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百课 八上
2009-9
宁波
盛华明 编
140
初中语文写作百课(8年级上册)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要帮助同学们在学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前提下,全力提高考试成绩。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构筑写作教材体系。
七年级上册第1课 我手写我心第2课 写作的源泉第3课 观察第4课 采访第5课 调查第6课 想象第7课 联想第8课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第9课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第10课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第11课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第12课 语言的修饰第13课 句式的选择第14课 积累第15课 审题第16课 立意第17课 构思第18课 选材第19课 结构第20课 提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记叙文第22课 记叙中心第23课 记叙顺序第24课 记叙详略第25课 外貌描写第26课 行动描写第27课 语言描写第28课 心理描写第29课 环境描写第30课 细节描写第31课 侧面描写第32课 定点换景第33课 移步换景第34课 寓情于景第35课 游记第36课 借物喻人第37课 托物言志第38课 以小见大第39课 开头与结尾第40课 拟题八年级上册第41课 情节第42课 线索第43课 过渡第44课 悬念第45课 伏笔与照应第46课 波澜第47课 婉曲第48课 比衬第49课 渲染第50课 蓄势第51课 意境第52课 象征第53课 文采第54课 说明文第55课 说明事物特征第56课 说明的顺序第57课 说明的方法第58课 事物说明文第59课 事理说明文第60课 科普小品文八年级下册第61课 议论文第62课 观点与材料统一第63课 论点正确第64课 论据充分第65课 论证合乎逻辑第66课 摆事实讲道理第67课 正反对比论证第68课 比喻论证第69课 反证法第70课 归谬法第71课 幽默与讽刺第72课 一事一议第73课 夹叙夹议第74课 随笔第75课 杂感第76课 评论第77课 演讲稿第78课 辩论第79课 真情第80课 创意九年级全一册第81课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第82课 内容与形式第83课 文风第84课 文章修改第85课 记叙性散文第86课 抒情性散文第87课 说明性散文第88课 议论性散文第89课 诗歌第90课 小说第91课 戏剧第92课 命题作文第93课 半命题作文第94课 话题作文第95课 材料作文第96课 看图作文第97课 缩写第98课 扩写第99课 续写第100课 改写
第41课 情节 什么是“情节”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所说的“情节”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文章中。情节之美在于具体丰富,跌宕起伏,变化反复,引人人胜。叙写情节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第一,情节要“求真”。有些同学为了让作文“出彩”,就把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虚拟、夸张、离奇的生活情节作为素材,但因为缺乏真实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总让人感觉存在隔膜。我们主张情节叙写一定要回归真实,脚踏现实大地,书写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唯有这样,才能给人带来真实感、亲切感。 第二,情节要“求实”。文章只叙写一个故事时,故事情节的叙述需要有具体过程。如果故事主体的过程太简单,就显得内容不具体、不充实。文章叙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时,要明确情节的详略安排,不能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第三,情节要“求新”。重复别人叙写过的内容,叙述才开头,就已经能预料到结尾.这样的情节是不可能唤起读者兴趣的。在情节叙写过程中追求新颖:其一,要讲述别人没有讲过的故事,叙写别人没有叙写过的情节。这需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努力发现并提炼其独特处。其二,让情节的叙写偏离常有的方向,让读者事先猜不到,“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而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