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绘画透视设计透视-透视学

刘广滨 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刘广滨  

页数:

344  

Tag标签:

无  

前言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它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绘画和设计作品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透视学给人们的印象是:内容深奥,理论复杂,内涵庞大,要彻底弄明白的确不易。本书撰写特别注重突出“实用”二字,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编写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图并茂,有针对性地将透视学知识引入到绘画和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作者在书中力图从绘画和制图的特质人手,切人实用的透视技法理解,运用通俗的语言和循序渐进的图例,表达和解释基本的透视原理,并且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和总结透视规律在绘画、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尽量做到形象、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作为传统学科,本书研究的主体仍然是西方传统的线性透视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整理、介绍了色彩透视和隐没透视理论,并引入了等角透视(轴测投影)理论的内容。除此以外,还分别结合绘画和设计艺术领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对透视学的新发展和新手段作了尝试性分析。这样做,旨在使读者对透视学在西方和中国、在传统和现代的各个层面上均有所了解,有助于这门古老学科在新世纪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吸纳中,展示出生命力,在视觉艺术的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艺术教育中学科建设的步伐也要相应地跟上来,尤其是在基础技法理论方面的建设更要加强。希望《透视学》一书的出版发行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气息和信息,并能从中受益。

内容概要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它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绘画和设计作品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书籍目录

  总序  一、关于透视学  二、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  三、透视的基本原理  上篇 绘画透视  第一章 绘画透视概述  第一节 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透视学发展简述    第二章 平行透视  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特征  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剖析    第三章 成角透视  第一节 成角透视的特征  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画法  第三节 成角透视的剖析    第四章 倾斜透视  第一节 平视的倾斜透视  第二节 仰视、俯视的倾斜透视  第三节 倾斜透视的剖析    第五章 曲线透视  第一节 平面曲线透视  第二节 曲面体透视  第三节 曲线透视的剖析    第六章 阴影透视  第一节 阴影透视的特征  第二节 阴影透视的画法  第三节 阴影透视的剖析    第七章 反影透视  第一节 反影透视的特征  第二节 反影透视的画法  第三节 反影透视的剖析    第八章 色彩透视  第一节 色彩透视简述  第二节 色彩透视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 色彩透视的剖析    第九章 隐没透视  第一节 隐没透视简述  第二节 隐没透视的表现  第三节 隐没透视的应用    第十章 散点透视  第一节 散点透视的特征  第二节 散点透视的法则与运用    第十一章 绘画透视的应用  第一节 静物画的透视  第二节 风景画的透视  第三节 人物画的透视  第四节 绘画透视与构图    下篇 设计透视  第一章 设计透视简述  第一节 设计透视的发展  第二节 设计透视的特点    第二章 设计透视的投影  第一节 投影  第二节 正投影  第三节 点、线、面投影  第四节 轴测投影    第三章 设计透视作图法  第一节 视线法  第二节 距点法  第三节 量点法  第四节 CV点法  第五节 迹点法  第六节 扩大法  第七节 简省法  第八节 集中真高线法    第四章 设计透视网格法  第一节 透视网格简述  第二节 透视网格画法    第五章 设计透视分割、延伸和放大法  第一节 透视分割与延伸法  第二节 透视图放大法    第六章 设计透视的构图  第一节 视点的选择  第二节 视距的选择  第三节 视角和视域的选择  第四节 画面与物象相对位置的选择    第七章 设计透视的应用  第一节 一点透视  第二节 两点透视  第三节 三点透视  第四节 曲线形体透视  第五节 阴影透视  第六节 反影透视  第七节 设计透视的新方法    第八章 设计透视效果图  第一节 效果图的线性透视运用  第二节 效果图的色彩透视运用  第三节 效果图的隐没透视运用  第四节 效果图的电脑辅助手段

章节摘录

  第二节 隐没透视的表现一、细节与空间  按隐没透视的规律,视角越小越难辨认。物体的距离加大时,最先模糊并消失的是细节部分,而且首先消失的是最细小部分,其次消失的是第二细小部分,依此类推。比如一匹马,腿比头先消失,颈项比身体先消失,最后仍为眼睛所见的部分是马的躯干。  在图9-2-1A的画面中,有前景的水果,中景的酒杯、瓶子等和后景的花衬布。由于在细节的处理上平均对待,没有清晰与模糊之分,所以无法获得纵深感。在图9-2-1B里,将中景花卉的细节减少、削弱,把后景花衬布弄模糊,因此表现出较好的空间感。二、边缘线与空间  在隐没透视中,近处物体的轮廓明确,边缘线清晰,远处的物体由于包裹着较浓密的大气,轮廓不清,边缘线模糊。这种情形,当距离越远时越明显。因此,要想在画中获取纵深感,就应该把近处景物画出清晰的边缘线和细节,把渐远处景物的边缘线和细节变得越来越稀松和模糊不清。图9-2-2是一幅风景画,近处树干和木桩的轮廓与边缘线明确而肯定,石块、小草的形状清晰可辨;中景房屋和树丛的边缘线则被虚化和减弱掉;远山的轮廓线则模糊不清。以上通过对边缘线的不同处理,将复杂的景物区分出前、中、后几个层次,很好地表现了空问纵深感。  三、体积感与空间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并留下阴影,使物体获得了体积感。隐没透视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空气逐渐厚密,物体依赖光影而形成的体积感随之减弱,最终趋于平面化。在图9-2-3中,近处木船的阴影较深,体积感强,使其跑到了眼前;中景树冠和房屋有一定的体积感;远山则几乎呈平面效果,失去了体积感。图9-2-4的风景中,近处石块和树木体积感好,中间的山坡还保留着一些体积感,远山却几乎为平面状态。由此看出,体积感的强弱与空间的纵深感密切关联。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绘画透视设计透视-透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