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
2008-3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曾其海
223
无
山家、山外之争是件好事,但研究山家、山外之争却是件难事。究其原因,一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东西少;二是涉及智频、湛然的著作多,还涉及华严、禅宗等许多经论,面广量多,纵横交错;三是因山家、山外有宗派之见,山家论著保留较多,山外论著大多散失,今天能见到的山外派观点大多是山家论著中保留的部分,只能窥豹知貌。本书按照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思维原则,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山家、山外双方的著作、观点,作客观、公允的论述、评价。最后对集中代表山家派知礼思想观点的著作《十不二门指要钞》做了阐释,还将知礼的生平以附文形式作了简介,对全书主题起补充完善作用。
前言第一章 赵宋天台宗复苏之社会条件 第一节 宋代帝王的崇佛 第二节 宋代的取经、译经、印经等事举 第三节 宋代佛教世俗化之种种第二章 赵宋天台宗分裂之原因 第一节 天台典籍失而复得引发的不同见解 第二节 宋代天台宗的师承关系、地域分布及分派之探讨 第三节 从诠释学角度看山家、山外之争第三章 关于《金光明玄义》之争 第一节 《金光明经》概说 第二节 智颉对《金光明经》之玄义 第三节 真心观与妄心观之争第四章 关于《指要钞》之争 第一节 “真妄”、“能所”、“理事”之争 第二节 “性具”理论之争 第三节 “别理随缘”之争第五章 关于《阐义钞》之争 第一节 智颉、湛然的“性恶”理论 第二节 山家、山外的“理毒性恶”之争 第三节 关于《妙宗钞》之争第六章 《十不二门指要钞》筒释 第一节 《十不二门指要钞》之由来 第二节 《十不二门指要钞》导论 第三节 “十不二门”释第七章 知礼答子凝、清泰及日本国僧问 第一节 知礼与天童子凝禅师的论辩 第二节 知礼答清泰禅师问 第三节 知礼答日本国僧问附:知礼生平
第一章 赵宋天台宗复苏之社会条件 赵宋王朝,立国三百一十九年,其间经历北宋、南宁亡于金,南宁亡于元。宋代,从开国到灭亡,尽管它始终处于胁迫之下(始而辽、夏,继而金、元)。但对佛教,宋历代帝王几乎都是崇佛的,并效法前代的取经、译经之举。从而使宋代佛教市民化、世俗化。
无
不是教内人士所编,所以不太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