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教程
1997-1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陈振濂
218
无
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书法学科,是目前书法界亟待进行的工作。书法自古没有高等教育的概念。书法艺术与写字在观念上的混淆,曾经严重阻碍了我们的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学院,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蔡元培、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等一代大师开创、哺育的艺术摇篮,在艺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口一辞的推扬。在1962年,以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老一辈艺术家为代表,以卓见睿识,创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即原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科。3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到书法的发展正呈现出一日千里之势,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对高等教育的急切期待之时,我们由衷感激老一辈艺术家开创新世界的筚路蓝缕之功,也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书法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老前辈们的远见卓识,为后人的继续奋进创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环境,也为我们的继续开拓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学术基础。 30多年来,尽管书法学科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时代变迁,但它的卓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一批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走向社会,对于现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已成为书法界的中坚力量。目前,我院已有了较系统的书法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法、教材、教师与专业课程设置,开展了书法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在国家级的优秀评奖活动中屡获大奖,在海内外已成为一面旗帜。目前书法专业有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外国留学生、进修生等各类教学层次,还拥有一支教授、讲师、助教配备齐全的教师队伍。他们的努力工作已获得显著的成绩。随着书法事业的发展,我相信他们的工作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反响。 为总结书法专业教学工作经验,我院出版社决定出版系列化的书法教学丛书,特请我院著名书法教师以及兄弟院校的书法教师共同编写,以满足社会之急需。在书法界高等教育成果十分匮乏、许多书法家尚未了解书法高等教育当如何着手的情况下,推出这样的教材,使它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效应,积极推动书法的发展,我以为是十分及时的。这套教材丛书每章节后均有思考题与作业,是比较实用的书法教材。希望它的出版对推动当前书法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希望它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的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感谢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和启功先生欣然应允担任本丛书顾问。
《书法美学教程》是“书法教学丛书”之书法美学教程,它总结了书法专业教学工作经验,使它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效应,积极推动书法的发展。该书每章节后均有思考题与作业,是比较实用的书法教材。希望它的出版对推动当前书法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希望它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的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总序第一部分 书法美学原理第一章 书法艺术的形象第一节 导论:从书法欣赏谈起第二节 实用汉字符号:与绘画作比较第三节 抽象形象的规定——反对具象模仿第二章 书法线条的价值第一节 线条与结构:以线条为基点第二节 线条美的三要素第三章 书法艺术的时空关系第一节 导论:从构筑到运动第二节 书法线条的空间具有哪些含义?第三节 书法艺术的“时间”概念的确定第四节 书法的“时间”对书法空间的影响第四章 书法艺术的主体与客体第一节 外象与心象——“人心营构之象”第二节 主体介入的书法:关于临摹立场的分析第三节 严谨的法则:排它性与“抗体”第四节 书法的强化主体介入与书法客体制约的互补第五章 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第一节 对书法“内容”的初步分析第二节 关于书法“内容”的几种观点的批判第三节 观念模式:是对等并列还是逻辑因果关系第四节 书法的文化内涵第六章 书法艺术的抒情性第一节 线条与色彩:表情与认知第二节 与文学、音乐的比较第三节 关于古人的三个界说:孙过庭、韩愈、陈绎曾第四节 是“情性”而不只是“哀乐”——抽象情感第五节 高抽象与“醉书”的启示第二部分 书法欣赏概论第七章 引论:书法欣赏实施前的理论准备第一节 抽象的视觉立场第二节 时序的意义第八章 书法欣赏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传统的书法欣赏观念第二节 书法欣赏过程中的具体艺术标准第九章 书法欣赏中风格类型的把握一 “雄浑”的阳刚之气二 秀逸:南帖的典范三 谈谈“古朴”与历史感四 “潇洒”的书法风度五 强劲与“险劲”六 文人秀士的风度曰“文静”七 人书俱老说“老辣”八 书斋“清雅”九 乱头粗服谓之“粗率”十 炉火纯青的“醇和”十一 扩张与“狞厉”十二 正人君子的“端庄”十三 “刚健”与力感十四 技巧的高度“圆熟”十五 长枪大戟的“爽利”感十六 丰润的肌肤与丰润的气度第三部分 当代书法评论第十章 关于书法艺术的现状与未来第一节 书法的美学起点第二节 现时期书法的一些倾向与不足第三节 对书法艺术未来的一些估计第十一章 当代书法构成的分析第一节 创作层构成分析第二节 理论层构成分析第十二章 对书法“创新”口号的理论检验第一节 关于书法新审美“群体记忆”的短暂第二节 论书法“创新”口号的迷惘第十三章 当代书法发展动向及其估价第一节 新十年书法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新十年书法发展性格特征的探讨第十四章 当代书法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背景第二节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第十五章 书法的抉择——西方“书法画”与中国现代思潮的比较第一节 关于现象的归纳整理:基点与结构第二节 分析比较:本体与文化背景的差异第十六章 问题:目前的书坛需要些什么?第一节 书法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二节 对书法专业化、高素质的期待附录:对当前书法创作小品化倾向的反思与批评(书法评论示范论文)后记附图
汉代书法家蔡邕在评论书法之美时,有一句至理名言:“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他认为中国毛笔的柔软性能是中国书法线条得以高度发展的根本。从书法的客观条件来看,确实如此。不管是传说中的“蒙恬造笔”也好,抑或是我们看到的仰韶陶纹饰和刻划符号,甚至甲骨文上所遗留下的朱书、墨书残痕等,均用毛笔为之。它们作为早期书法滥觞,都提供了一个铁的事实:毛笔的工具进化与汉字走向艺术是同步的。“括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的毛笔,为书法艺术千百年悠久的繁荣史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书法艺术的日益发展和丰富,经过长期经验总结的书法的用笔受到了后人众口一辞的尊崇。学书贵识用笔,笔法被作为一种法度代代承传。在线条的可视形态的把握和玩味中,欣赏者从自己的角度对线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是欣赏者步入书法王国的第一基本功。 什么叫用笔?笼统地说,用笔是学习书法所必须掌握的笔法要领,如中锋用笔、藏锋起笔、运笔过程中的一波三折,以及由之而生发出的笔力、笔势、笔性等要求。书法家们对这些要求每每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件作品如果在创作时不遵循这些要求,那它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因为它首先在线条上就过不了关。那么为什么书法线条必须如此?因为创作者本身对线条是不存见解的,只要效果好,管它厚薄长短,皆可为己所用。然而书法线条必须遵循某些特定法则,即“用笔”法则,这是欣赏心理起作用的结果。亦即是:由于欣赏(长时间的社会心理、民族心理所构成的欣赏心理)的制约和要求,迫使书法家们随时修正自己的表现技巧,并在达到一定积累之后构成了一种法则——“用笔”。 欣赏者是怎样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来提出这一“用笔”的要求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基本的中锋、波磔、力这三个要领中所包括的审美意义。 所谓中锋,即指书家在挥毫时让自己的毛笔运行构成一种主次有序的状态,线条中心是骨,线条四周是肉。每一根线条的构成都有个骨与肉的关系,骨藏于内,肉散于外。相传宋初徐铉是篆书大家,沈括称他的书法线条为。“映日照之,线条中心有一缕浓墨,日光不透”(《梦溪笔谈》)。从中锋的理论来看,这日光不透的线条中心,便是线条之骨。只有骨确立了,线条才饱满、才有生命力。 线条在纸面上是平铺的,然而在这平铺之中,由于骨的确立,由于线条主干日光不透和四周略透,便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凸现的圆柱形,书法家们将之称为“绵裹铁”,即在平面的纸上塑造了立体的美,二度空间变成了三度空间。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