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迅《故事新编》研究及其他

吴颖 汕头大学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汕头大学  

作者:

吴颖  

页数:

3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鲁迅《故事新编》系列研究文章结集,作者之一在半个世纪之前第一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全国性的讨论争鸣,作者认为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尤其是《补天》、《铸剑》等作品,美学成就至今仍是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高峰,作者认为鲁迅早期思想博大精深,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其成就是最高的。

作者简介

  笔名尔迟,男,1955年生,原籍广东揭西,大学本科学历。曾任职于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后调汕头大学出版社任文科编辑主任、副总编,现为韩汕师范学院学报副编审。曾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胡适研究、鲁迅研究和潮汕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约50篇,有近20篇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现代史》、《教育学》、《高等教育》等专刊全文转载。出版有《现代教育改革论》(合著)、《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研究》(合著)、《韩江闻见录》校点、《胡适文化思想论析》、《潮州诗萃》校点等著作。多次获省级以上学术论著奖励。参加国内多个学术机构任理事。

书籍目录

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4再论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20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32《故事新编》研究诸问题的第四次商略45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心态及其对作品的自评72重评几十年来《故事新编》论争双方的主要论点82《故事新编》与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95谈《故事新编》里的几个形象109人类初始的辉煌115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131《铸剑》新论142毛泽东论鲁迅与当代鲁学研究157关于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173略谈鲁迅文评的风格197重新认识鲁迅论《红楼梦》的几个主要论点202评关于鲁迅杂文的几个流行观念222一本抄袭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印刷品236关于“世界人”242“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火把257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269鲁迅与胡适比较谈279鲁迅早期思想之一斑285附录:吴颖、吴二持论要论著目录296后 记309

章节摘录

  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这问题,一直就流行着一种庸俗社会学的解答。  还在鲁迅自己活着的时候,他就曾在关于他的《故事新编》和别的小说的评价问题上,针对着“视小说为非斥人则自况”的庸俗社会学观点,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并从而说明他的《故事新编》和别的小说所依据的是典型化的创作方法。1933年,鲁迅在谈到《不周山》(即《补天》)和别的小说的创作方法时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①这和《故事新编》的“序言”中“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意见是一致的。1936年,他在给徐懋庸的信中谈到《出关》时说:“……看见先生的文章了,我并不赞成。我以为那弊病也在视小说为非斥人则自况的老看法。小说也如绘画一样,有模特儿,我从来不用某一整个,但一肢一节,总不免和某一个相似,倘使无一和活人相似处,即非具象化了的作品,而邱先生却用抽象的封皮,把《出关》封闭了。”①这一看法,他还有发挥:“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这和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霈,《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X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②


编辑推荐

  在百花齐放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有更多课题可以探究,也有更多对象可以解剖,但鲁迅仍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鲁迅学仍将是未来的显学之一,因此这本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集有着很深广的象征意义:它既是20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句号,也是21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冒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鲁迅《故事新编》研究及其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