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章仁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8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

章仁为  

页数:

3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低轨道遥感卫星和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为重点,系统地阐述卫星轨道和姿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轨道和姿态控制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卫星轨道的基本特性、特殊轨道的设计,轨道摄动分析,入轨控制和轨道保持控制;卫星姿态运动特性,姿态确定,姿态稳定和机动的控制方式。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工程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有关高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卫星轨道的基本特性1.1 二体轨道特性1.1.1 卫星轨道要素1.1.2 卫星位置和速度公式1.1.3 卫星轨道定轨公式1.2 星-地空间几何1.2.1 星下点轨迹1.2.2 可见覆盖区1.2.3 通信波束服务区1.2.4 遥感图像几何定位1.3 发射窗口1.3.1 发射三要素1.3.2 阳光窗口1.3.3 平面窗口1.4 太阳同步轨道1.5 临界和冻结轨道1.6 回归轨道1.7 静止轨道1.8 星座轨道1.8.1 全球连续覆盖卫星群1.8.2 地球同步卫星群第二章 卫星轨道的摄动2.1 卫星轨道摄动方程2.1.1 卫星的球坐标运动方程2.1.2 卫星轨道要素的摄动方程2.2 地球形状摄动2.2.1 地球引力场的位函数2.2.2 近地轨道的地球形状摄动2.2.3 静止轨道的地球形状摄动2.3 日、月摄动2.3.1 日、月天文常数2.3.2 日、月摄动引力2.3.3 轨道平面内摄动2.3.4 轨道倾角摄动2.4 太阳光压摄动2.5 大气摄动第三章 卫星轨道的控制3.1 轨道机动的基本关系3.1.1 单脉冲变轨3.1.2 双脉冲--霍曼变轨3.1.3 双脉冲--拱线变轨3.2 近地圆轨道的保持3.3 静止卫星的入轨控制3.3.1 上升段3.3.2 近地点射入3.3.3 远地点射入3.3.4 漂移控制3.3.5 定点置入3.4 静止卫星的入轨最优化3.4.1 射入误差的影响3.4.2 远地点射入的最优偏置3.4.3 最优远地点射入参数3.4.4 多次远地点射入3.5 静止卫星的位置保持3.5.1 静止轨道的控制特性3.5.2 东西位置保持3.5.3 南北位置保持第四章 卫星轨道的确定4.1 地面站测固4.2 初始轨道的确定4.2.1 单站定轨4.2.2 三站定轨4.3 轨道改进4.4 自主定轨4.4.1 利用星敏感器的自主定轨4.4.2 利用导航星的自主定轨第五章 卫星姿态动力学5.1 参考坐标系5.2 姿态的描述5.2.1 方向余弦式5.2.2 欧拉角式5.2.3 欧拉轴/角参数式5.2.4 欧拉四元素式5.3 姿态运动学方程5.4 姿态动力学方程5.5 自旋卫星姿态运动特性5.5.1 轴对称卫星的自由运动5.5.2 非轴对称卫星的自由运动5.5.3 Poinsot运动5.5.4 绕主轴旋转的稳定性5.6 双旋卫星姿态稳定性5.6.1 双旋卫星的章动特性5.6.2 能量耗散分析5.7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运动特性5.7.1 三轴姿态的稳定性5.7.2 动量卫星姿态运动特性5.7.3 动量控制原理5.8 空间力矩5.8.1 太阳光压力矩5.8.2 重力梯度力矩5.8.3 地磁力矩5.8.4 气动力矩第六章 卫星姿态的确定6.1 自旋姿态的参考测量6.1.1 太阳方向的测量6.1.2 天底方向的测量6.1.3 陆标和星光方向的测量6.2 自旋姿态的几何确定6.2.1 双矢量确定姿态的算法6.2.2 姿态确定的太阳地球方式6.2.3 双矢量确定姿态的最优估计6.2.4 姿态测量几何的分析6.3 三轴姿态的参考测量6.3.1 天底方向的测量6.3.2 太阳方向的测量6.3.3 星光方向的测量6.3.4 地磁场方向的测量6.3.5 天线电信标方向的测量6.3.6 惯性参考方向的测量6.4 三轴姿态的代数法确定6.4.1 双矢量确定姿态及精度估计6.4.2 多矢量确定姿态6.5 姿态确定的状态估计6.5.1 状态估计法的应用6.5.2 自旋姿态的估计6.5.3 含陀螺的三轴姿态估计6.5.4 无陀螺的三轴姿态估计第七章 动量卫星的姿态控制7.1 自旋卫星的被动章动阻尼7.1.1 阻尼作用7.1.2 摆式阻尼器7.1.3 液体阻尼器7.2 双旋卫星的主动章动阻尼7.2.1 平台质量特性的阻尼作用7.2.2 章动反馈的阻尼作用7.3 自旋卫星的喷气控制7.3.1 喷气章动控制7.3.2 喷气进动控制7.4 动量轮卫星的喷气控制7.4.1 偏置外力矩控制7.4.2 伪速率喷气控制7.4.3 双脉冲喷气控制7.4.4 极限环7.5 单自由度动量控制7.5.1 单自由度动量构形7.5.2 俯仰控制7.5.3 滚动偏航控制7.5.4 非最小相位控制7.6 两自由度动量控制7.6.1 双轮动量控制7.6.2 双框架动量控制7.7 失控和定向恢复7.7.1 卫星的平旋运动7.7.2 常值力矩法7.7.3 脉冲力矩法7.7.4 动量转移法第八章 零动量卫星的姿态控制8.1 重力梯度被动稳定8.1.1 重力梯度卫星的姿态稳定性8.1.2 天平动的捕获8.1.3 天平动的阻尼8.2 全喷气控制8.3 反作用轮动量控制8.3.1 反作用轮的控制模型8.3.2 三正交反作用轮系统8.3.3 四斜装反作用轮系统8.4 力矩陀螺动量控制8.4.1 单框力矩陀螺群的构形8.4.2 单框力矩陀螺群的构形奇异8.4.3 单框力矩陀螺群的控制律8.5 姿态大角度机动控制第九章 挠性卫星的姿态控制9.1 带挠性附件的卫星姿态动力学9.1.1 系统动力学方程9.1.2 挠性位移简化模型9.1.3 挠性附件模态分析9.1.4 混合坐标动力学方程9.2 控制模型9.2.1 共位模型9.2.2 非共位模型9.3 控制回路设计分析9.3.1 比例微分控制8.3.2 模态溢出9.3.3 增益相位稳定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低轨道遥感卫星和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为重点,系统地阐述卫星轨道和姿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轨道和姿态控制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卫星轨道的基本特性、特殊轨道的设计,轨道摄动分析,入轨控制和轨道保持控制;卫星姿态运动特性,姿态确定,姿态稳定和机动的控制方式。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工程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有关高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PDF格式下载



其实书的内容很简单,不如一些同类书好,但是很简洁,可做工具书使用,尽管已经绝版,卖家的差价有点太高了


老实说书编的不咋样,把航天动力学的东西集中在这一本书讲,讲解的有点乱也不连贯。作为学习书就不用了,还是作为工具书使用吧,比较全公式都有,必备嗯,因为专门讲这块的书不多啊。


如题 很经典的东西 能买到就很高兴了 以前都是拿图书馆的看 吼吼


经典中的经典.我估计搞卫星控制的已经人手一本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