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孟子选读

张定浩 杭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作者:

张定浩  

页数:

139  

字数:

12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张定浩、祝柯杨编著的《<孟子>选读》从《孟子》中选取了数十章节,每篇依据章节主旨,自拟标题,分为“原文”、“简注”、“今译”、“解读”四部分进行解说。虽然不能尽窥《孟子》全貌,但选取的诸如“五十步笑百步”、“得道者多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能让读者在回顾和阅读经典时体会古人的“志”,更能借古喻今,对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张定浩,1976年生,安徽和县人。曾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文化》杂志编辑。著有《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祝柯杨,浙江杭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语词类辞典的编纂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
梁惠王上
义利之辨
五十步笑百步
为民父母恶能率兽食人
仁者无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梁惠王下
与民同乐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王顾左右而言他
国君进贤宜慎
公孙丑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以德服人
国家闲暇明政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闻过则喜与人为善
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
君子有过则改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滕文公上
道性善,称尧舜
论井田制
劳心与劳力
滕文公下
何谓大丈夫
予岂好辩哉
离娄上
古者易子而教
好为人师
离娄下
大人者
王者之迹熄
齐人有一妻一妾
万章上
大孝终身慕父母
以意逆志
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
知人论世
告子上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
舍生取义
求其放心
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亦多术
尽心上
万物皆备于我
人不可以无耻
君子有三乐
行权与执一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
充实而有光辉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本节第一段为综论,强调井田制的一个根本要点即在于公平分配田地。以下段落,以滕国这一小国为例,具体阐述井田制的实行方式,对于我们现代读者,要领会其中精义,又在于明白两点:一是夏商周井田制的异同,及孟子此处所阐述的是周制;二是国与野的区别。井田制的根本,在于将田地切割成百亩大小的豆腐干块,分配给单个家庭,国家收取租金,并且由于土地肥瘠不同,为了公平起见,还要定期重新分配。这是夏商周三代井田制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切割方式和租金的收取方式。夏朝的田地分配就是简单的连排切割法,每户人家得地一百亩,每十家田地之间用沟来做界限,每百家田地之间用洫来做界限,租金收取则采用“贡”法,即按照一定比例上缴年均所得生产物。商朝的田地分配,则是在原理上将田地划分成一个个“#”型的单位田地,每个“#”型田地为九百亩,可容纳八户人家,每户同样得一百亩,另有一百亩为公田,需八户人家共同料理,公田所得上缴国库,此谓“助”法。每户农民需要先完成公田的劳动,才能再从事自己私田的劳动。夏制的贡法与商制的助法之间的区别,在于“贡”无公田,租金形式为生产物;“助”有公田,租金形式为剩余劳动。到了周朝,由于周朝的各种制度大多对夏商两代制度同时有所吸收,落实到井田制,行的是“彻”法。彻,是辙的通假字,辙是车迹,有两条并行,暗喻“彻”法是对夏商两种井田制度的吸收,即在国中行夏制的“贡”法,在野则行商制的“助”法。进而,我们就要明白国与野的区别。简而言之,国与野是一个相对而言的说法。古代封建邦国,均以都城为核心一圈圈向外扩展。以滕国为例,其都城及周围近郊就称作“国”,而远郊和边疆就称作“野”。居于“国”中的,就称作国人,住在“野”里的,就称作“野人”。这两种人,有完全不同的政治身份,绝不容许混淆。


编辑推荐

《〈孟子〉选读》为儒学普及小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孟子选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