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主体性的弥散

洪治纲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洪治纲  

页数:

3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主体性的弥散》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既有缜密的整体思考与分析,又有犀利的个案质疑与批评,体现了作者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和敏锐准确的艺术感知力。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为文学态势研究,举重若轻地论析了新世纪以来的一些重要文坛现象及其内在根源。第二辑为若干重要作家或文学新人的专论,以坚实的史料和严谨的思维,探析了他们的创作个性与不足。第三辑为具体文本的研判,主要解析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之内在艺术肌理。其中的文章或获全国鲁迅文学奖,或被《新华文摘》转载,或获刊物年度优秀论文奖。

作者简介

  洪治纲,男,196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为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200余万字,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出版有《守望先锋》、《余华评传》、《无边的迁徙》等个人专著8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最新争议小说选》、《年度中国短篇小说选》等个人编著25部。曾获首届全国“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当代作家评论》和《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融会与整合主体性的弥散——对90年代文学的一种反思多重文体的融会与整合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魏晋风度与“鱼道主义”想象的溃败与重铸谎言是何等的楚楚动人——《2004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序缝隙中的呓语——20世纪70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当代都市书写短篇小说,或一些问题第二辑 阐释与质询贾平凹:困顿中的挣扎尤凤伟:知识分子的另一种书写姿态史铁生:“心魂”之思与想象之舞阎连科:乡村苦难的极致之旅艾伟:人性的勘探与诗意的表达陈昌平:幽暗深处的历史回响潘向黎:在隐秘的女性空间里游走张惠雯:让叙述在灵性的语词里曼舞第三辑 解析与重构民族精魂的现代思考——重读《白鹿原》具象:秘密的交流与永恒的悖论——论韩少功的《暗示》形式·成长·语言——论林白的《致一九七五》承纳与救赎——论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1976:特殊历史中的乡村挽歌——论毕飞宇的《平原》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兄弟》“史诗”信念与民族文化的深层传达——论刘醒龙的《圣天门口》后记

章节摘录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既是一个主体性高扬的年代,也是一个主体性弥散的年代。其主体性的高扬,在于人们借助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将“存在即合理”的生存法则引入审美价值谱系之中,使个人的世俗欲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而这种彰显的结果,便是导致了很多普世价值的崩落,以及人类长期以来引以为荣的各种宝贵品质的缺席、失散甚至被贬抑。这也意味着,主体性看似获得了全面的张扬,而在无序纷乱的“张扬”之中,在作家们的肆意挥霍之中,却变成了一种大面积的弥散。  在实利化的生存境域中,人们更多的是关心物质利益的分享以及自我欲望的最大满足,它迫使人们必须将全部的心智投入到社会的竞争机制中,为赢得自身在市场份额中的最大利益而拼搏,所以它通常不需要非实用性的艺术想象,不需要对自身的心灵进行脱离现实的审美诉求。任何一种实利主义的生存观念,都与艺术本质背道而驰的。在这种生存背景下,直面现实生存的一切客观境域,维护客观现实的逻辑真相,使文学成为人们了解、认识并判断现实社会发展走向的一个窗口,便成为实利时代对文学的一种简单要求。


编辑推荐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报送洪治纲所著《主体性的弥散》书稿(1册,25.6万字),是一部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专著。经专家审读,该书稿对当代文坛的批判性把握是准确的,没有政治、宗教方面问题,适宜公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主体性的弥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