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在想成为女人

金贤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

金贤姬  

译者:

关中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八十年代末轰动全球的朝鲜间谍金贤姬自传 内地版

作者简介

金贤姬(朝鲜语:김현희,1962年1月27日-)是在1987年策划轰动全球的大韩航空客机空难爆炸案的朝鲜前间谍;金贤姬在1980年代可谓是无人不识的人物,由于她的美貌因而被接受特工训练,因而有“朝鲜艳谍”之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在想成为女人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里满是谎言,金贤姬看上去像是一个假名,因为她最好的朋友叫金贤淑,看上去像是姐妹的名字,另外一名间谍金胜一也姓金,这就太巧了。
  
   要说上级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一次任务都没完成过的新手,我是不相信的。她之前还与金胜一搭档假扮日本父女作为事先的排练,明显是早就定下来任务派给她,而不是突如其来。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掩盖过去做过的那些事,假装自己是纯洁无辜的少女来博得同情。事实上一个24-25岁的间谍应该已经是经验相当丰富了。从她一开始在巴林的时候把几个女护士警察骗的团团转,编故事编得声泪俱下就知道这个人不可能是新手。
  
   最虚假的,我感觉是韩国特工带她出游的那章。她知道韩国人想听什么:北朝鲜人来到韩国,感受到如何如何的惊奇羡慕如同来到天堂。普通人或许会这样,但是她生活优渥,又游历过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不可能在韩国看到尼龙啊大街上满是人啊车啊什么的就感到特别惊奇。不过这一章细节描写比较多,很有可能她把自己过往的经历揉在了一起使之更信服。可以想象韩国人被拍马屁后的感觉:自豪,同情。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因为出身于那样的国家,就遭受了这样的命运。
  
   她对于身边特工们的描写,也有点拍马屁的味道。虽然特工们对她不错,但她是重犯,重点看顾攻心为主也是常识吧。猫与老鼠之间天然的敌意已经足以竖起太高的壁垒,他们再好,但他们唯一的目标只是从她嘴里掏出东西来而已。她这样写是不是为了显示她是真的被感化了呢?最有趣的一个逼供细节在于出生地是“五常市”还是“五常县”。去查了下,其实五常是一个县级市,两者都可以,但还是五常市更准确一些。所以其实她是没说错的,韩国特工真是大大地狡猾。
  
   不论她是真崩溃还是假崩溃,她与韩国方面合作无间是无疑的。让她出席记者发布会,忏悔等等,交代招待所的情况,基本上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说这样因为她真的感到内疚,其实是说不通的。韩国特工在劝她做这些事的时候,语气很生硬,正常人都很难被说动吧。她只不过是尽量与他们合作,求得免死金牌罢了。
  
   她的背叛,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的极大的损失,起码她的很多同事都要受到牵连,朝鲜也因为她的认罪而被划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否值得她为之献身且不说,她的父母弟妹的结局,恐怕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是的,她选择了求生,她的亲人就必须去死。她也只能用书中那段“他们也是希望我能活下来愿意自我牺牲的吧”来安慰自己了。事实上她在自己家里已经成了客人,她所说的很多与家人的细节感觉都是发生在她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她离家接受训练的时间比她自己说的还要早得多,与家人的关系也更加疏远。这可能也是她做出选择的原因之一吧。想起家人就泪流满面,难道不是因为对不起他们才会这样吗?
  
   总之她绝不是一个纯洁无辜的少女,她的被释只能说明人类的同情心,虚荣心和爱美之心太好用了,简直屡试不爽啊。


  读完和M交换了简单想法
  瞎聊 设想了几个问题
  我在想 安第斯山空难那些遇难者的家属在事后看待南度的难以释怀程度比较深 还是 87大韩航空KAL858航班空难的遇难者家属看待李贤姬比较难以释怀
  好像后者吧
  旁人容易遗忘和原谅 因为不懂什么叫感同身受
  M说 尤其当那个害死了你的家人的人却因为这样的事情成为百万富翁时 是更难以释怀的
  依然作为旁观者说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难道要怀着怨恨悲痛的过一辈子吗
  最后还是想到密阳那部电影的结局 化解大怨 时间往往是关键 在申爱想要摆脱痛苦 不知是因为内心真的原谅 还是想要获得一些道德优越感时 她要通过自己去宽恕凶手时 凶手却表示 上帝已经先一步原谅他 赦免他的罪了 她整个直接崩溃掉... ...绝望到达了高潮....
  我太容易跑题了
  PS:
  金贤姬是因为太晚被招去当特工的缘故所以最后才那么容易意志崩溃吧
  要是小小就被训练和培养的那些人 他们会更无情 更冷血一点吧
  还有 先前在国外生活的影响 她那位有信仰的妈妈的影响等各种 已经是经历过比较丰富的人生起伏 情感也比较丰富了 ╮(╯▽╰)╭ 好坎坷的人生
  
  总之 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 书 社会实践时 还是很想知道M是什么反应什么看法 也还好 每次两人的看法 没有太大的原则上的不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