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

曹金林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4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金林 著  

页数:

287  

前言

  本书是一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果。全书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解释文学发展同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联系,评述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本书在编写上力求简明,对作家生平或略去或只作简略介绍,尽量将近年来的一些较新研究成果综合进本书,但对文学史上一些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仍选择通行的、比较稳妥的说法,不作专门的考证。伺时,对重点作品力求作出简要的提示、讲解。每章的前后,设有“学习提示”和“复习与思考”以利于使用者自学。 本书由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集体讨论,由江锡铨确定体例、编写提纲,由江锡铨、曹金林、周成平3人分工执笔撰写。江锡铨撰写了导论和第一、第二、第三、第九、第十章,曹金林撰写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周成平撰写了第十一章。最后,由曹金林:江锡铨统稿、审定。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广泛参阅了国内多种现代文学研究论著,吸取了这些论著中的研究成果,书中难以一一注明,谨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兼之时间仓促,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书的及时出版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关心和支持。责任编辑张纯一教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在编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此谨向张纯一先生及南师大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是一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果。全书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解释文学发展同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联系,评述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在编写上力求简明,对作家生平或略去或只作简略介绍,尽量将近年来的一些较新研究成果综合进《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但对文学史上一些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仍选择通行的、比较稳妥的说法,不作专门的考证。伺时,对重点作品力求作出简要的提示、讲解。每章的前后,设有“学习提示”和“复习与思考”以利于使用者自学。

书籍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一 文学革命与“五四”时期及2Q世纪20年代的文学二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三 抗日战争时期和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呐喊》、《彷徨》第三节 《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第四节 杂文第二章 郭沫若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女神》第三节 《前茅》等其他诗集第四节 历史剧创作第三章 “五四”时期及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文学创作第一节 胡适与“初期白话诗”第二节 叶绍钧、冰心、朱白清、王统照及其他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第三节 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第四节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第五节 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第四章 茅盾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子夜》与长篇小说创作第三节 短篇小说第四节 散文和文学评论第五章 巴金第一节 前期创作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第三节 从《火》到《寒夜》第四节 短篇小说和散文第六章 老舍第一节 初期的创作第二节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三节 通俗文艺、话剧创作及其他第七章 20世纪30年代的其他文学创作(上)第一节 蒋光慈、柔石、叶紫的小说第二节 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第三节 萧军和萧红的小说第四节 李劫人、沈从文等的小说第八章 20世纪30年代的其他文学创作(下)第一节 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第二节 臧克家、戴望舒等的诗歌第三节 散文创作第四节 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第九章 曹禺第一节 《雷雨》第二节 《日出》和《原野》第三节 《北京人》及其他剧作第十章 抗战时期及40年代的其他文学创作(上)第一节 艾青第二节 沙汀等的小说创作第三节 夏衍等的戏剧创作第四节 “七月诗派”和“中国新诗派”第五节 散文创作第十一章 抗战时期及40年代的其他文学创作(下)第一节 赵树理和赵树理方向第二节 田间、何其芳、李季等诗人的创作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等作品第四节 解放区其他文学创作后记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正确引导下,于1929年结束。1930年2月,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代表共同召开了以“清算过去和确定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为中心的讨论会。在此基础上,同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沈端先、阳翰笙、郁达夫、冯乃超、冯雪峰、郑伯奇,以及远在日本的郭沫若、茅盾为共同发起人。成立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周扬、胡风、阿英(钱杏鄣)等在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理论著作,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的《小说二集序》、《白莽作(孩儿塔)序》等序跋,茅盾的《徐志摩论》等系列作家论,胡风的《林语堂论》等作家作品评论,周扬、冯雪峰关于革命现实主义的理论探讨,阿英关于现代小品文的研究等,都是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来总结中国新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尝试,对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创作起了重大指导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左联”的建立,势必会引起资产阶级及其他落后的、反动的文艺思潮的抵制、反对与破坏。“左联”在团结革命作家、进步作家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坚决斗争、粉碎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同时,还先后与旨在以“永恒的人性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的“新月派”,与由党棍、特务、警察拼凑起来的法西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等派别,以及“自由人”、“第三种人”的错误主张作了斗争,并对标榜“自我表现”而实为逃避黑暗社会现实的林语堂、周作人等论语派“性灵文学”进行了批判,与强调文学和时代、政治保持“距离”,追求所谓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的京派理论家朱光潜、沈从文展开了论辩。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并未止息。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之后,1935年一1936年间,还发生了周扬、郭沫若等倡导的“国防文学”与鲁迅、冯雪峰、胡风等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论争的内容虽然是两个文学口号,但实质上却是由于双方对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具体的战略和策略的认识不同引发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