看地岁月之流(史前至上世纪初叶) 远古的回音 关于洪州青瓷的想象 六街三市永和窑 景德元年里的人和事 大雅之音:元青花 明瓷之兴 九域瓷商上镇来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景德镇 督陶官唐英 远离神灵的瓷业崇拜 八大山人与民间青花 那一群青衫飘然的身影后记

章节摘录

  作瓷手记(2004~2006)  之一  一蓑烟雨过前溪  重返景德镇,已是熟门熟路。下了大巴,走近一辆的士就问,知不知道东二路方向穿过陶机厂宿合后面,有一个叫胜达窑场的地方?窑场旁边就有一条铁路的。本来只是问问,司机居然知道。而且说不打表,十二块钱,可以直接将我送到窑场门口。到窑场有一段是没有路面的路,以前人家车子送我过去时,要颠颠簸簸地穿过很多乱七八糟的违章建筑。所以司机这样说,我很高兴,可以免去我提着行李走一段很长很难走的路。上了车却发现这是一辆“黑车”,没有的士牌照的,也不管了,天还没黑呢,谁敢杀人放火?再说司机业务很熟,在市郊大大小小窑场窑炉陶艺工作坊散布如林的地方,那么不起眼的一个窑场我一说他居然就知道,这让我对他有了好感。我对一切认真对待自己职业的人都有好感,凭本事凭力气吃饭的,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包括拉大板车收破烂的。我住的城里就有好几个当年从温州过来收破烂的,收着收着就成了大老板,成了市里温州商会的副会长什么的,肯动脑筋啊。而且这样的人_般不会动坏脑筋,可以叫人放心的。


编辑推荐

  瓷的命运在窑火的眼中,人和草的命运呢?会不会在老天的心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作瓷手记 PDF格式下载



 最好看的当然是《作瓷手记》的那一部分,也就是第一部分。虽然早在买到书之前,这一部分的大多数我都是看过的,我还是认真又读了一遍。我想说的是——这真是可以把卷临窗轻声诵读的好文章,在离开了城市喧闹的窑厂院落里,每日里画瓷,恬淡静谧的生活,除了秦伯和秦家伯母、秦家姐妹,院子里的一草一木、猫猫狗狗也都带入笔端,沉默讷言的秦伯,慈爱的秦家伯母,小黑、笨笨、好面子的大公鸡,还有大门口的扫帚草、屋前的葫芦和小黄瓜、窗下的蛇床草,甚至还有遍地散落的碎瓷片…桩桩件件都写的生动活泼。而在她独处静思的时候,又是另一种幽婉的情致,试举两例:
  我喜欢和所爱的人住在一幢带天井的屋子里,春天的雨水,秋天的雨水,都能沿着那四角斜檐流进天井里;天井里自然有小小的水窨,可我不愿那雨水很快就没了踪影,我设想用了这些大大小小美丽的瓷盆接住那从天而降的雨水,蓄了一盆又一盆,从春天蓄到秋天,从头年蓄到来年。盆里养一些鱼,都是从溪里捉来的小鱼,养一阵子,就放回溪里去,人也乐了,鱼也不会太伤心。——之四《秋水》
  桂树旁,几株栽在破瓷盆里的白菊花开的正盛,小黑过来嗅嗅花,挨着我的脚边躺下。从春天到秋天,这窑场院子里的鸡鸭猫狗,百草花叶,该走的走了,该活的活了,我为它们画下的那些瓷器,会附着它们的魂吗?如是,也不枉从春到秋朝夕相处一场。——之十一《秋天了》
  第二部分《在官庄的日子》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写下官庄形形色色的制瓷人,以及所涉及的制瓷相关行业,也是相当活泼有趣的。第三部分《岁月之流(史前至上世纪初叶)》则写了陶瓷业的历史发展源流,这样似乎是枯燥无味的,但郑云云老师用了丰富的想象,甚至运用了小说的手法,比如《远古的回音》,比如《关于洪州青瓷的想象》,向读者叙说那些久远的关于瓷器的故事…
  凡此种种,细细读下来,让人恍觉那些瓷也是有生命的,在洁净淡雅的釉色上,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素净的生命,和令人感叹的故事。


在郑云云的笔下,瓷器也似乎有了生命,有了呼吸。高中的时候,做现代文阅读,读到过她的一篇文章,从此,对瓷器开始有了淡淡的喜爱之情,也对郑云云有了一定的了解。来到大学,在图书馆发现她的作瓷手记时,心里的激动和兴奋无法抑制,一连两天都爱不释手,看完后,更加深了我对瓷器的喜爱。这本书很值得一读。不仅讲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和画瓷的事情,还介绍了景德镇的风光民俗。很美的文字,很美好的一本书。


瓷的命运在窑火的眼中,人和草的命运呢?会不会在老天的心里?

让人很安静的一本书


作者在景德镇画瓷期间的所想所感,中国这种传统的文化非常重要,最近一直非常喜欢日本的设计,看了好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那么有韵味,这是从哪里来的。
日本有一个专门搜集民间工艺的网站,齐全完善精美(可惜日语不好),旁边还有延续这种技艺的店铺地址网站等各种信息,工艺保护之好,我一直以为那是他们当地的工艺,但前几天去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才发现中国的工艺之高有过之而无不及,才渐渐了解日本大部分的技艺在中国是源头,只是我们没有保护好,一方面国家没有保护好,光靠民间的力量怎么行,二是中国的设计师没有加入到这里,发扬工艺的现代性,展览会上的物品跟几百年几千年前的物品没什么两样,这里面有多少财富可以挖掘呀,设计师没有加入进来是非常可惜的,光去寻找别人的美丽而没有关注好自己的东西学来的也只是一堆乱麻。


之前在天涯上看的,后才发现出书了太好了。可以现在她在天涯上没有再写了。还有那些青瓷的图当时没有收藏起来,很喜欢。


对热爱陶瓷的人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文筆不錯,雖然和之前想像的,跟“瓷器”有關的感覺不太一致,但看的時候還是很喜歡的。


看了心痒手痒。从此旅行又多了一想法。
画瓷去。


以前在天涯论坛里看过前几篇,很喜欢.一直在想是怎样的女子的写出如此的好文.


这本书感觉还可以的哈。


给朋友捎的,说还不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