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分析与评价

李玉文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0  

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玉文  

作者简介

作者小传
李玉文 1965年生
东北林业大学副教
授农学博士。多所
来一直从事生态学和
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
研工作发表学术论
文20余篇。著作3部,
主持完成中科院和省
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
基金课题3项,现为国
家科技攻关专题参加
人。曾获省自然科学
技术优秀著作奖和省
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
果奖。

书籍目录

目 录
1环境分析监测概论
1.1环境分析监测
1.1.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1.1.2环境监测的作用与门的
1.1.3环境监测的分类与原则
1.1.4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求
1.2环境分析监测的主要方法简介
1.2.1化学分析法
1.2.2光学分析法
1.2.3电化学分析法
1.2.4色谱分析法
1.2.5中子活化分折法
1.3简易分析技术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与污染
遥感监测
1.3.1简易分析技术
1.3.2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3.3遥感技术及应用
2环境分析监测的质量保证
2.1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1.1分析方法的选择
2.1.2分析人贝的基本训练
2.1.3采样和样品的保存
2.1.4仪器和试剂
2.1.5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容器
2.2分析监测数据处理
2.2.1分析误差
2.2.2准确度
2.2.3精密度
2.2.4灵敏度 检测下限和检测上限
2.2.5测定限
2.2.6总体和样本
2.2.7数据整理
2.2.8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
2.2.9分析结果的表示与统计检验
2.2.10回归和相关
2.2.11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2.3分析质量控制
2.3.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3.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样品的采集、分离与富集
3.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3.1.1采样布点
3.1.2水样的采集
3.1.3水样的保存
3.2大气污染物的采集
3.2.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
3.2.2采样点的布置
3.2.3采样时间和频率
3.2.4采样方法
3.2.5采样仪器
3.2.6采样效率
3.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3.1土壤样品的采集
3.3.2土壤样品的制备
3.4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4.1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3.4.2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4.3动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
3.5样品的预处理
3.5.1过滤
3.52灰化处理
3.5.3提取
3.6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3.6.1溶剂萃取分离法
3.6.2离子交换分离法
3.6.3蒸馏
3.6.4吸附
4生物监测
4.1水污染生物监测
4.1.1指示生物
4.1.2生物指数
4.1.3种类多样性指数
4.1.4生物测试
4.2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4.2.1植物指示器与植物监测器
4.2.2指示植物的选择
4.2.3植物反应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5能量污染监测
5.1噪声污染监测
5.1.1声级评价及噪声标准
5.1.2噪声测量仪器
5.1.3噪声监测方法
5.1.4读数方法与数据处理
5.2放射性污染监测
5.2.1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5.2.2环境中的放射性
5.2.3放射性监测的方法、技术和仪器
5.2.4环境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及剂量的监测
6环境质量评价概论
6.1环境质量评价概念及类型
6.1.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6.1.2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6.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2.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概况
6.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6.2.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6.2.4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7环境标准
7.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简介
7.1.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1.2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7.2制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原则
7.2.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
7.2.2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
7.2.3国际标准化组织
7.3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3.1我国环保标准发展概况
7.3.2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3.3选择评价标准的原则
7.3.4环境标准的实施和管理
7.4环境标准物质
7.4.1环境标准物质及其作用
7.4.2我国环境标准物质
7.5环境目标值和环境容量
7.5.1环境目标值
7.5.2环境容量
8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8.1污染源调查
8.1.1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8.1.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8.1.3污染源调查方法
8.2污染源评价
8.2.1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8.2.2污染源评价方法
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9.1评价的目的和程序
9.1.1评价的目的
9.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程序
9.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和评价区范围的确定
9.2.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9.2.2.评价区范围的确定
9.3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
9.3.1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9.3.2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及评价
9.3.3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
9.3.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9.3.5环境质量分级
9.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9.4.1大气扩散模式的选择
9.4.2一次地面浓度的计算
9.4.3日平均浓度的计算
9.4.4年日平均浓度的计算
9.4.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9.4.6工程影响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9.4.7结论及建议
10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0.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0.1.1评价的日的和要求
10.1.2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0.1.3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0.1.4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2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10.2.1预测方法的选择
10.2.2预测条件的确定
10.2.3预测结果的整理
10.2.4点源水质数学模式
10.2.5湖泊(水库)水质预测及评价
10.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0.3.1评价的目的及程序
10.3.2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10.3.3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简介
11环境生态学评价方法
11.1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法
11.1.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1.2现状调查
11.1.3预测
11.1.4评价
11.2陆生植物评价调查法
11.2.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2.2现状调查
11.2.3预测
11.2.4评价
11.3陆地动物评价调查法
1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3.2现状调查
11.3.3预测
11.3.4评价
12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1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
12.1.1评价的目的及作用
12.1.2建设项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
1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12.2.1图示法
12.2.2一览表法
12.2.3矩阵法
12.2.4网格法
12.2.5指数法
12.3区威环境规划简介
1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3.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3.1.1编写环境影响根告书的基本要求
13.1.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3.2环境质风评价图的绘制
13.2.1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
13.2.2环境质量评价地图
13.2.3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普通图
实验部分
实验一 大气分析样品的采集
实验二 粉尘的测定
实验三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四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五 污水的BOD测定
实验六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污水的COD
实验七 废水pH测定……
实验八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实验九 应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工业废水污染
实验十 二氧化硫熏烟实验
实验十一 氟化氢熏烟实验
实验十二 植物体内含硫量测定
实验十三 植物体内含氟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 交通噪声测定
附录
附表1t分布表
附表2方差分析的F值表(a一005)
附表3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4太阳倾角δ(4年平均值)
附农5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系数值
主要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分析与评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