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域外浙瓷

何鸿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何鸿  

页数:

156  

前言

  据《北京科技报》(2005年07月22日)报道:英国伦敦克里斯蒂(Christie’s)拍卖公司2005年7月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代青花“鬼谷下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创造了目前中国瓷器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  从18世纪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Gotheborg)商船上打捞上来的中国外销瓷,于2006年9月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出,这次名为“瑞典藏中国外销瓷展”的展览共展出181件清代瓷器。展览结束后,捐献18件瓷器赠予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07年1月,英国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拍卖了从越南海域打捞上来的约7.5万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器,引起了全球收藏家的关注。这些流传海外的中国瓷器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质量上乘。  2008年4月11日,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由苏富比拍卖公司在香港以6000万港币拍出,创了南宋官窑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也是目前浙江瓷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已故上海博物馆汪庆正馆长参观土耳其托普卡普博物馆(Topkapl Palace)所藏中国瓷器时说:“此次考察,我的题目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青花瓷与托普卡普博物馆藏中国早期青花瓷的比较,不见实物根本无法想象这批青花瓷会如此精美。这批青花瓷的制作、纹饰、造型都非常特殊,青花发色比常见的青花瓷要鲜亮且细致清晰。能亲自上手,这样的机会是绝不会再有的,回国后一定要出版一系列的考察报告,这将成为各国学者研究、对比中国青花瓷生产、发展一定要引用的材料。”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古陶瓷研究专家刘新园先生也诙谐地说:“这就是寻宝嘛!景德镇还没有找到元代青花瓷生产遗存,大量文献证明当时中国最好的、最合格的青花产品都送到了西亚,这些青花瓷很多陶瓷专家会认不得,因为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么精美、特殊的元青花。”北京故宫博物院李辉炳先生也说:“不到土耳其亲眼看一看这批元青花,中国陶瓷专家死不瞑目!”

内容概要

  本书课题旨在抛砖引玉,将浙江瓷器作为一个个体,一方面置身于中国整个瓷器体系中,另一方面又置身于世界陶瓷文化的视野。浙江瓷器的域外流转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因此,在设置内容的时候,有很大篇幅是介绍浙江瓷器发展历程。如浙江陶瓷器发展简表。

作者简介

  何鸿,壬子年初秋生,汉族,浔阳彭泽人。祖辈世代书午,雅好文玩书画。  一九九○年七月,羁族杭州,在杭州塑料泡沫材料厂工作两年有余。  一九九三年七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  一九九七年七月分配至浙江宁波大学美术系任教。  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  二○○○年九月调上海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任编辑,期间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大学任教。  二○○四年九月调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今公共艺术学院)工作,任教古代艺术品鉴藏与保护专业。擅长中国古陶瓷研究和鉴赏。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浙江历代书鉴藏和鉴藏家印鉴》、《域外浙瓷》。  著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上下册,执行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二○○八年)、《越窑青瓷文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二○○一年)、《浙江青瓷史》(中国文史出版社,二○○八年)、《艺术概论新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八年)、《海派绘画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二○○五年)、《近现代书画家市场行情速查》(江西美术出版社,二○○六年)等等。

书籍目录

中国瓷器在域外(代序)
第一章 浙江人发明瓷器
第一节 国际文化语境中的“瓷器”
第二节 瓷器与浙江
第三节 浙江瓷器名品
第二章 浙江青瓷的域外传播
第一节 浙江青瓷的外销背景
第二节 浙江青瓷的外销港口
第三节 宋代以前浙江青瓷的外销
第四节 宋元明清浙江青瓷的外销
第五节 近代以后浙江古瓷器的域外传播
第三章 浙江青瓷的域外影响
第一节 浙江青瓷的“世界视野”
第二节 浙江青瓷的世界影响和贡献
第四章 域外中国瓷器的研究
第一节 英国的中国古陶瓷研究
第二节 日本的中国古陶瓷研究
结语
《域外浙瓷》附录
附录一:浙江瓷器发展简表
附录二:我国历史朝代与公元对照简表
附录三:明、清朝代建元表
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这似乎一点也不为过,汉代浙江上虞一带烧出的“青瓷”是中国最早的青瓷品种。毫无疑问,汉代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时期,作为青瓷发源地的浙江和后来作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同时感受到这种时代气息。“新平冶陶,始于季汉”。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也是从汉代开始的,历史总是有很多机缘和巧合。如果将整个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作个分水岭的话,前“一千年”当属浙江,后“一千年”非江西景德镇莫属。  浙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之一。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是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以上山遗址命名的“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迄今发现的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出土有丰富的陶器,以夹炭黑陶最富特点(即在陶土中羼入植物茎叶和稻壳),并有少量砂质灰陶与泥质灰陶,皆为手工制作,烧成温度大多较低,但有的烧成温度已达到1000℃左右。  汉代及汉代以前,浙江的原始瓷和青瓷在中国的陶瓷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浙江开始用长形窑“龙窑”烧制大量的印纹陶和原始青瓷,考古证实:从现在发掘的绍兴等春秋战国龙窑看,出现了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的现象,这是原始瓷器的开始,是我国陶瓷业的一个飞跃。瓷器是古代越民在白陶、印纹硬陶的基础上,用专门的瓷窑——长形窑,俗称“龙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的产生,较陶器有较大进步,掀开了中国陶瓷史的新篇章。2005年,浙江省考古专家对上虞大园坪东汉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在一块瓷器底部发现有印文,呈正方形,边长约1.5厘米,为“谢胜私印”四个字。该印为迄今发现最早的瓷器印,年代为东汉时期。为了较清楚地区别陶器、原始瓷和瓷器的特点,特列表加以陈述。(见附一)  如果说我们远古的祖先不经意发明了陶器,那我们要说的是聪明和富有智慧的浙江人(越地先民)将它提炼得更富有美感和文化。当人们高举青铜酒器“斝爵并举”开怀畅饮庆祝战争胜利之时,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青铜文明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时,人们猛然发现,作为陶器兄弟的瓷器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浙江先民创造的烧窑方法、窑炉构造、瓷器造型、瓷器纹饰等都对后世及其他海外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我们习惯于将“china”(瓷器)等同于“China”(中国)时,总是充满着自豪感。也不管宋代抑或元代以后,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瓷都”——江西景德镇时,浙江人发明的瓷器、发展的“越窑”或后来的“龙泉窑”青瓷、南宋官窑的地位永远无法被取代,因为它是具有开创性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域外浙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