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特世界的诗学

欧阳友权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欧阳友权  

页数:

3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手机等数字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网络文学、手机小说、博客书写、电脑程序创作、赛博朋客小说、多媒体和超文本文学实验等纷纷在文坛浮现。面对数掌媒介下的文学转型.我们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介的技术特性来提升文学性,进而在数字化语境中开辟文学的新境界,丰富文学的魅力,而不是让技术牵着走,使炙手可热的技术手段成为遏制文学生命力的借口,更不是让文学传统在数字技术的狂飙突进中花果飘零。

作者简介

欧阳友权,湖北卜堰市人,77级大学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前沿》主编,《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蓝皮书土编,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出版个人学术著作12种,主编大学教材10部,主编理论研究丛书网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和中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书籍目录

上篇:数字传媒下的文论转型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 媒介演进与文学历史节点的延伸 数字媒介下文论转型的维度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嬗变 技术传媒时代的文学命名 新媒体文学及其学术理路 数字化审美的精神现象学中篇:网络文学的本体论 网络文学本体论纲 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 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与艺术本体 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 网络文学审美的可能限度 网络文学,一种“新民间文化下篇:网络视域的诗学反思 用网络打造文学诗意 网络审美资源的技术美学反思 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话语 网络文学对传统诗性的消解 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 网络文学的“比特叙事” 网络叙事的指涉方式 网络文学:前行路上三道坎后记

章节摘录

网络文学的历史认证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类审美的艺术殿堂,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承担一份艺术责任,而这种内质的涵养是需要在数字化时代技术霸权的铁壁合围中疏瀹和铸就的。因为自诞生之日起,网络文学就面临科技与人文的宿命式追问:在它所依附的高科技大树上,结出的究竟是人文审美的丰硕果实,还是会使人类的艺术传统和精神赓续在技术的狂飙突进中花果飘零?在炙手可热的科学势力的边缘,走进网络的文学是否仍带着古老的传统与价值朝着人类审美精神的圣地驰骋,还是在科学技术的场域中让文学本体的精神取向经历一次技术理性的“格式化”?网络文学的意义承担在于它是否拥有一种坚挺的精神,无以回避的人文底色将是它的逻各斯原点。尽管较之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添加了技术含量和游戏色彩,技术装置更大限度地制约了文学的“出场”,文学存在被交付给了电子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然而,媒介和载体变了,文学的创作手段和传播方式变了,甚至文本的构成形态和作品的功能模式也变了,但文学作为一种审美现象的价值命意没有变,文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艺术方式没有变,文学寄寓人文精神、承载人道情怀、表征人性希冀的价值本体没有变也不会变。人类把文学送进网络,不是要在此演绎工具理性,而是在一个新的场域里寻求“诗意地栖居”方式,运用技术手段来建构价值理性,实现如哈桑所说的“让我们的精神沙漠多增添一点生命的绿意”。

后记

这本小书是应岳麓书社“博导文丛”之约,从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遴选的一个同题文集。所收录的22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在内的17家专业学术期刊。全书分三部分。上篇讨论的是“数字传媒下的文论转型”,试图在一个纵向的“史’’的维度上,辨析数字媒介出现后带给当代文艺的历史性变革;中篇“网络文学的本体论”探讨了备受关注的网络文学的本体与本性问题,在学理逻辑上坚守的是一个横向的“论”的思辨维度;下篇“网络视域的诗学反思”,挑选的8篇文章集中解读的是数字技术媒体带给文艺学的理论新课题和学科创生空间,力求在“史”与“论”融汇点上找到“比特世界”的学理症结和诗学增长点。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学术立场则是我一直以来对于“高科技与高人文”并行不悖的思考与期待,或者说,是对新媒体文艺精神根脉中人文蕴含的考量,也表达了我对技术浸淫下艺术精神价值重建的焦虑与警醒。我从1999年开始关注网络文学,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我国的网民从62万猛增到3个多亿,联网计算机从不足30万台发展到现在的过亿台,手机使用者也已超过总人口的50%。技术传媒的风起云涌为我选择的这一学术沃土提供了充盈的滋养和丰富的话语空间。记得是2000年,我在做了近半年的网络调研后,完成了网络文学的第一篇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后在网上广为传播并被许多人引用,这无疑增强了我走进这一新领域的信心。2001年,我有幸获得了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的第一个网络文学研究课题,2002年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网络文学研究项目,这对我又是一种新的激励。十年中,已主持完成了同一领域的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个教育部项目,3个省级项目。先后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本体论》、《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网络文学概论》、《网络文学发展史》等著作,主编了“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文艺学前沿丛书”、“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等,陆续发表了网络文学、数字媒介文学论文70余篇。2007年,拙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在我看来,评审专家把这个文学界的政府最高奖授给这部小书,其意义更在于主流学术对一个新领域的认可。


编辑推荐

《比特世界的诗学:网络文学论稿》:博导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特世界的诗学 PDF格式下载



书名很有意思,但是内容好枯燥


书挺好的,就是拿来的时候弄脏了,倒不妨碍什么啦。


為新文體提供了認識與賞析的平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