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遇见了我

周德东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周德东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前言

  鬼神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  人类之初,由于不了解雷霆闪电山洪地震等等自然现象,就创造了鬼神文化。鬼神文化乃文学之母,作为一个文人,我对其充满敬慕之心。  时间深邃,空间浩瀚——渺小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探知永远是有限的,因此,恐惧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恐惧感来自遗传、经验、想象、暗示。它伴随我们一生。  婴儿离开漆黑、柔软、温暖、寂静的子宫,对光明充满恐惧,长大之后,对黑暗、灾祸、玄虚、未知充满恐惧,于人生的尽头时,对死亡充满恐惧……  东西方的惊悚文化不同。西方倾向于现实的惊悚,比如变态杀人狂、灾难、怪兽、外星人、机器人等等,那是某种物质的惊悚,东方倾向于鬼魅的惊悚,比如莫名其妙的怪事、不可解释的现象、若隐若现的神秘不可抗力等,那是某种精神的惊悚。  既然每个人都有恐惧感,那么,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惊悚小说就不能缺席了,它用来探索惊悚、展现惊悚、战胜惊悚。  从功能角度讲,惊悚小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猛药,“熟视无恐”,它能够增强读者的抗惊悚心理素质,从而变得勇敢和坚强;从娱乐角度讲,惊悚小说是辣椒,用来丰富读者的口味。我们不可能天天吃辣椒,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辣椒这个品种,那我们的精神餐桌就太单调了;从文化意义上讲,惊悚小说对源远流长的鬼神文化是一种传承;从哲学意义上讲,惊悚小说是在探索生命、灵魂和宇宙的奥秘……  中国当代惊悚小说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从上世纪末开始,经过多年的艰难努力,本土惊悚小说终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多惊悚小说开始占据图书畅销榜,拥有了特定的读者群体。近两年,惊悚小说如同雨后舂笋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优有劣,令人喜忧参半。  当下的惊悚小说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鬼故事,更多流传于民间和网络。优秀的鬼故事并不多见,很多鬼故事停留在民间传闻阶段,没有经过文学提炼,宣扬迷信和血腥,意义消极,大大贬低了惊悚文学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另一类是惊悚故事,以鬼魅为表皮,最后慢慢揭开谜底,还原现实真相。我把这类故事称为“装神弄鬼型”。好的惊悚故事抨击人性之恶,现实之丑,在各类题材中最具力量。  我写过十四部惊悚小说,均属于“装神弄鬼型”。其中,我最喜欢《三减一等于几》。  实际上,大手笔的惊悚小说呈现的应该是某种天马行空式的惊悚,甚至没有逻辑。追求严谨,那是推理小说。而目前,中国的惊悚小说家挤在同一条刚刚起步的路上,都在比拼编故事的技巧——不管前面的悬念多么巨大,中间的气氛多么惊悚,结尾都要给出一系列严丝合缝的解释。为了最后能够自圆其说,驴唇对上马嘴,我们的作家总是在绞尽脑汁地重复这样一个工作:造包袱和抖包袱。正因如此,很多作品显得刻意、做作、拘谨、虚假。  在我看来,惊悚小说要上台阶,比拼的不是技巧,而是想象力。   远古时期就产生了鬼神文化,那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那时期的人类思维就像一个人的生命之初,属于孩子式的思维,而我们现在缺乏的恰恰是孩子式的想象力。前路漫漫,让我们上下左右前后求索吧。  最后说一句,虽然我写惊悚故事,但是我希望你们生活中所有的惊悚都是故事。

内容概要

  《我遇见了我》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我遇见了我》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作者简介

  周德东,男,东北人,恐怖小说家。   在“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评选中,名列第一。   历任《女友》编辑.《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青年文摘》(彩版)主编。出版过三十部散文集,被一百万 《女友》杂志读者评选为”中国十大散文家”。   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对恐怖心理的精妙 把握以及一流的讲故事能力、成为国内恐怖小说家中非常突出和优 秀的一位。七年内共出版小说十四部,其中《三岔口》一书由著 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   2007年1 1月11日,周德东宣布不再出版纸质新书。

书籍目录

  我遇见了我  J号楼保安  篮袍子  死亡之妆  孤店

章节摘录

  一、冒充我的人多如牛毛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王小妮  有一个专门写恐怖故事的人,他长相周正,偏瘦,眉毛很重。  现在我要给他起个名字,那就叫他周德东吧。  我就是周德东,周德东就是我。  这名字还真是我自个儿起的。小时候,父母把很多写字的纸片摆在我面前,让我抓,我就选了这仨字。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创作,绝对大手笔,这仨字气势磅礴,不是一般人能排在一起的。  但有时候,周德东不是我。我的意思是,冒充我的人多如牛毛。  连我这样的人都有人冒充,说明在这个世上混得不如我的人多如牛毛。  下面,我讲几个故事。  在山西那个产煤的城市,有一天,发生了一起非常恐怖的血案,有一个挺瘦的人专门挖孩子的心,死俩了。案发后,全城大恐慌。变态者混进了盲流群,销声匿迹。警方连夜搜捕。  警方在火车站带回一批又一批没有证件的人,最后关不下了,把一所职工学校也当成了临时拘留所。  一间房子里,关押着六个人,其中有个人长得挺瘦,眉毛很重,穿着一件怪兮兮的黄风衣,只有他好像不怎么害怕,他不像其他民工那样眼睛溜来溜去,他一直闭目养神。  天亮后,终于来了警察,一男一女。那男警察一脸横肉,和这群盲流比起来,他更像个坏人。那女警察长得不算漂亮,却很威风。  他们让六个可疑的人全蹲在地上。  ?男警察冲这六个人念了几段关于盲流的文件,神情很冷漠。他最后说,这次血案不同平常,所有涉嫌人员都要先收容,等查清案子,再把与血案无关者遣送。  这时,女警察发现那个挺瘦的人偷偷地看她,她有些不高兴,大声说:“看什么看?呆一边去!”  男警察注意到了这个人,朝他一指:“你,姓名,哪里人,职业。”  挺瘦的人平静地说:“周德东,东北人,作家。”  男警察不看书,他很瞧不起地问:“作家?你有啥证明?”  “没啥证明。”  男警察:“没证明你就是盲流,现在很多盲流都是作家。”  说话间,那女警察抬头问:“谁说他是周德东?”  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又是一个读书喜欢记作者名字的人(她甚至能记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她正巧读过周德东的书,正巧记住了周德东这个拗口的名字。  挺瘦的人很友好地朝她笑了笑:“我,是我。”  她很怀疑地看了看这个蹲在地上的人:“你的身份证呢?”  挺瘦的人:“我去考察西路军走过的地方。在古浪那疙瘩,我的身份证被人偷了。”  她又问:“你能说说你写过什么文章吗?”  挺瘦的人流利地说出了几篇作品名。  那女警察对男警察小声说:“他是作家,我担保。”  男警察对挺瘦的人挥挥手,不耐烦地说:“你可以走了。”然后,他又讯问下一个。  挺瘦的人走出关押地,长吐一口气。空气无比新鲜,女人真美好。  身后有人叫他:“哎———”原来是那女警察追了出来。他就停下了。  那女警察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想请你去我家做客,可以吗?”  挺瘦的人想了想,说:“可以啊。”  在路上,女警察告诉他,她叫房丽。她老公叫吴进忠,是个教师,他对文学很痴迷,多少年了,就是写不出像样的作品。  她说:“周老师,我希望您以后能帮帮他。”  挺瘦的人说:“这事儿我能整明白。”  到了房丽家之后,她老公吴进忠听了太太的介绍,十分高兴,他忙前忙后,又递烟,又沏茶。  挺瘦的人坐下来就开始谈文学,谈霍桑,谈博尔赫斯,谈伍尔芙,谈乔伊斯,谈斯蒂芬·金。谈当前大众对纪实类文学的热衷,和对虚构小说的疏远……  那天,挺瘦的人一直说到吃晚饭。他那快饿瘪的肚子,终于被丰盛的饭菜塞满了,甚至还打了嗝。当晚,善良的小两口挽留他住下来。  次日,他要离开了。  房丽留不住,就只好泪眼兮兮地送他上路。  临走,吴进忠挑了一些稿件给他,希望他能推荐一下。  挺瘦的人说:“你们等信儿吧。”  房丽看他的黄风衣太破了,把老公的一件黑风衣给他穿上。又拿出三百块钱,硬要他带上当路费。挺瘦的人不要,房丽坚持塞进他的口袋。挺瘦的人就说:“以后我会还给你们。”  挺瘦的人离开后的当天下午,房丽把他留下的那件黄风衣扔进垃圾道的时候,不经意地看见那风衣上的束带上有淡淡的血渍……  这个人不是我。这个不是我的人离开大同之后就消失了。


编辑推荐

  《我遇见了我》以写恐怖小说为生的作家“周德东”遇到了一个四处冒充他的人。   这个人冒充他给文学爱好者讲课.冒充他做好人好事,冒充他去见他的朋友。甚至冒充他蒙骗他的母亲和太太。  “他”是一个极其完美的复制品,在一步步地吞噬“周德东”的社交圈……  “周德东”再也无法忍受想把“他”杀掉的时候,却发现那把兰角工具刀插在了自己身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遇见了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