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学史
1997-07
警官教育出版社
吴宗宪
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学与犯罪学史
一、犯罪学及其研究范围
二、犯罪学史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
一、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二、西方犯罪学史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写作
一、写作中的困难
二、注意解决的几种矛盾
第一编 犯罪学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 中世纪以前的犯罪学思想
第一节 古代对犯罪的论述
一、古希腊思想家的犯罪学思想
二、古罗马思想家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中世纪的神学犯罪论
一、《圣经》中的犯罪学思想
二、奥古斯丁的犯罪学思想
三、阿奎那的犯罪学思想
四、魔鬼学说
第三节 中世纪世俗的犯罪学思想
一、托马斯・莫尔的犯罪学思想
二、康帕内拉的犯罪学思想
三、早期的观相术与精神病学的探索
第三章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犯罪学思想
第一节 自然法学家的犯罪学思想
一、霍布斯的学说
二、温斯坦莱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犯罪学思想
一、孟德斯鸠的犯罪学思想
二、伏尔泰的思想与活动
三、卢梭的犯罪学思想
第三节 其他思想家的犯罪学思想
一、英国作家的犯罪学思想
二、其他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编 古典犯罪学学派
第四章 古典学派的产生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古典学派的性质与范围
一、古典学派的学科性质
二、古典学派的范围
第三节 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
第五章 贝卡里亚及其学说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一、贝卡里亚的生平
二、犯罪学思想的形成
三、《论犯罪与刑罚》的诞生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
一、已有的概括
二、内容分析
第三节 贝卡里亚著作的影响
第六章 边沁及其学说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
一、功利主义原理
二、犯罪理论
三、刑罚理论
四、监狱建筑论
五、犯罪预防论
第三节 边沁理论的影响
一、立法方面的影响
二、警察改革方面的影响
三、罪犯矫正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其他古典思想家的犯罪学说
第一节 英国古典思想家
一、约翰・霍华德
二、威廉・葛德文
三、罗伯特・欧文
四、其他英国古典思想家
第二节 德国古典思想家
一、康德
二、费尔巴哈
三、黑格尔
第三节 法国古典思想家
一、萨德
二、其他法国古典思想家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古典思想家
一、意大利的纳大勒
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三、俄国的托尔斯泰
四、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
五、俄国的克鲁泡特金
第八章 对古典学派的反应与发展
第一节 对古典学派的评价
一、对贝卡里亚的评价
二、对整个古典学派的评价
第二节 新古典学派
一、含义与产生背景
二、主要观点
第三节 当代古典主义
一、犯罪计量经济学
二、威慑主义
第九章 监狱改革运动
第一节 美国的监狱改革
一、早期的监狱改革尝试
二、爱德华・利文斯通的思想与活动
三、哈维兰与监狱建筑
四、宾夕法尼亚制和奥本制
五、1870年会议与《原则宣言》
六、埃尔迈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英国的监狱改革
一、伊丽莎白・弗赖的监狱改革活动
二、麦科诺基和点数制
三、克罗夫顿与爱尔兰制
第三节 法国的监狱改革
一、德梅的改革实践
二、德・马尔桑基与假释
三、吕卡的刑罚改革
第四节 德国的监狱改革
一、尤利乌斯和利贝尔的活动
二、卡尔・罗德
第三编 19世纪的社会犯罪学
第十章 统计学派
第一节 统计学派的创立
一、格雷的研究
二、凯特勒的研究
第二节 其他犯罪统计学研究
一、德国的犯罪统计学研究
二、英国的犯罪统计学研究
三、其他国家的研究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犯罪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犯罪学观点
第三节 邦格及其犯罪学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学理论
第十二章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
一、犯罪正常论
二、犯罪功能论
三、失范与犯罪
四、越轨者类型论
五、刑罚理论
第三节 对迪尔凯姆理论的评价与验证
第四编 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
第十三章 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第一节 观相术和颅相学的研究
一、观相术的发展
二、颅相学的犯罪学说
三、颅相学说的影响
第二节 实证主义、进化论与犯罪研究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三节 精神病学的犯罪研究
一、法国精神病学家们的研究
二、英国精神病学家们的研究
三、美国精神病学家们的研究
第四节 实证学派的形成
一、实证学派的诞生
二、实证学派的基本观点
三、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区别
第十四章 切萨雷・龙勃罗梭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生来犯罪人论
一、理论产生的过程
二、生来犯罪人的特征
第三节 犯罪人分类
一、概述
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特征
第四节 犯罪原因论
一、犯罪的隔代遗传原因
二、自然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五节 犯罪对策论
一、鉴别犯罪人
二、犯罪预防
三、对犯罪人的治疗
第六节 概要与影响
一、龙勃罗梭理论的要点
二、龙勃罗梭理论的影响
三、成功的原因
第十五章 恩里科・菲利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学说与评价
一、犯罪原因三元论
二、犯罪饱和法则
三、犯罪人分类
四、刑罚理论
五、犯罪预防――刑罚替代措施
六、对菲利的简要评价
第十六章 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犯罪学理论与评价
一、自然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人的特征
三、犯罪人分类
四、社会防卫理论
五、刑罚的适用
六、简要评价
第十七章 对犯罪人类学的反应
第一节 支持性反应
一、意大利
二、德国
三、美国
四、其他国家
第二节 批评性反应
一、德国
二、法国
三、其他国家
第十八章 犯罪人类学的进一步研究
第一节 查尔斯・巴克曼・格林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人与犯罪素质
三、犯罪人的个人特征
四、犯罪与亲密交往
五、犯罪与社会因素
六、犯罪的控制
七、对龙勃罗梭的评价
八、反应与评价
第二节 欧内斯特・艾伯特・胡顿
一、生平与著作
二、对龙勃罗梭和格林的评价
三、不同类型犯罪人之间的人类学差异
四、犯罪人与市民之间的人类学差异
五、种族与犯罪
六、犯罪对策
七、简要评价
第十九章 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衰落与复活
第一节 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衰落与贡献
一、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衰落
二、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贡献
第二节 当代实证主义
第五编 犯罪社会学学派
第二十章 犯罪社会学学派的兴起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社会学学派的范围
二、犯罪社会学学派的学科性质
三、犯罪社会学学派的产生
第二节 恩里科・菲利
第三节 意大利的其他研究
一、第三学派
二、菲利普・波莱蒂
三、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
第二十一章 德国犯罪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弗兰茨・冯・李斯特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原因论
三、犯罪类型论
四、犯罪对策论
五、李斯特与菲利的比较
第二节 古斯塔夫・阿沙芬堡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原因论
三、犯罪类型论
四、犯罪对策论
第三节 汉斯・冯亨蒂希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原因论
三、被害人研究
第二十二章 法国犯罪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塔尔德
一、生平与著作
二、对龙勃罗梭的批判
三、犯罪原因论
四、模仿规律
五、道德责任论
六、司法改革
七、简要评价
第二节 其他法国研究者
一、拉柯沙尼
二、马努夫里埃
三、福孔内
第二十三章 对犯罪社会学的其他贡献
第一节 国际刑法学会
一、概述
二、范・哈默尔
三、普林斯
四、国际刑法学会的活动
第二节 威廉・莫里森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原因论
三、少年犯罪论
四、犯罪统计论
五、监狱与犯人论
六、简要评价
第三节 彼得罗・道拉多・蒙特罗
一、生平与著作
二、理论观点
三、简要评价
第六编 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
第二十四章 遗传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心理退化与犯罪
一、犯罪家族研究
二、低能理论
三、晚近的智力与犯罪研究
第二节 身心条件与犯罪
一、路易・韦瓦克
二、阿道夫・伦茨
三、弗兰茨・埃克斯纳
四、欧文・弗赖
第三节 孪生子与犯罪研究
一、朗格的研究
二、其他人的研究
第四节 性染色体异常与犯罪研究
第五节 养子女研究
第二十五章 体质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内分泌异常与犯罪
一、早期的研究
二、晚近的研究
第二节 体型与犯罪
一、恩斯特・克雷奇默
二、威廉・谢尔登
三、格卢克夫妇
四、科蒂斯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异常与犯罪
一、脑电图异常与犯罪
二、癫痫与犯罪
三、脑损伤与犯罪
第四节 学习能力缺失
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一条件反射理论
第七编 犯罪心理学理论
第二十六章 犯罪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早期发展
一、哲学的犯罪心理学观点
二、精神病学的犯罪心理学
三、人类学的犯罪心理学
第二节 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一、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范围
第三节 汉斯・格罗斯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
三、犯罪侦查学研究
四、简要评价
第二十七章 犯罪心理学的类型论
第一节 早期的犯罪人分类
第二节 格鲁莱和科西尼的分类
一、格鲁莱的分类
二、科西尼的分类
第三节 詹金斯等人的分类
一、早期分类
二、休伊特一詹金斯分类
三、詹金斯矫治类型论
第四节 古特马赫和罗巴克的分类
一、古特马赫的分类
二、罗巴克的犯罪人分类
第五节 奎伊的分类
一、生平与著作
二、少年犯罪人分类
第二十八章 精神分析学理论(上)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说与犯罪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二、精神分析学的犯罪观
三、精神分析学理论与犯罪人类学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生平和著作
二、犯罪原因论
第三节 奥古斯特・艾希霍恩
一、生平和著作
二、犯罪学研究
第四节 威廉・希利等人的研究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学研究
三、简要评价
第二十九章 精神分析学理论(下)
第一节 弗兰茨・亚历山大
一、生平与著作
二、精神分析学理论
三、犯罪人分类
四、对犯罪案例的精神分析学解释
第二节 弗里德兰德和布朗伯格
一、凯特・弗里德兰德
二、沃尔特・布朗伯格
第三节 约翰・鲍尔比
一、生平与著作
二、母爱剥夺理论
三、反驳鲍尔比结论的研究
四、对鲍尔比观点的评价
第四节 雷德尔与瓦因曼
一、生平与著作
二、“怀恨的儿童”
三、“薄弱的自我”
第五节 戴维・亚伯拉罕森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行为公式
三、家庭紧张与犯罪
四、身心障碍与犯罪
五、犯罪人与有情绪障碍的非犯罪人的比较
六、犯罪人分类
第三十章 精神病学理论
第一节 人格障碍
第二节 人格障碍概念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研究
一、库尔特・施奈德
二、卡尔・比恩鲍姆
三、赫威・克莱克利
四、威廉・麦科德和琼・麦科德
五、罗伯特・黑尔
六、其他研究
第三十一章 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发展理论
一、道德发展理论
二、人际成熟水平理论
三、人格成熟理论
第二节 挫折一攻击理论
一、罗森茨韦克的观点
二、多拉德等人的研究
三、梅尔的研究
第三节 特拉斯勒的学习理论
第四节 其他理论
一、罗伯特・霍根的研究
二、整合学习理论
三、理性选择理论
四、日常活动理论
第三十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上)
第一节 萨瑟兰和他的犯罪学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不同交往理论
三、“职业盗窃犯”研究
四、白领犯罪
五、简要评价
第二节 对不同交往理论的评价
一、概述
二、“不同交往理论”的价值
三、对“不同交往理论”的批评
第三节 对不同交往理论的修正
一、丹尼尔・格拉泽的观点
二、不同交往―强化理论
第三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下)
第一节 赛克斯和马茨阿的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中和技术理论
三、漂移理论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
一、班都拉的生平与著作
二、社会学习的观点
三、简要评价
第三节 其他社会心理学观点
一、洛厄尔・卡尔的观点
二、布洛克和盖斯的观点
三、约翰・梅斯的研究
四、谢弗和克努顿的观点
第八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
第三十四章 概述
第一节 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诞生
一、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和起源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第二节 对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分类
一、赫希的分类
二、艾克斯的分类
三、内特勒的分类
四、佩尔弗雷的分类
五、西格尔的分类
第三十五章 芝加哥学派
第一节 概述
一、芝加哥学派及其研究
二、帕克与伯吉斯
第二节 肖和麦凯
一、生平与著作
二、“少年犯罪区”研究
三、少年犯罪人“生活史”研究
四、芝加哥区域计划
五、反应与评价
第三节 帮伙研究
一、思雷舍的帮伙研究
二、怀特的“街角社会”
第三十六章 紧张理论
第一节 默顿的失范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失范理论
三、默顿和迪尔凯姆的比较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克洛沃德和奥林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不同机会理论
三、理论的应用
四、简要评价
第三十七章 文化与亚文化理论(上)
第一节 索尔斯坦・塞林
一、生平与著作
二、文化冲突理论
三、其他研究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艾伯特・科恩
一、生平与著作
二、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
三、简要评价
第三节 沃尔特・米勒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下层阶级文化理论
三、简要评价
第四节 沃尔夫冈和费拉柯蒂
一、生平与著作
二、暴力亚文化理论
三、对暴力亚文化理论的反应
第三十八章 文化与亚文化理论(下)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的帮伙研究与干预
一、纽约市青年局的工作
二、英国的帮伙研究与实践
三、布洛克和尼德霍夫的研究
四、欧文・斯佩格尔的研究
五、马尔科姆・克莱因的帮伙研究
第二节 刘易斯・雅布隆斯基的帮伙研究
一、生平与著作
二、暴力帮伙的性质与特征
三、帮伙的类型
四、暴力帮伙的发展过程与帮伙暴力
第三节 其他文化和亚文化研究
一、马丁・哈斯克尔的参照群体理论
二、唐纳德・塔夫特的文化理论
三、米尔顿・巴伦的犯因性社会理论
第三十九章 控制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控制理论
一、阿瑟・比利的研究
二、艾伯特・赖斯的研究
三、杰克逊・托比的研究
四、弗朗西斯・伊凡・奈的研究
第二节 沃尔特・C・雷克利斯
一、生平与著作
二、遏制理论
三、遏制理论的性质和特征
四、简要评价
第三节 特拉维斯・赫希
一、生平与著作
二、社会控制理论
三、简要评价
第四十章 标定理论
第一节 象征互动理论与犯罪学
一、象征互动理论的意义
二、象征互动理论与犯罪学研究
第二节 标定理论的先驱
一、弗兰克・坦南鲍姆
二、埃德温・利默特
第三节 标定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霍华德・贝克尔的研究
二、其他人的研究
三、对标定理论的概括
第四节 实践意义与评价
一、标定理论的政策建议
二、对标定理论的简要评价
第四十一章 冲突理论
第一节 冲突理论及其分支
一、冲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冲突理论的分支
第二节 冲突理论的理论来源
一、拉尔夫・达伦多夫
二、乔治・沃尔德
第三节 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
一、奥斯丁・特克
二、理查德・昆尼
三、钱布利斯和塞德曼
四、托马斯・伯纳德
第四十二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辨别
二、发展过程
三、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主要研究者及其观点
一、泰勒、沃尔顿和扬
二、理查德・昆尼
三、威廉・钱布利斯
第三节 其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
一、戴维・戈登
二、安东尼・普拉特
三、斯蒂芬・施皮策
四、克里斯伯格和米开罗维斯基
第四节 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整合―结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权力―控制理论
三、工具理论
第九编 其他理论研究与实践
第四十三章 整合理论
第一节 威尔逊和赫恩斯坦的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与人性理论
第二节 克拉伦斯・雷・杰弗利的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行为的科际整合理论
第三节 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犯罪的一般理论
三、简要评价
第四节 特伦斯・索恩伯里的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二、相互作用理论
第五节 其他理论
一、社会发展理论
二、埃利奥特的整合理论
二、克罗恩的网络观点
四、法林顿的少年犯罪阶段理论
五、废除主义者学派
六、“福利犯罪”理论
第四十四章 犯罪类型学研究(上)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类型学及其研究概况
二、犯罪类型学研究的重要性
三、犯罪类型学的框架
第二节 宏观犯罪人类型学
一、早期的研究
二、恩斯特・泽利的分类
三、鲁思・肖恩尔・卡万的分类
四、唐・卡里・吉本斯的分类
五、克林纳德等的分类
六、60年代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 微观犯罪人类型学
一、暴力犯罪人类型学
二、杀人犯类型学
三、约翰・康克林的抢劫犯分类
四、强奸犯类型学
五、保罗・塔潘的财产犯罪人分类
六、玛格丽特・沃伦的女性犯罪人分类
第四节 少年犯罪人类型学
一、混合类型论
二、佩克和哈维格斯特少年犯罪人分类
三、唐・吉本斯的少年犯罪人分类
四、西奥多・费迪南德的分类
五、邓福德・埃利奥特的分类
第四十五章 犯罪类型学研究(下)
第一节 宏观犯罪行为类型学
一、尼古拉斯・阿特拉斯的分类
二、约翰・麦金尼的分类
三、朱利安・罗巴克的分类
四、克林纳德一昆尼的分类
第二节 微观犯罪行为类型学
一、杀人犯罪类型学
二、麦克林托克与吉布森抢劫犯罪分类
三、性犯罪分类
四、伯吉斯一鲍德威强奸分类
五、少年犯罪行为分类
六、政治犯罪分类
第三节 其他人分类
一、男性罪犯分类
二、女性罪犯分类
三、弗农・福克斯的累犯分类
四、被害人分类
第四十六章 社会防卫学派
第一节 社会防卫学派概述
一、社会防卫学派的学科性质
二、社会防卫学派的发展过程
三、社会防卫学派的基本观点
四、社会防卫运动的基本特征
五、菲力浦・格拉马蒂卡及其学说
第二节 新社会防卫论
一、马尔克・安赛尔及其学说
二、《最低限度纲领》
第三节 组织与新发展
一、国际社会防卫协会
二、国际防卫运动的新发展
后记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