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2009-8
巴蜀书社
何一民
737
620000
无
20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口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当中。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全球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当中,而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21世纪被称为城市的世纪,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城市带动区域的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研究的兴起,城市历史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20年来,中国城市史研究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兴起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创新。同时,中国城市史研究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开拓与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和持续发展。因而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城市史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不同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表现不同,如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就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周期的原因也不同。西方学者对城市发展周期虽然有一定研究,但主要是以工业时代欧美城市为研究对象,而中国学者则少有人对此展开研究,更谈不上理论的探讨。本文以中国城市发展史为对象,就此进行分析。
何一民,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史学会副会长。
近年先后负责主持的重点课题主要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
总序:加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意义 一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史研究 二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三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城市史研究的新趋势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一 城市发展周期的思考 二 农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 三 工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农业时代中国城市的特征从政治中心优先发展到经济中心优先发展——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 一 农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 二 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规律——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一 独立型城市发展模式 二 依附型城市发展模式 三 互动共生型城市发展模式 四 走互动共生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问题探析 一 现代化主题与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范围的拓展 二 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三 外力对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影响近代中国衰落城市: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 衰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 研究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意义城市衰落征兆初探 一 城市行政地位的下降是某些城市衰退的重要征兆 二 经济竞争力下降是城市衰落的先声和最直接表现 三 人口的大量减少是城市衰落前最明显的征兆 四 区位优势的丧失是城市衰落的术可忽视的征兆 五 城市环境的恶化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六 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样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七 资源枯竭成为资源性城市衰落的报警器 八 过度发展成为城市盛极而衰的前兆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一 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是苏、杭、扬衰落的重要原因 二 太平天国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对苏、杭、扬的致命打击 三 上海崛起对苏、杭、扬衰落的影响 四 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是苏、杭、扬衰落的内在原因 五 思想观念保守也是苏、杭、扬等城市衰落的一个原因近代城市的特点与社会变迁 一 城市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 城市功能多样化 三 聚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高度集中 四 城市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五 日益齐全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六 经济运动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 城市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发展述论(1900—1949年) 一 中国城市化的早期发展:1900—1937年 二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1937—1949年近代开埠通商城市的分布与特点 一 约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二 自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三 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的特点近代中国城市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影响 一 近代中国城市工业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 近代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三 劳动生活方式变化对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四 劳动生活方式变迁对人口素质与现代化的影响城市现代化与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 二 辛亥革命是现代化领导权转移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与民初城市的发展 一 城市现代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 二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三 城市市制的初步形成和市政设施的改善 四 城市结构功能改变与城市空间的变化 五 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城市面貌的改变长江上游城市文明的兴起——论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一 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 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初步形成 三 开明王朝时期:成都早期城市形成成都城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中华文明发源地之 二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和区域性政治行政中心 三 中国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城市早期现代化概论近代成都市建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一 民初行政建制的变迁 二 近代市政机构的蕴酿——市政公所及其行政管理 三 市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四 市政府的嬗变 五 市政府人员构成近代成都城市自治与参政议政机构 一 城市政治结构的初步变化 二 地方议会制度的演变近代警察的兴起与市政管理——以20世纪前期成都为例 一 晚清警察的兴起与成都市政管理 二 民国时期警察与成都市政管理近代东北区域城市的发展述论 一 近代东北区域城市的发展 二 近代东北城市发展的原因 三 现代交通的拓展与城市发展 四 现代工矿业的兴起与城市的发展近代东北城市殖民地化的形成及特点 一 近现代东北殖民地城市局部形成 二 东北城市的全面殖民地化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一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二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三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国近代城市研究的新动向——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研究概论 一 中国近代城市的演变与动力机制的转变研究 二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研究 三 中国近代城市的等级规模变化与区域城市的发展研究 四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的变化研究 五 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趋势研究 六 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研究 七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八 近代城市文化变迁与早期现代化研究 九 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组织的变化研究 十 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研究 十一 中国近代城市劳动生活方式变化研究 十二 中国近代城市婚姻与家庭变迁研究 十三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研究清代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 清代城市整体史研究综述 二 清代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研究 三 清代区域城市史研究 四 清代城市管理研究 五 清代城市社会研究 六 清代城市文化研究 七 清代城市政治研究 八 清代人口与城市研究 九 清代自然灾害与城市关系研究 十 城市经济与经济城市研究 十一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后记
插图:6.农业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轨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农业时代城市的发展受政治、军事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都较大。总体说来,农业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每当社会繁荣、稳定时,城市就获得大的发展,而当社会发生动乱时,城市也遭到破坏。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每隔一段时期就要发生分裂和动乱,酷烈的战争造成社会的巨大破坏,城市成为破坏的主要目标。无论是政府军队,还是农民起义军;无论是割据势力,还是外族人侵者,都以攻占城市为主要目标,“攻城略地”、“杀人盈池”、“毁城屠城”的记载不绝于书。几乎每一个王朝的末期,城市都面临毁灭性的灾难,不少城市变成废墟,即使幸存的城市也是残破不堪。因此,古代中国的城市虽然多次出现辉煌的发展,但是都不能持久保持,而是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随王朝的兴亡而兴盛衰落。多数新王朝初建时期的城市不是在以往城市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而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重新起步。发展一衰落一破坏-恢复一发展一衰落一破坏……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农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农业时代中国城市数量发展也是比较稳定的,即使地区人口在不断增长,而城市规模一般变化不大(特殊情况除外,如因战争毁灭而搬迁新址、因政治需要而扩建城市)。中国城市的总数基本上都在1500个左右。7.城市的空间分布呈不平衡性。由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受自然地理、农业经济、交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城市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近年来,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多次将所写论文复印,然数量有限,亦多不便。时值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编辑出版“中国城市史研究丛书”,遂决定将近年来所写部分论文编辑成集,目的亦只是为中国城市史研究者提供方便而已。收入本书的论文大部分为近年的研究之作,另有两篇为研究综述。按照有的学术部门规定,研究综述不算学术成果,但对于研究者或初学者来讲,了解学术动态,看学术综述十分重要,因此本书收入了两篇学术综述,相信对中国城市史研究者会有所帮助。既然论文成集,也应有一书名,之所以取名“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近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中国城市史如何进行分期。之前的中国城市史研究者对于城市史分期多按社会性质来划分,将中国城市发展史划分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城市、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城市、社会主义时期的城市,以求与整个社会发展大分期保持一致。尽管时止今日还无研究者专题论述城市史的分期,但大多数研究者在潜意识中则多采纳或认同以上的分期。如果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分期来考察,以上五阶段的划分是有科学性的。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史研究丛书。四川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中国区域历史与文化
无
着重与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何一民先生的新作
这是一部分析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学术专著,很有启发。
用历史研究的视角看城镇发展
作为学术类的著作,做到了可读性和史学价值并存。不错!
拜读何一民先生的著作是研究城市史的必备,这本书是作者综合了此前研究成果的一本专著,作为国内研究城市史的大师,何先生的作品较为全面的提供了研究城市史的视角,特别是对西南地区,因此,本书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有些偏重地域,适合初步接触城市史研究的学者,和偏于西南地区研究的学者。
架构严谨 剖析了什么叫城市史
还是包下吧
书写的还可以,没有希望的好
综述性质,可以帮你全面了解近代城市史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有四川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推荐购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