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篆刻美学

刘江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12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

刘江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言
上编 总论
篆刻艺术的本质与审美
第一章 篆刻艺术的本质
(一)篆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
(二)篆刻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篆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四)篆刻美与真 善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章 篆刻艺术美的形成与完善
(一)群众对篆刻艺术审美风尚的增长
(二)篆刻家对形式美法则的探索与掌握
(三)篆刻美学形成的标志
1.众多篆刻家的涌现与各流派的形成
2.篆刻内容的广泛与诗 书 画的结合
3.书入印 以刀书石与笔法刀法的结合
4.篆刻理论的兴起与向纵深的发展
(四)篆刻美学初步形成的原因
1.文人学士的参加
2.篆刻材料的改进
3.印谱的摹集与流传
4.出土文物的启发
第三章 篆刻艺术美的特征
(一)再现与表现的结合(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二)笔情与刀趣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三)外拓与内涵的结合(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四)情意与境界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
(五)造型与传神的结合(形与神的统一)
中编 分论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及其法则(关于章法、结体之美)
第一章 朱与白(篆刻艺术的色彩与布局美)
(一)朱白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朱白在篆刻中的作用与关系
(三)朱白美在篆刻中的表现
1.布白
2.对比
3.平稳
4.对称
5.均衡
6.参错
7.离合
8.和谐
(四)不为白而白
第二章 虚与实(篆刻艺术的空灵美)
(一)虚实美泛存生活和一切艺术中
(二)虚实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三)虚实美在篆刻中的表现
1.疏密
2.简繁
3.收放
4.断连
5.轻重
6.燥润
(四)不为虚而空 不为实而塞
第三章 呼与应(篆刻艺术的情趣美)
(一)呼应是篆刻艺术的生命
(二)呼应是篆刻美重要组成因素之一
(三)呼应在篆刻美中的表现与运用
1.白朱
2.左右
3.上下
4.远近
5.大小
6.直曲
7.粗细
8.宾主
9.向背
10.前后
(四)呼应之美在于生动有情
第四章 拙与巧(篆刻艺术的意味美)
(一)拙巧是篆刻美中的组成部分
(二)拙与巧及其相互关系
(三)拙与巧在篆刻艺术中的表现
1.方圆
2.直曲
3.粗精
4.藏露
5.涩疾
(四)拙巧的掌握与运用
第五章 奇与正(篆刻艺术的变异美)
(一)奇正是篆刻美的特征之一
(二)奇与正及其相互关系
(三)奇正在篆刻中的表现与运用
1.常异
2.增减
3.圆方
4.屈伸
5.挪让
6.欹正
7.参差
8.借换
(四)奇正之美在于常新
(五)正而不板 奇而不怪
第六章 开与合(篆刻艺术的边格美)
(一)边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边格在篆刻中的作用
1.取势
2.团结
3.匀称
4.界隔
5.变化
(三)边格在篆刻中的表现
1.分合
2.纵收
3.借并
4.主次
5.照应
6.对比
(四)边格在运用中应注意点
第七章 骨与肉(篆刻的线条美之一)
(一)骨与肉是印学理论中一个重要课题
(二)骨与肉及其相互关系
(三)骨与肉在篆刻艺术中的表现
1.骨肉与笔墨
2.骨肉与刀法
3.骨肉与势韵
(四)如何掌握骨与肉
(五)宜忌
第八章 动与静(篆刻的线条美之二)
(一)动与静是线条美的组成因素
(二)动静结合的线能给人以美感
1.是生命的线
2.是表达性情的线
3.是变化丰富的线
4.是合谐的线
(三)动静在线条中的表现形式
1.曲直
2.斜正
3.行留
4.顺逆
5.波折
6.势向
(四)动静在线中的表现手段
(五)过静易板 过动易乱
第九章 刚与柔(篆刻的刀昧美之一)
(一)刀法 刀味与刚柔
(二)刀法的刚柔在篆刻中的作用
(三)刀味美的构成因素
(四)刀味美的表现
1.雄秀
2.苍润
3.起伏
4.转折
5.擒纵
6.偏正
7.工写
(五)不为刀而刀
第十章 残与全(篆刻的刀味美之二)
(一)全久生残
(二)残而不残
(三)化残为全
1.虚灵
2.连气
3.意境
4.陪衬
5.呼应
6.笔意
7.节奏
8.自然
(四)残损的具体表现手段
(五)不为残而残
下编 合论
论气――篆刻艺术的生命与品性
第一章 气势
(一)体势
(二)刀势
(三)总势
(四)病忌
第二章 气韵
(一)韵律
(二)韵味
(三)韵致
(四)气韵忌病
第三章 气质
(一)人品
(二)学养
(三)技巧
(四)生活
(五)气质忌病
结束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篆刻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