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

徐家玲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徐家玲  

页数:

150  

内容概要

“文脉”即为一文化发展之脉络,有前承芳古、彪炳当代、后拓来人之意。是故,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旨在清理当代中国画发展之脉络,以期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的编著,着眼于将丛书所收录画家的艺术面貌特别是近期的创作态势整体地做一个阶段性的展示,突出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编辑重点一是着重分析画家的水墨语言,对画家的笔法、墨法和结构图式进行分析。二是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梳理中西文化两大艺术文脉对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影响。三是在当代语境中,探讨艺术家作品的独创性以及创作主体对今天中国画创作的建设性意义。四是以视觉欣赏的角度为主线贯穿画家作品,增强文字与作品的互相生发。最后,本书除编者论述画家作品图式的文字外,还部分收录画家文稿,整理画家代表性的艺术观点辑成语录,同时整理重要理论家对画家的辑评。

作者简介

殷双喜,江苏泰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批评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中外美术比较研究专业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编委、《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助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特聘学术主持等。

书籍目录

总序山水卷·导论第一章 我家墨法我家山 第一节 范扬自述 第二节 笔厚墨沉 第三节 东方的“印象派”式样第二章 范扬绘画题材解析 第一节 论范扬绘罗汉 第二节 范扬文人情怀的呈现第三章 范扬辑评 陈传席 范迪安 傅京生 梅墨生 康征 贾廷峰 金玲第四章 范扬画语录 第一节 范扬论传统 第二节 范扬谈创作 第三节 个性范扬第五章 文章千古事风雨卅年人 第一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第二节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第三节 画境之妙在于虚实变化 第四节 以心为造静气得真如

章节摘录

  第一章我家墨法我家山  第一节范扬自述  我的生13是1955年1月27日。出生在香港铜锣湾圣保罗医院,这医院现还在,我后来也去大门口照个相留念。我祖籍是江苏南通,自小我在南通老家外婆家,小学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小,通师二附,南通市小学第一块牌子,我祖母是校长。高中是通中,王牌学校。通中出两种人,一种是纯抽象思维的、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类的院士,如数学家杨乐;一种是最具象的画家,如国画家范曾。顺便说一句,范曾是我嫡亲的叔叔。  17岁,我高中毕业(1972年),进了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画,学民间工艺,学剪纸,画刺绣画稿,临《八十七神仙卷》,临宋画,练白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有点童子功的意思。当时,有吴冠中、黄永玉、范曾、袁运甫、袁运生、高冠华、韩美林等大师到南通,到工艺美术研究所讲学、作画,教授生徒,我获益匪浅。当时,我的学友有林晓、许平、徐艺乙、卜元、冷冰川等,我们一并长成。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78年2月入学。美术系是老中央大学的底子,吕凤子、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等在此办学,育人无数,大师辈出,学风正派,学术严谨。我读四年本科,画素描、色彩,有徐明华先生教;学书法,有尉天池先生指导;国画讲座有杨建侯先生;西洋美术史是秦宣夫先生讲授。老师都是一流的,学生也肯努力。1982年,我留校做了助教,后来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任美术系主任,1999年美术系改美术学院,我任院长。2005年调到北京,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我画中国画,山水、人物兼及花鸟。学师范,这都要会,也都要好。我曾画过一幅《支前》(1984年),大场面,画得不错,中国美术馆收藏。现在20年过去,画儿也还站得住,不是一风吹的作品。我的山水属于浑厚一路,用水也还滋润。传统上我下过工夫,自认是打进去了。走出来的尝试,是要师造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画有没有文脉,要不要文脉,似乎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应该承认,大多数艺术家、评论家还是期许“文脉”之存在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到广泛认同即是。  创作冲动的形成,首先要求艺术家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这无可非议,但有什么样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如果我们借用“道”与“器”的概念来对这一课题进行解构,那么我们站在“道”的高度,多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的意义出发,为中国画构勒出在当代的一条文脉通道,未必不是中国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幸事。  ——陈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套书无论从观点,见解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是国内比较前沿的,值得一看。


有捧场之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