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跤

纪富礼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

纪富礼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人生于北京,从小酷爱中国跤运动,少年时曾拜著名摔跤艺人熊德山为师,踏进了跤界的大门,在老师精心培养和师兄王选杰的热情辅导下,逐渐成长。  无论寒冬或酷暑,本人一直坚持苦练中国跤的各种功夫,并经常参加此项运动的实战练习,数十年如一日。本人现在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依然很健壮、精神仍旧很饱满,这与我常年练中国跤有很大关系。  本人除参加中国跤实践活动外,还苦心钻研其技艺。几十年来,有幸得到跤界前辈、摔跤名家马世才、苏祥林、满宝珍、沈德元、王启光等人的技术指导,后又与师兄弟、跤界朋友泉福海、王重青、焦广义、王玉生、宋宝忠等人相互切磋技艺,从而不断地提高了跤艺水平。在此,特向恩师、前辈、师兄弟及跤界的朋友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为了研究中国跤的实战技术和理论知识,为使中国跤运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人曾在1991年编著《中国跤法》、1996年编著《中国跤实战技法》。但是上述这两部书,都没讲述中国跤的练功,本人为此深感遗憾。为了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文化遗产,促使中国跤运动进一步发扬光大,也为了实现本人的宿愿,填补上述这两部书之空白,本人想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摔跤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容概要

中国摔跤运动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一项很古老的民族体育运动。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跤典型的实用技术和传统的练功方法,并且在理论上对中国跤的各种摔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供从事摔跤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及广大摔跤爱好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跤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 中国跤的基本技术 一、跤架 二、步法 三、抓法、拿法 四、手法第三章 中国跤的实用技术 一、以腰背形成的跤绊 二、以臀胯形成的跤绊 三、以腿足形成的跤绊 四、以手臂形成的跤绊 五、以头肩形成的跤绊第四章 中国跤的练功方法 一、徒手基本功 二、器械基本功 三、各种绊术功第五章 中国跤摔法的分类及使用 一、中国跤摔法的分类 二、常用摔跤方法——大拿摔法 三、常用摔跤方法——拿臂摔法 四、常用摔跤方法——捌臂摔法 五、常用摔跤方法——叉臂摔法 六、如何战胜对方

章节摘录

  中国摔跤运动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一项很古老的民族体育运动,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摔跤活动。  在古代,摔跤称为角抵、斛抵、角力、相扑、相掼、争跤等;近代称摔跤为掼跤、撩跤、摔角、率角等。现在普遍称之为中国式摔跤,简称中国跤。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除持武器来防御野兽的侵害,还得用徒手搏斗的方式,也就是用拳打、脚踢、抡、抱、摔等动作来对付猛兽的袭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摔跤随之萌生。古代摔跤活动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根据史料《述异记》上的记载,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蚩尤部落的人即会角抵。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初期,角力是主要的军事体育项目。《礼记?月令篇》记载,西周时代的冬天,“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从此以后,各个朝代的摔跤虽间有兴衰,但均有各种活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跤 PDF格式下载



内容翔实 而且作者是按照跤架类型分类总结归纳的。完全是站在了自学者的立场上去方便记忆来编排的。让中国跤上百种繁复的摔法被安排的井井有条。
另外针对自学者完全靠书学习 。没有老师监督和指导,手头资料有限的特点,作者对每个动作的要点 重点 特点 都在不同侧面 甚至不同章节反复论述。便于查阅核对 很不错。


原来看过《中国功夫跤》,对中国跤欣羡已久


经典,是本好书,选了很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