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学概况

周时奋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作者:

周时奋  

页数:

256  

内容概要

本书从告诉你“什么是国学”开始到经史子集到佛学及诗词曲赋、散文、骈文、文论,每一国学要素下面又发散相关的基础知识,包含了国学最主流的部分,像一位教授给您上一门把国学分为十二讲的国学课。十二章的内容简而不陋,浅而不浮,是标准的国学知识普及本,是从垂髫儿童到耄耋老人都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书,不管是想恶补国学知识,还是要参加国学相关考试,阅读此书都是不错的选择。本书采用朱熹发明的后为章学诚所倡导的大小字叙述的“纲目体”体裁,不会让你陷入国学系统繁芜复杂的焦头烂额中,让读者可以按纲索骥,用最短的时间消化国学最精华的内容。

作者简介

周时奋,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十一讲》、《历史之美》、《创世纪第20章》、《天才的交锋》、《八大山人画传》、《扬州八怪画传》、《凡高画传》、《地中海的秩序》、《走向统一帝国》、《市井》、《风雅南塘》、《活色生香宁波话》、《宁波老城》、《宁波老城门》、《上海城市旅行笔记》、《金融道》系列等三十余部,其文笔通俗优美、思想独到,并屡获全国及省市奖项。

书籍目录

前言
一 什么是国学
二 小学:国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三 六经:最基础的国学典籍
四 六经的发展:诸子之学
五 读解典籍的基本方法
六 经学
七 经外别学
八 国学中史地之学
九 佛学:国学的漫衍
十 诗赋词曲
十一 散文与骈文
十二 文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 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发端于清末,因为当时“西学东渐”的形势,学术也有了东西之别。 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发起“国学保存会”,他们二人可能是“国学”一词之最早使用者。在这之前的自强运动中有“体用之争”,也就有“西学”与“中学”的对用,这里“中学”应当看做是“国学”这个词的先声。 “国学”曾被叫做“国粹”或“国故”,似乎都有些不适合或不全面。 国粹有“国家的精粹”的意义,将学术都称为国粹,似乎有些夸大其词。而“国故”的本义为“本国文献”,光说文献而不涉及研究,国学的概念并不完整。 强调“国”的属性.是在一段时间里为了强调“中国”的属性,比如“国医”“国药”“国术”“国画”“国语”“国货”等词,都是泛指区别于“西洋”的同类词。 国医针对西医,国药针对西药,国画针对西画,国语针对外语,国货针对洋货,唯国术专指中国功夫,西洋没有这个项目。 “国学”的内容,大概包括西学输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用今天的理解,更是一种中国文化。“国学”的著作成果,按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采用的传统分类法,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这些可称为思想成果。此外还包括器物、典章、艺术及其他的文化样式。 所谓学术,最早专指治国之术,后来成为追寻研究学问的方法与水平,现在则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泛指高等教育与研究。关于学术专指治国之术,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这一用法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北史•宇文护传》:“然护寡于学术,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于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直到清代,仍旧有继续沿用的,如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诸葛孔明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 清代修《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分著作为四个部分,这种分法,大概表达了当时中国学者对学术的一种认识和领域界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学概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