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藏家张伯驹

郑理著 万卷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万卷  

作者:

郑理著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黑暗中走过来的人,最能感受到阳光的可贵。由于无知,而把珍宝当作废品毁掉的人,一旦醒悟,对珍宝会倍加珍爱。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毁坏的古董艺术珍品不计其数,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些人现在回想起来,深为惋惜,深感无知,后悔莫及,教训沉痛也。事情就是这样,当把珍宝视为废品扔掉以后,方感珍宝更加珍贵。改革开放后,遍布中华大地逐日形成的古董、字画收藏热,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曾经被划为大右派的张伯驹,在反右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得“臭不可闻”;如今,张伯驹则成了国人赞许、颂扬。

内容概要

《大藏家张伯驹》张伯驹是我国现代最着名的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百馀件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画作品,如西晋陆机《平复帖》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解放後将其捐献给了国家。《大藏家张伯驹》作者是张伯驹的老朋友,他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书中穿插了张伯驹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书后附有张伯驹捐献的二十六幅书画照片、以及他为这些书画所作的鉴定。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附录一 陆士衡《平复帖》附录二 隋展子虔《游春图》附录三 张伯驹夫妇捐献书画图录及张伯驹所作的鉴定

章节摘录

第四章一1935年,中国盐业银行的总管理处迁到上海,地址在北京西路860号。但银行总经理和上海分行的经理很少在上海坐镇。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方各地相继沦陷,北平、天津的各大银行纷纷南迁上海,盐业银行也不例外。在上海静安路上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既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是实力雄厚的盐业银行等四家银行储蓄会的总部。不久,日本侵略者侵入上海,“八·一三”松沪战事以后,盐业银行的业务同其他银行的业务一样,一天不如一天。金融界巨头、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左思右想,最后选定挂名盐业银行的总稽核张伯驹,调他到上海分行兼任经理。吴鼎昌祖籍浙江,生在四川,留学日本,曾在大清银行任职。吴先是受到段祺瑞的重用,后又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吴除任政府财政部长,还同时兼任盐业银行总经理。显然,吴鼎昌在上海也是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一条京沪铁路,把京、津、沪的距离,一下子系在了一起,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许多。张伯驹像串亲戚一样,随时都可以往返京、津、沪。吴鼎昌在国际饭店办公室里,同特地从天津赶来的张伯驹进行着长谈。“伯驹先生,现在上海被日本人控制着,业务无法开展。这是您知道的。”吴鼎昌看着张伯驹,叹息一声说。“想必是这样。”身着长衫,手执纸扇的张伯驹看了看吴总说。“谢谢张公子,您能想到就好。”吴总渴望地看着伯驹,继续说道,“上海分行的地位,对我们的盐业银行来说,十分重要。所以不能无人主持。我想来想去,还是请老兄您出山,来沪屈就分行经理吧?”“吴总,您老兄是了解余的脾气秉性的。余从来就不喜欢做官、经商,业已闲散惯了。”伯驹轻轻摇动着团扇,说,“余这个总稽核是挂名的,当初要不是挂名,余是不会答应的。您现在怎么又让余到上海活受罪呢?”“挂名一说,也不是从您张公子才有的,清朝就有,到了民国,挂名之风不过是更加变本加厉罢了。”吴总恳切地说,“挂名不挂名,这还要循时局需要。老兄啊,现在时局不好,行中实在乏人,你不去担任这个职务,又有谁能胜任呢?”“据余知道,想谋求这个职位的人可有的是。”伯驹还不太愿意地说,“干吗非要赶着余这只笨鸭子上架呢?”“张兄,有人已经死死地盯上了这个职位。实话实说吧,我不放心呀!”吴总摇摇头说,“张兄,您说我赶着鸭子上架,那么我也就赶着鸭子上这一次架吧。连大爷您都不能替我想一想,又有谁能替我想一想呢!嗜钱如命的人,无论如何,我是不能用他的。”有人一定会说,难道天下无人了,让怪爷、玩爷张伯驹出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这是不是在开玩笑啊!其实不然,张伯驹虽然心不在“正业”,但是,他也有别人无法想象到的经营才能。因为,有时候他却能独出心裁,令人刮目相看。比如,有一年紫禁城里要出卖一批旧地毯,雇人四处兜售,却没人答理。但是,当兜售人找到总稽核张伯驹的时候,让人万万没有料到,怪爷听完了介绍,又看了几条旧地毯,略加思考,便微微一笑,说:“留下吧,我全要了。”这位银行总稽核为何要把这些破地毯全部买下来。对于他的这种“怪”想法,在场的人们谁也无法理解。其实,张伯驹的这种被大家认为是“怪”得让人无法理解的思维逻辑,正说明了他在收购旧地毯这个事情上,如同他鉴赏绘画一样,独具慧眼。是他首先发现了旧地毯中夹有金丝。于是,张伯驹请人把其中的金丝先抽出来。结果,光金丝就卖了三万多元。然后再卖掉旧地毯,共赚了六万元。当时,一百元就能买一亩地,这六万元能置多少土地哇!此事一传开,人们无不称赞张伯驹在经商上也独具慧眼,另有一套。显然,吴总经理挑选张伯驹兼任上海分行经理,不是没有道理的。“要是吴兄这么说的话,我张伯驹也就只好再多一个挂名的分行经理了。”张伯驹突然想到,应该找个机会携妻子潘素重游大上海,如今机会来了,表面上到上海当个挂名的分行经理,实际上同妻子一起玩玩,这也很好嘛!张伯驹想到这里,也就点头答应了。当然,他若是知道后来为此带来的绑架之祸,即使是打死他,也是不会答应的。“谢谢张兄对我吴某人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吴经理高兴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伯驹干瘪的双手说,“再给您物色一二个好帮手,协助工作。”张伯驹回到家同妻子一说,潘素表示支持。这个时候,女儿小传彩活泼可爱,非常讨人喜欢。一家三口,稍做准备,夫妻二人携带女儿张传彩,一起启程前往上海。当他到达上海站时,迎接他们夫妇的吴鼎昌总经理,已经恭候在车站了。那时,张氏的房产主要集中在京、津二市,上海还没有他购置的房产。所以,银行把他暂时安置在陕西北路培福里16号一幢洋房里。张伯驹上了吴总的专车后,在吴总的陪同下,直接送到了16号洋房里。房子宽敞,闹中取静,伯驹感觉还不错。张伯驹名义上是分行经理,实际上兴趣全无,还是照旧生活在艺人文人圈里。日常帮他处理行务的是会计科长陈鹤孙和文牍科长白寿芝。张在洋房里住了些日子,感觉不是太方便,张伯驹同妻子潘素一商议,便把家搬到了鸭儿牌楼一处十分安静的地方。怪爷张伯驹,人在上海可心并不在分行,而在名士圈子里。在名士圈里,他很活跃,下围棋、玩古董、弹古琴、赋诗填词,乐在其中。草死了又生,花落了又开。一晃几年的时光就过去了。张伯驹多年养成的习惯是晚睡、晚起,可这一天不知为何,他却比往常起床都要早。起床后,刚从卫生间方便完,还没顾得上洗漱,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妻子拿起电话,然后说:“伯驹,您的电话。”张伯驹接过电话,说是有一位朋友从北平来上海,乘坐的客轮在早上八点多钟抵达外滩码头,要他去迎接一下。到底是谁?也没有交代清楚。张伯驹心想,不管谁到码头见了面就知道了。他放下电话,匆匆吃了点早餐,就走出了家门,太太潘素站在大门口,一直目送他坐上他那辆牌号为6010的小轿车,这才回去。伯驹想先去接朋友,然后再到分行办公室上班。车刚出弄堂口,行人稀少,突然从旁边冲出三人拦住车。说时迟那时快,三个蒙面人忽地拔出枪来,一跃登上小车,一把拉开车门,将开车的师傅老孔拖下车来,其中一匪徒迅速坐进驾驶室里,另俩匪徒在其后排,一左一右,将张伯驹牢牢挟持在中间,车子急驰而去。老孔是分行的职员,有着多年开车的经验。张伯驹到上海后,他就被指派专给张伯驹开车。当时日军尚未占领租界,暗杀、绑架之风,在租界内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肆虐,因此老孔毫无防备。他见状吓得两腿哆嗦,目瞪口呆。等蒙面绑匪远去后,他这才缓过神来,赶忙跑回家,向女主人潘素诉说了事情经过。


编辑推荐

《大藏家张伯驹》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最着名的收藏家。善诗词、好书画、精鉴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藏家张伯驹 PDF格式下载



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他多才多艺,尤其对书画文物的鉴赏和收藏极为突出,他花费了大量的家产收藏了大量有价值的国宝文物,解放后,他又把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无赏的捐赠给国家充分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了解大家。可惜本书装订太差,已经哗啦


装帧质量不太好,后面的彩页翻几次全掉了


大收藏家?钱从那里来!怎么样收藏的了!不明白


装帧得再精致一些就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