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传
2012-12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何香久
《焦裕禄传》写出了焦裕禄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但仍然把笔墨聚焦在兰考。我把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多天排了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发现几乎每一天都有让人激动的故事,兰考确是他生命的华彩段乐章。《焦裕禄传》讲述焦裕禄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他的经历也是共和国经历阵痛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的焦裕禄,他所焕发的人性的光芒,是最耀眼的。
何香久,国家一级作家。现任河北沧州市政协副主席、沧州市作协主席。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传记文学及学术专著多部。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多种选本。作品曾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引子 第一章烽火岁月 一、国难家仇 二、虎口狼窝 三、民兵队的“智多星” 四、淮河大队的第一才子 五、在彭店打出一片天 六、白的雪,红的血 七、三擒三纵黄老三 第二章激情年代 一、荒滩上建设大工厂 二、走进哈工大 三、在大连 四、洛矿九年 五、尉氏县的“点半书记” 六、“拉耧书记”与“中原小火车” 七、润物无声 八、一颗心的热能 第三章兰考、兰考 一、临危受命 二、我要亲手掂掂“三害”的分量 三、大风刮不倒的旗帜 四、砥柱中流 五、梦里遍野桐花 六、暖暖的雪天 七、我不当“老三排”的排长 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九、干部不领,水牛掉井 十、他是大地的儿子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20世纪60年代,对于中国,是一个丰碑耸起的年代。 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三座楷模的丰碑相继耸立在中国大地上,为在艰难的岁月里苦斗的人民注人了巨大的精神热能。 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发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电波,这个伟大的名字震响在山山水水,震撼着亿万人的心灵。直到现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还能清楚地记起著名播音员齐越那激扬、悲壮而又沉雄的声音。 2009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到兰考看望焦裕禄的亲属,曾回顾当年听到那篇大通讯时的情景:“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上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特别是讲到焦裕禄同志肝癌后期坚持工作,拿个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时,我深感震撼。我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焦裕禄同志纪念日,我感慨万千,就填了一首词,当时《福州日报》登过。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很高的标杆,虽不可及,但我们要见贤思齐。” 那篇大通讯带给人们的震撼,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时隔四十五年之后,我因为创作来到兰考,拜谒焦陵,我看到在焦裕禄墓前摆放的鲜花,还有蒸馍和水果,这些供品都是新鲜的。兰考的同志说,四十多年来,焦陵前从没有间断过祭拜焦书记的乡亲。在兰考,在尉氏,在焦裕禄工作过九年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集团),每一次采访都有人泣不成声。为此,采访不得不一次次中断。兰考的老乡们一提焦裕禄这个名字就忍不住眼里的泪水,群众日子好了,想念的是为他们苦死累死的焦书记;群众遇到了难处,心里有了委屈,也要到焦书记墓前来哭诉一场。当年大通讯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1990年重返兰考,写下《人民呼唤焦裕禄》,文章写道:“兰考人心目中,焦裕禄没有死。在村头、田间,在农舍、牛屋,在农村饭场,在夜半梦乡,他们似乎还跟焦书记倾诉自己的心里话。”由此,我想起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再过一百年,人们仍然会记得焦裕禄!” 焦裕禄的生命历程只有四十二岁,而他在兰考,也只工作了一年半四百七十多天的时间。而当我把他在兰考的四百七十多天逐天排出一个“日程表”后,我震惊了。几乎每一天他都在劳累与拼搏中度过,几乎每一天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兰考,他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也经历了思考的痛苦。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历程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兰考的四百七十多天是他生命的华彩乐章。他就像神话中传说的英雄丹柯,双手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脏,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应该说,尽管时代在变迁,对焦裕禄这个人物,是没有产生过杂音的,但也毋庸讳言,有人对焦裕禄精神的当下作用提出了质疑。
《焦裕禄传》展现了这位人民公仆成长的全部历程。尤其是对其“前传”的展现,让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焦裕禄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承载。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