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辞典

韦政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韦政通  

页数:

617  

译者:

王冰 注解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编写这部辞书,完全没有任何堂皇的理由,例如要为中国哲学界尽一份应尽的责任,或是要为这类工作的荒原上开辟一块绿地之类。我从事这一工作的动机,纯是个人的。我的《中国的智慧》写完以后,下一步打算在中国思想史方面做点工作,这是我蓄之已久的愿望,如不趁精力旺盛的年岁,做这一繁难的工作,将来恐怕就很难着手。十五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在研读这方面的著作,每读完一本书,就编制一册分类观念索引,原先准备在二十年内,要读完一百部书,可是十五年下来,经由仔细阅读并编有索引的,仅三十二种,其他的只是选读,不够彻底。前年夏天,为了想使这一百册名著观念索引的工作早日完成,曾邀请了几位学哲学的朋友一齐来商量,打算花二三年功夫,把它做出来出版。后因这一工作,从稿费到出版,需要一笔很大资金,一时找不到出版人合作,只好作罢。但我个人为思想史所做的预备工作,却不能停顿,决心先把多年来读过的书,做一番整理,这时候才开始想到,如果用一部辞书的方式,把这些资料分条分类地罗列出来,不但便己,也可以利人。于是和出版社签约,这样可以迫使自己在一定期间内完成这件工作。辞书的内容,虽以资料为主,但因经过一番设计,并予以细心分类,有些重要观念和哲学问题条文内的分类标题,无异就是一篇论文的架构,这样对初学者,不仅可以提供资料线索,且有助于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这一点也许就是哲学辞书和一般辞书不同的地方。

内容概要

  本辞书是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台湾地区资深学者韦政通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中国哲学辞典》以辞书的形式,把中国哲学思想史上重要观念和资料分条分类罗列,内容丰寓全面,包括中国哲学的学派、人物、著作、概念、学说及事件等432个条目,涵盖了中国哲学大部分的重要观念。《中国哲学辞典》语言平实流畅,结构清晰便于检索,突出了通俗性、条理性,既是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哲学工具书,又是哲学爱好者的良师和益友。

作者简介

韦政通,1927年生于江苏丹阳。著名学者。以《中国思想史》奠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辞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秦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一画一气一以贯之一本一曲之士二画二程十七世纪思想十义十六字传心十伦十翼七去(七出)七教七情卜筮八卦人人口论人文人文化成人为万物之灵人心人本人师人伦人极人的形成人性论人定胜天人理人禽之辨人道人爵人官几九惠之教九畴三画三才三不去三从三世三代与汉唐三达德三至三年之丧三纲三表三事三教合一士大一统大丈夫大义灭亲大心大同大学之道大理万物皆备于我才义义利之辨亡天下小人小国寡民小康习乡原四画历史进化观历史退化观历史循环观王与霸王学王学之弊王道开物成务井田天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下一家天下为公天子亲耕天生人成天伦天论天运天志天和天命天命靡常天鬼天理天理、人欲天道天德天爵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无用之用无极而太极无君无欲五伦或五教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官五常五德终始不动心不朽太太极太和太虚止谤日新由中行中体西用中国哲学起源的问题中和中庸内圣外王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仁仁与孝仁与智仁与富仁政化育化性起伪仇从周今文学派分分理公气气质之性反求诸己反君主专制六先生六府六经注我文艺复兴文理文德方士为道日损心心与性心与意心学心斋以吏为师引蔽习染引儒人释水五画节用正心正名正统术数平等四维四端四德仙生之谓性生生生死观白马论乐教让训诂明则义理明汉宋之争汉学礼礼义之统礼与乐礼与法玄玄学圣贤气象民本民生民族思想六画朴机遇权考亭学派有与无达臣道成心托古改制至人至善夷夏之辨师刚柔刚健同异因竹林七贤先天学先立乎其大者先知先觉先秦诸子朱陆异同伦理自化自然血气心知全人全盘西化杂家名名士名实名家名理名教……七画八画九画十画十一画十二画十三画十四画十五画十六画

章节摘录

之愈严,则其发之愈勇。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者,盖敛然于规矩准绳不敢走作之中,而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虽贲、育(孟贲、夏育,古勇士)莫能夺也,是岂才能血气之所为哉!老兄视汉高帝、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义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正耶?若高帝则私意分数犹未甚炽,然已不可谓之无。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借,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若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获禽之多,而不羞其诡遇之不H{于正也。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若论道之常存,却又初非人所能预,只是此个自是亘古至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作坏,终殄灭他不得耳。汉、唐所谓贤君,何尝有一分气力扶助得他耶”《朱文公文集》卷三六)(二)陈同甫的反驳陈亮《甲辰答朱元晦》:“自孟荀论义利王霸,汉唐诸懦未能深明其说。本朝伊洛诸公(指程颢、程颐兄弟),辩析天理人欲,而王霸义利之说于是大明。然谓‘三代以道治天下,汉唐以智力把持天下’,其说固已不能使人心服,而近世诸儒,遂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其间有与天理暗合者,是以亦能久长。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常存乎?故亮以为汉唐之君,本领非不洪大开廓,故能以其国与天地并立,而人物赖以生息。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辞典》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辞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