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积木

孙旭升 著 杭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作者:

孙旭升 著  

页数:

297  

字数:

247000  

内容概要

  “文革”后我在《两湖》杂志上写风土小品,以一个字为题,如《塔》、《桥》、《港》等等,每篇都只有几百个字一补白而已。但是日本有位汉学家稻烟耕一郎先生,对这些小文却情有独钟,不仅将有些篇译为日文,还在早稻田大学的《中国语》上刊出。这在《西湖》杂志固然是“破天荒”的,对我来说则更是一种鼓励。一九八零年夏初,杭州市“文联”组织部分会员在莫干山开创作会议,我也欣逢其盛;有上海《书林》的编辑知道我与周作人有过一段交往,就约我写文章,这就是《周作人的晚年》一文的由来。此后不久,上海的陈子善教授也来信约稿,我又写了一篇《我所知道的知堂》寄去,后来收在《闲话周作人》一书中。这两篇文章影响较大,因为在“文革”期间,关于周作人的事知者甚少。一九八五年暑假,我在“杭大”高考阅卷,坐在我前面的是红学家蔡仪汀教授,休息时蔡教授回过头来对我说:“《中国烹饪》向我约稿.不知道你也有兴趣否?”从此之后,我就开始写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文章,而且杂志由一个扩大到许多。想不到我的这些小文又歪打正着,居然得到编辑们的普遍好评,如《中国烹饪》的卫编辑最先来信说:“大作是有意味的小品文。

作者简介

  孙旭升,又名孙五康,笔名思衡。出生于一九二八年浙江省萧山县、(今属杭州市)。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教育工作。爱好文艺,写过不少文章,以散文为主。为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员。

书籍目录

记人
散文家陆蠡
怀念汪辟疆先生
亲和的微笑
诗人、美学家宗白华
欧阳翥先生
鲁迅的乡恋与乡愁
我所知道的知堂
周作人信札录存
周氏昆仲谈《白蛇传》
鲁迅的叔父伯升
郁达夫与周氏兄弟
杭州书贾耆旧录
儒商蒋抑卮
杭州嘉宾题名记
叙事
故园杂草
漫话钱塘江
发与文学
巷歌
小巷·细雨·油纸伞
小巷弯弯
鲁迅与“老虎尾巴
鲁迅谈日之神话
杭州古亭钩沉
写景
西湖风土小品
故宫遗迹知多少
江南的小桥
水木清华话西溪
九溪玩水
富春江纪游
江南的小楼
塘路悠悠
江南的小河
西湖美,夜景更迷人
正是江南好风景
谈吃
米丘林番茄与杨花萝卜
炒栗与潮糕
朱自清赞美吴山酥油饼
“桃花潭酒”及其他
江南的腌白菜
外婆桥的鱼虾特别鲜
……

章节摘录

  八年抗战到了第四年的夏天,我父亲怕我在乡下失学太久,就托人把我从避难处辗转带到了杭州,进了忠清巷里的绸业观成小学读书。当时父亲寄住在他的一个朋友俞伯伯的绸庄里,我来了,自然也跟他一起住。地点在长庆街北侧的柳营巷,门牌是十一号。  这是一个朝东的石箍大墙门,但是进了门厅以后,里面的楼房都是朝南的,而且并排着还有照式照样的两幢。东边的一幢归房东胡老先生自家住,另一幢即西边的一幢就出租给俞伯伯开绸庄。  楼房三间,楼上是寝室,楼下做营业用。中间并不隔断,所以感觉上很宽敞。前后都有天井,前天井石板铺地,除了南墙下有几只“太平缸”,储满了水,以便发生火灾时用,其余都是清清爽爽的别无长物。后天井比较小,种着些花木,有一棵枇杷树,因为发生过下面的一件事,所以记得很清楚。  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我睡眼惺忪的从楼梯上下来,二干娘(俞伯母的二姐)却鬼鬼祟祟地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吗?昨晚上金华将军到我们家里来了!”神色又惊又喜。我没有完全弄懂她说话的意思。只看见后天井的枇杷树下放着一张小阁几,阁几上点燃着香烛。我于是就蹑脚蹑手地走近去一看,只见树桠权上停着一只小青蛙,还时不时地发出一阵“阁阁”的鸣声。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积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