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纵横观
2011-11-01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张帆 著
166
无
寿祝文化与寿祝文学,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原始祭祀到后来的寿圣寿官寿亲寿友,寿祝礼仪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寿祝文学从先秦的祀神乐歌发展到汉唐的寿诗再到宋代的寿诗寿词,直到元明清的祝寿散曲,走过了一个从兴盛到消歇的历程。其兴盛时如宋词,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初步统计,可确定为寿词的有2554首,约占《全宋词》21055首的12.13%。其消歇时如元明清祝寿散曲,据统计也有217首)套)。
总序引言一、寿祝文学的渊源及流变渴望长寿的生命意识巫祝礼仪催生的寿祝文学君权至上的寿圣诗乐亲亲和谐寿亲寿友的诗与词问询生命的自寿词二、宋代理学思潮对寿祝文学的影响宋代崇尚儒学的政治背景宋代理学思潮之大要宋代理学思潮对寿词创作的影响魏了翁等人的理学倡导与成就魏了翁的交游与寿词创作三、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的文化意蕴孝悌仁爱的寿亲词爱众亲仁的寿友词咏叹生命的自寿词四、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的横向比较慷慨愤激的生命追求与平和含蓄的生命意识幽默诙谐的和乐与人伦亲情的和谐参考书目后记
一、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的 文化意蕴 尽管魏了翁及其宋代四川寿祝文学不断被人质疑,但作家们当时却乐此不疲,对此我们自然不能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加以简单的肯定。但还原到传统儒家文化及宋代理学大盛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不得不正视它们所蕴含的儒学文化底蕴和时尚的交际作用。为论述方便起见,我们将四川作家的寿祝文学创作分为以下几类。 孝悌仁爱的寿亲词 中国是一个讲究群体认同的民族,早在先秦时代,以“孝悌仁爱”为基础的和谐氛围就成了儒家极力倡导的社会风气。孔子《论语·学而》有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明确地将家庭关系的和睦、社会的仁爱与国家的治乱联系在一起。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以“和”治家才能兴旺。先有家族内部的亲亲和谐,才能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才能使整个社会“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才能以和治国。因此,社会对理想人格的要求还有“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心中不仅要时刻装着仁和礼,言行举止还要合乎“礼”的要求。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的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如前所述,祝寿的风俗也很早就被纳入“礼”的规范,伴随着这种礼仪,寿祝文学创作也随之而萌生。《诗经》就频频出现祈求人神和谐、保祚安定的场面。后来统治者为求君臣和谐,更是大兴祝寿庆典,汉魏六朝有上寿乐歌。唐代也有向圣上献寿诗乐歌的习俗,张说、李白、杨巨源、张仲素等等,都曾为帝王祝寿颂德作过寿诗。唐代的寿祝文学除臣民为君主祈福祈寿外,还将祝寿风俗从宫廷扩展至民间,杜甫的《宗武生日》、李郢的《为妻作生日寄意》都是为亲人而作的寿亲诗。唐代祝寿的词体也开始出现,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中就有“叫呼万岁愿千秋”、“从此后,愿皇帝寿如山”的内容。两宋祝寿的风俗十分流行,用于祝寿祈福的寿词创作也成了一种新的词学现象。尤其是南北宋之交,寿祝之风兴盛至极,南渡词人无不写寿词。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