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老师教论语

周良华 宁波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宁波  

作者:

周良华  

页数:

376  

内容概要

  说周老师有思想,这绝不是奉承话,而是实话。这可以从《周良华文集》和《周老师教(论语)》中比较清晰地看到。当今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期,“浮躁”似乎弥漫在各个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像周老师这样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坚持坐“冷板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孜孜不倦地辛勤地耕耘着,做一点学问,搞一点专业研究的不多,而周老师却是这不多者中的佼佼者,这是我说周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教者对自己的教学预设方案实施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即时活动,它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不是每个教者都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晰地注意到的,它需要在教学后找到一面镜子去反观。在反观中,以教学实践来明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此作深入的回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真正地明晰起来,并因此而实现自我教学的提升。教学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师脱离实际的制作教学设计和看不见自己的课。

作者简介

  周良华,1962年3月出生于浙江象山,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象山三中副校长,宁波市政协委员。曾获象山县名师、象山县十大优秀青年、宁波市名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教案五十多篇,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课程‘《论语》选读’教学指导意见”的主要执笔者。为浙江省、市骨干教师做过培训,为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硕士生等做过多场讲座,是国培计划的授课教师。

书籍目录

序写在前面的话——我读《论语》《(论语)选读》教学建议第一讲为政以德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二讲克己复礼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三讲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备课参考第四讲仁者爱人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五讲君子之风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六讲周而不比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七讲诲人不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八讲高山仰止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第九讲沂水春风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备课参考第十讲中庸之道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参考《(论语)选读》复习建议重读《论语》

章节摘录

  再看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是:反正再怎么做也没有用了,就接受它。一切是命,不要勉强,何必与命争呢?庄子的智慧就在这里,逆来顺受,然后设法寻求精神上解脱的快乐,而不是要求在世界上改善什么。知其可或不可都是指具体的作为,这在道家看来是愈做愈乱,正如“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不做最后反而会自然发展。所以凡事要等待那个“势”,那气势,气势形成之后,就容易顺水推舟。这是道家的智慧,与儒家的见解不同。儒家总是希望改善,因为“我”也是这个势形成的部分之一,这个势还没有形成,“我”就要让它快点形成,好比接力赛,“我”多跑一点,下一棒的人就少跑一点。道家则不同,偏向于全身保真,它的消极是外在的消极,而内心的审美情操却往上提升到另一种境界,一点都不消极。所以庄子的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情调,对人生与对人性的看法也不相同。  傅佩荣《细说论语》“狂”就是狂妄不羁,没有什么事放在心上。“接舆”,这是真实的姓名,还是“接孔子之舆而歌”的描述?事实上,接舆在古代资料上已被当做特定的人名使用。“凤”指志行高洁的人,“德”指风格、作风,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2.19)的德。接舆对孔子很推崇,称他为凤凰。凤凰是高贵的岛,模样也特别漂亮,不随便与普通的鸟混在一起。在《易经》里,龙是精神上的象征,凤则是在民间代表行为表率非常杰出的人。孑L子风尘仆仆周游列国,辛苦不堪,感觉很落魄。于是接舆就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是对孔子的好意劝诫,要他做不到就算了。孔子听到有人这么说他,下车想与对方说话,但是对方不理他,碰了一个软钉子。这说明人与人相处,有时是“一物降一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隐士,走的是另一条路,比较偏向智慧。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周老师教论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