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抗哲学文集(上下)

周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周抗  

页数:

464  

前言

这本小小的集子,我把它叫作《求是论集》。其中收入了从1953年冬我在华东局党校开始写理论文章以来的35篇作品。作为一个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员和研究人员,我已经在这条坎坷的科学研究道路上度过了三十个春秋。我的这些作品,正好像一个登山运动员留在崎岖而陡峭的山径中的脚印,它们对于正在奋勇登攀的年轻同志们,或许会有点参考意义吧!原先我并不是理论界的人。五十年前,当我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最初时期,我是属于艺术界的。一个艺术工作者怎么会转变为哲学工作者的呢?这是因为,艺术也好,哲学也好,它们对于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来说,都是思想武器;同时也因为,党组织根据革命的需要,对我作了定向的培养,而我则自觉地接受了党的培养并服从了党的分配。回想当年,当我最初拿起艺术武器去同反动派作战的时候,也就逐步地学起“新哲学”①来了。我的第一本“新哲学”的启蒙读本,就是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而第一位“新哲学”的启蒙老师,则是戏剧家刘保罗同志。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研究了我们今天正在讨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和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书籍目录

周抗哲学文集:上册 编者的话 自序 关于经济法则的客观性质(1954年12月) 论“迷信病”患者(1956年6月7日) 论集体领导(1957年2月21日) 谈谈个人主义问题(1958年5月13日) 评一个武断的《决定》(1962年5月) 论主观与客观(1962年6月) 关于认识过程的几个问题(1962年8月) 戳穿张春桥假冒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诡辩术(1977年8月) 评假革命的反革命哲学(1977年12月) 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活标本(1978年3月) 揭林彪一类偷换真理标准的骗局(1978年7月) 关于宣传真理标准问题答上海铁路局孙同志(1978年9月)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始终不变的吗?(1979年2月) 再论客观真理没有阶级性(1979年4月) 关于真理问题答山大同学的信(1979年4月29日) 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实事求是(1979年4月) 略论各个阶级共同的美(1979年6月25日) 以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和政策的榜样(1979年7月19日) 答温致义同志(1980年1月2日)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问题答长沙工程兵学校Y.F.同志(1980年2月20日) 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种观点(1981年1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纠正“左”的影响(1981年1月) 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1981年2月) 再论坚持毛泽东思想(1981年9月) 重读《实践论》的一点体会(1982年2月) 赞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982年2月) 在老解放区美术家座谈会上的发言(1981年7月11日) 关于探讨人民内部阶级斗争问题的一些看法(1982年4月19日) 有关人民内部阶级斗争的几个问题(1982年5月) 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983年1月) 正确理解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1983年1月) 关于研究方法问题答福建z.C.同志(1983年3月13日) 关于毛泽东思想问题答贵州C.C.H.同志(1983年7月13日) 关于所谓“刘、邓资反路线”问题致庄振华同志(1983年8月4日) 解放思想仍然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1983年7月21日)周抗哲学文集:下册

章节摘录

四、“骄者必败”这句古话,包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弄清了主观主义是主观上(思想方法上)的一种严重毛病之后,就让我们来考察骄傲自满的问题吧。骄傲自满是主观上的另一种严重毛病。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有一段刻划骄傲自满者的形象的话,是这样的:“他骄傲,有了一点成功,就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企图压倒别人,不能平等地谦逊和气地待人。他自满,好为人师,好教训别人,指挥别人,总想爬在别人头上,不向别人尤其不向群众虚心学习,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①毛主席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指出了骄傲自满这种思想意识的实质。他认为,骄傲自满是思想上对自己的功劳、成绩以及聪明、才智等等陷入盲目性或缺乏自觉性的表现。他举例说:“工农分子,可以自己的光荣出身傲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可以自己有某些知识傲视工农分子。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毛主席紧接着指出党的历史上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失败这种惨痛的教训,最重大的已有四次。他希望,“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他又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白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后记

2002年2月15日,亲爱的爸爸和我们永别了……在整理爸爸的遗物时,我发现了《求是论集稿件》、《续求是论集稿件》的标签,爸爸把它们细心地插在床边立式档案橱的标签栏里。我又仔细翻阅了爸爸一生以来的几十本工作日记,在这些珍贵文字里面,我看见了在一本笔记上写着《关于(续求是论集)的内容的设想或规划》,其中,爸爸整齐地列了几张表:“1.已有文稿……2.已有讲稿……3.已有党课讲稿……4.已有书信二封……5.再写一点新的……6.几篇序言和书评(想一想,还有什么)。……为了编辑《续求是论集》把我的文章排个队……”我这才知道,爸爸从1985年出版《求是论集》后,就有了出版《续求是论集》的愿望,并已着手整理自己的文章了,只是由于后来疾病缠身而无法完成。2007年9月11日,我们子女四人相聚。在这次聚会上,我将要完成爸爸的遗愿,编辑出版爸爸生前就想编著的《续求是论集》的想法告知他们,并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许。


编辑推荐

《周抗哲学文集》收入了从1953年冬我在华东局党校开始写理论文章以来的35篇作品。作为一个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员和研究人员,我已经在这条坎坷的科学研究道路上度过了三十个春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抗哲学文集(上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