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音乐的新视野

蒲亨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蒲亨强  

页数:

224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写作力求从新的视野分析观察研究中国音乐,其新意义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新体例上审视中国音乐,采用以社会属性与音乐风格为标准的分类体例,使中国音乐各门类统属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逻辑,补充或加强论述了被以往同类著作忽略或薄弱的品种如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等。完整地展示出中国音乐的面貌。二是行文改变以往史论分离、过于专深的写法,采用史论结合,纵横交叉的写法,使中国音乐的神韵有空间得到充分展开和深入阐述,文笔力求深入浅出,具有较强可读性,使音乐专业与广大非音乐专业的读者都能较为轻松愉快地概览中国音乐的全貌和神韵。不可否认,音乐学术当然有其高深难懂的一面,但她终究不应藏在象牙塔内,她应当走向民众,为民众所接爱,为民众所利用,从这一意义言之,音乐学术研究的通俗化、生动化,是学术发展的生机所在。音乐固有抽象玄虚的一面,但从根本上看她仍是一种生动鲜活的艺术现象,音乐理论的学问也不应太远背离这一特色。如何才能在不长的篇幅内,用引人入胜的体例和笔调使读者比较轻松地进入中国音乐的殿堂?这无疑是专家学者们都应该追求的境界。三是从新的学术前沿来研究和观察中国音乐,这有两方在含义:一方面书中尽可能吸收近年来音乐学术界同行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较多篇幅纳入作者个人的研究心得和成果,使本书论述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较大拓展,以便读者能从更深入更广阔的层面了解中国音乐的精萃内容和艺术神韵,引导读者从理性感性的综合中初步掌握欣赏中国音乐的门道。作为一个初步尝试,如果本书能为中国音乐论著的写作增添一些新意,能让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们成功地步入中国音乐殿堂之门,欣赏了角落发祖国文化宝库中的这一奇观,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笔者的欣慰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简介

蒲亨强,男,1952年生于四川重庆。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重点学科(音乐学)学科带头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民兼职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三月不知肉味——宫廷音乐 第一节 从“孔子闻韶”说起 第二节 恢宏的地下音乐殿堂——曾侯乙编钟 第三节 文质彬彬、雅颂正声——雅乐 第四节 黄门鼓吹宴群臣——宴乐大曲 第五节 帝王音乐家唐明皇 第六节 霓裳仙曲传千古 第七节 卤簿大乐壮声威——仪仗音乐第二章 自作新词韵最娇——文人音乐 第一节 《乐记》——世界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 第二节 声调绝伦《广陵散》——嵇康其人其事 第三节 音乐通才孔夫子 第四节 雅韵播幽兰——琴乐 第五节 悠韵吐清声——琴歌 第六节 小红低唱我吹箫——词调音乐第三章 此曲只应天上有——宗教音乐 第一节 仙乐风飘四处闻——道教音乐 一、中国最古老的仪式套曲音乐 二、超越死亡的生命赞歌——施食度亡仪式音乐 三、保存古风最浓的仪式音乐 四、忽闻海上有仙踪——通神达仙的妙乐 五、大音稀声、阴柔清韵——道乐审美与文化 第二节 晨钟暮鼓韵悠长——佛教音乐第四章 缘事而发,清新活泼——民间音乐 第一节 刊布成帙 举世传唱——民歌小调 第二节 大歌小歌拦路歌——侗族多声部民歌 第三节 拉起弦子唱起歌——歌舞音乐 一、秧歌曲 二、花鼓曲 三、采茶歌 四、花灯 五、藏族歌舞 六、新疆木卡姆 第四节 浓情艳曲唱苍生——戏曲音乐 一、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 二、天然本色露机趣——地戏 三、其节以鼓其调喧——高腔 四、拍捱冷板水磨调——昆腔 五、热耳酸心慷慨激昂——梆子腔 六、后来居上、风靡全国——丰黄腔 七、姹紫嫣红、百花争艳——地方小戏声腔 第五节 负鼓盲翁正作场——说唱音乐 一、京韵大鼓《逼上梁山》 二、梅花大鼓《大观园》 三、北京单弦《风雨归舟》 四、河南坠人《俞伯牙摔琴》 五、苏州弹词《林冲》 六、奥曲 第六节 八千年的历程——民族器乐 一、震撼乐坛舞阳笛 二、玉笛飞声入春风 三、东亚双簧唢呐曲 四、如泣如诉最动人 五、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五章 中国音乐鉴赏之道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音乐的新视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