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歌曲概论

王大燕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王大燕 著  

页数:

3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它以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相应的形式结构以及浓郁的抒情魅力,成为世界声乐艺术中十分杰出的艺术形态。本书从艺术形态学的视角,以艺术歌曲的审美规范为立论的出发点,以19世纪欧洲与中国近、当代艺术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由艺术歌曲形态论、创作论、作品论、演唱论四编八章构成,对艺术歌曲的审美形态、历史形态及其文学创作、音乐创作、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和演唱的审美风格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内容丰富,立论精当,既有理论的深人探讨,又有对创作作品与表演的概括分析,是声乐理论建设中具有开拓性的崭新选题,无疑它将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表演、教学和研究等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

作者简介

王大燕,女,1955年生,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专业,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上海交大文艺系硕士课程班学习;2001—2002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访问学习;现任广东韶关学院音乐系主任,从事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作品分析,从旋律学角度分析写作现象及过程,探讨旋律外显和内隐的整体文化信息。
  1984年至今,在国家、省级音乐刊物上发表音乐作品60余篇。歌曲《苍天热土》获中国音乐家协会1991年全国征歌评比二等奖,1992年收于《中国音乐年鉴》目录;舞蹈音乐《洞庭渔歌》获1999年全国“竹叶青”杯创作评比一等奖,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VCD发行;《喊湖》2004年6月获湖南省文化厅第四届三湘群星奖金奖;歌曲《会唱歌的地质锤》2004年10月获湖南省第一届金旋律作曲“银奖”。
  近五年来,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教育》等国家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3项;参与北师大基础课程中心编写国家标准《艺术》实验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共11部。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编 艺术歌曲形态论 第一章 艺术歌曲的审美形态  一、艺术歌曲的形态界定  (一)声乐形态与艺术歌曲  (二)艺术歌曲的形态构成  (三)从中外艺术歌曲的形态看艺术歌曲的几种类型  二、艺术歌曲的审美效应  (一)审美演唱的亲切交流  (二)审美听感的清醇高雅  (三)审美构成的交错烘托 第二章 艺术歌曲的历史形态  一、欧洲声乐体裁发展概述  (一)中世纪声乐体裁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  (三)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体裁  (四)18、19、20世纪声乐体裁  二、欧洲各国艺术歌曲  (一)德、奥艺术歌曲  (二)意大利艺术歌曲  (三)法国艺术歌曲  (四)俄罗斯艺术歌曲(浪漫曲)  (五)东欧、北欧和其他国家的艺术歌曲  三、中国的艺术歌曲  (一)中国古代艺术歌曲  (二)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歌曲  (三)20世纪下半叶的艺术歌曲第二编 艺术歌曲创作论 第三章 艺术歌曲的文学创作  一、歌诗(歌词)的文学性  (一)歌诗(歌词)的情节  (二)歌诗(歌词)的叙事  (三)歌诗(歌词)的意境  二、歌诗(歌词)的音乐性  (一)歌诗(歌词)的可唱性  (二)歌诗(歌词)的可读性  (三)歌诗(歌词)的节奏律动  (四)歌词段式与歌曲结构  (五)歌词结构的处理 第四章 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  一、诗意与乐情的完美结合  二、戏剧性力量的充分体现  三、曲式结构的灵活运用   (一)传统结构的继承与创新  (二)声乐套曲的整体结构、调性布局特征  (三)曲式的非典型性增强了套曲的戏剧性张力  (四)曲式的对称与呼应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蕴  (五)中、外曲式的融合与发展  四、调性的布局与转换  (一)调性的布局  (二)调性的转换  五、和声技术的运用  (一)和声的历史轮廓  (二)和声语言的技术特点  六、旋律特征  (一)色彩迷离的诗境美  (二)气质独特的入俗美  (三)调性交织的对比美   (四)挥洒自如的动态美第三编 艺术歌曲作品论 第五章 欧洲作曲家与作品 第六章 中国作曲家与作品第四编 艺术歌曲演唱论 第七章 艺术歌曲的演唱余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例是歌曲的第三部分,处于高潮部位。旋律的半音进行与钢琴织体的半音上行级进交织在一起,富于戏剧性的和声配置,以强烈的力量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当声乐与钢琴达到最高潮,片刻寂静后的两个短时值结束和弦,表现了诗人梦见心上人依然爱他,而自己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的情景。  李斯特的歌曲,开始探索半音化和声,在和声的使用上大量运用高叠置和弦、变音重属和弦,使调性布局更加自由、灵活,有些地方调性已经呈模糊形态。李斯特的和声语言风格在德沃夏克、福列、马勒的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由马勒自己作词的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第3首《一把炽热的匕首》,内容写的是流浪少年在恋人另嫁后内心的痛苦与煎熬。这首歌曲是整部套曲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一首,用通谱歌形式谱写,全曲作贯穿性发展处理。伴奏部分描绘心情激动的主要动机,反复应用于引子、间奏、部分伴奏和尾声中。使全曲既在情绪上,亦在动机和音调上达到了统一呼应和贯穿始终的作用。  四小节的引子,在d小调缺三音的主和弦背景上,由两个不同的音调动机组成:四度上行的音调,表现了激动的心情;小二度的连续上行,形成减七和弦的分解形式,表达阴暗而不安的感觉。这一主题动机,包含了属至主的四度上行和VII级减七和弦分解式的进行,加上低音部的主持续和弦,即给人以急促、沉重、激动、痛苦不安的效果。表达了激烈的人物内心的状态。力度标记从ff起,逐步减弱至。这一主题动机原为拍子,从第一小节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起,两个音调首尾交错紧接,和声节奏缩短加紧,形成了鲁的切分节拍。在和声上也形成了主和弦与导和弦的复合叠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歌曲概论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一本关于艺术歌曲的书


挺好的 对艺术的有帮助


虽然还没细看,但是内容比较专业,不错的书!


本书从的审美、历史、创作、作品及作曲家、演唱(各种语言演唱的要点)、伴奏等方面阐述艺术歌曲。涉及的内容应该比较全面,比较广泛。还是值得一看。


好厚!虽然不是自己的主修方向,不过里面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声乐的同学应该要看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