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论
2003-4
东北大学出版社
谢燮正
347
领导者的决策选择历来受到社会关注,各时代各阶级统治集团为巩固与发展其统治,除了选拔才能之士和任用可信赖人员,还必定在实践中反复探讨如何作出有利的决策选择,并力求提高领导层的决策素质与水准。在当代,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日益复杂错综,决策失当所导致的后果,无论在规模上、程度上和影响久远上,都远远超过古代与近代,使决策理论方法的研究成为一门学科,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面临着大量决策选择问题,其中许多问题属于新形势下的新任务,难以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理论,也不宜套用传统的做法,需要当代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与选择。这种情况,不但提出了加强领导者决策选择理论、方法研究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实践检验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了积累经验与探索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的迫切性。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使我国领导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决策科学化问题,之后又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前期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提高决策透明度和鼓励更多人参与决策,并且加强了以软科学为总称的决策科学群的建设。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中有大量优秀决策的事例和思想可供借鉴,决策活动及其技巧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遍布于各种政书、兵书、子书和史书,甚至小说、戏剧之中。加以现代管理学中,对于决策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近现代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诸领域的决策事例,多有翔实记载和专门研究,因而为我国推进决策理论方法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必要的基础。
《领导决策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领导的定义,领导研究,领导力,领导的决策,以及决策前的选择,决策者因素,决策中的选择等内容。领导者的决策选择历来受到社会关注,各时代各阶级统治集团为巩固与发展其统治,除了选拔才能之士和任用可信赖人员,还必定在实践中反复探讨如何作出有利的决策选择,并力求提高领导层的决策素质与水准。在当代,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日益复杂错综,决策失当所导致的后果,无论在规模上、程度上和影响久远上,都远远超过古代与近代,使决策理论方法的研究成为一门学科,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谢燮正,男,1942年2月17日生,浙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现任沈阳东北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委、省政府、省教委决策咨询委员,沈阳市科协常委。并担任《中国总工程师手册》、《中国工程师》等4种大型工具书和6种丛书的主编、副主编,上海创造工程研究所等6研究单位兼职研究员,沈阳出版社与辽宁科技出版社的兼职编审。娄成武,男,满族,1949年5月生,辽宁北镇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东北工学院高温合金专业大学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副校长,分管人事、公安、离退休、档案等工作。兼任科技部东北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办MPA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行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
第一章 领导论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领导概念一、中国古代的领导概念二、通行的领导概念三、领导概念的演进四、领导与管理第三节 领导研究一、领导行为研究的路线二、领导特质的研究三、权变模型——综合的领导研究四、组织中的领导职能五、领导魅力与变革型领导第四节 领导力一、权力二、职权、影响力与魅力三、权力行使——权术四、用权第五节 领导决策一、领导有核心职责二、作好领导决策三、当代领导决策原则参考文献第二章 决策前的选择第一节 引言一、决策与选择二、本书的主题第二节 决策是一种选择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范围三、决策的本质特点四、选择与决断五、选择方式的类型六、决策是何种选择第三节 决策选择的历史发展一、古代的决策选择二、决策方式的选择三、近现代的决策选择四、战后的发展第四节 决策选择问题的类型、理论与风格一、决策选择问题的本质和类型二、决策理论三、决策选择的风格第五节 决策之前的选择一、是否作决策的选择二、决策方式、类型的选择三、决策理论、决策风格的选择参考文献第三章 决策者第一节 引言一、决策者与环境影响的选择二、决策者心理行为层次第二节 与决策有关的一般心理一、动机与情绪二、感觉与知觉三、感性认识四、判断和理性认识五、一般心理活动中的选择性第三节 决策者个性与价值观一、个性理论二、价值观与态度三、个性类型四、素质与智能结构五、决策者个人成长中的选择第四节 决策者对人的选择一、决策者的人事决策二、刘劭《人物志》三、观人知人术四、用人驭人之道五、决策者对自己的选择参考文献第四章 环境对决策的影响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决策选择中的合理行为一、不确定性事件的序列二、决策科学化的两个趋向三、选择论观点四、无差异曲线五、合理行为假设六、效用函数第三节 群体与组织的心理行为一、群体与组织二、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三、社会性矛盾第四节 群体对决策选择的影响一、组织对决策的影响途径二、社会助长与群体压力三、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第五节 集体决策一、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二、集体决策的内容、模式和条件三、意见协调四、集体行为第六节 影响理论与技巧一、激励理论二、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三、挫折理论和影响技巧四、策略和说服技巧五、说服阶段各步骤的要点六、交流计划与交流形式第七节 行为改变与组织变革一、行为改变的理论与技术二、工作设计三、组织设计与变革四、环境与决策者的相互影响参考文献第五章 决策中的选择第一节 引言一、扩大决策研究的视野二、决策科学化的本质第二节 决策分析的位置与模式选择一、创造性活动过程二、解决问题过程三、“决策冲突”下的应付模式四、信息对决策选择的影响五、决策原则对规范模式的影响六、决策选择过程与程序七、决策模型的选择第三节 问题与目标的选择一、问题的识别与选择二、目标确定与价值准则体系三、若干重要指标的分析方法第四节 方案拟订与创造性决策一、鉴别机会二、拟订方案三、创造性决策与谋略第五节 方案的评选一、经济分析概念与模型二、经济分析方法三、项目方案评选四、模型的选择第六节 随机决策选择一、随机决策分析二、随机性决策分析方法三、决策选择的准则四、序贯决策选择第七节 多目标决策与模糊决策时的选择一、多目标决策过程与决策选择准则二、多属性效用函数三、集体决策中的选择四、模糊决策中的选择五、超前决策与战略经营决策中的选择第八节 决策后的选择一、风险测定和估价二、后期优化分析三、实施与反馈四、决策支持系统参考文献后记
北欧学者鉴于以上研究的前提,即环境变化并不大且可预见,以及领导行为只取决于工作与人员两个维度的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认为变化的世界中,有效的领导必须进行尝试,致力于发动与实施变革,因而存在第三维度:发展导向行为,即发展维度。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具有发展导向的领导者被下属评价为更有能力、更满意。但北欧学者同样未考虑领导情境因素,并且同样是在管理学框架下作领导学研究的。二、领导特质的研究关于领导特质的研究古已有之,伯德考察了西方直到1940年对领导品质的论述,发现只有5%的领导能力特征在四个以上的研究中是相同的。这表明此前的研究者多有臆断,且停留在罗列成功人士特征上,既未区分主次特征,也未与其背景传统及成功领域相联系。古尔德纳指出。品质并不是互相排斥而常是互相支持的,品质研究不区分和列出对于获得、运用、发挥与保持领导能力分别所需的品质,只描述而不分析品质对领导行为的作用,是不妥的。特别是品质论关于个性的假设,同领导行为、风格研究一样,忽视了领导情境,是值得争论的。随后进行的领导品质研究逐渐克服了上述弊病,如斯托格狄关于智力、责任感、独立性、参与感的研究;吉富利关于能动性、自信心、智力和监管能力的研究;里山德森关于魅力应作为领导品质的研究[18]等。他们甚至突破了早期品质论者关于领导品质是与生俱来的观点,提出可以后天创造与培养某些品质。例如里山德森提出了领导魅力培养三步曲:发展魅力外表,印象与气氛,创造鼓舞他人追随的“迷人因素”,在群体中展示杰出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品质研究同样存在着脱离领导情境与成功背景的研究倾向,因而与领导行为研究一样存在着“错误的开始”。所幸后来注意到这一缺陷,并且摆脱了认为品质天赋难以后天培训的观点,开始关注那些适合于特定情境,又可以后天培养的系列的个体特质或潜质。从而使领导特质研究进入了新天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新又受到重视,甚至比权变(情境)研究更加引人注意。当然,这种特质研究带有间接与基础的性质,所确定的领导特质,要经过转化成为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的环节,同领导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时,才会达成有效的领导。尽管如此,在新特质研究基础上形成的领导理论都比较简单直观,适合从普通人角度加以接受,在当今甚受欢迎。
本书内容和性质表明,它并不是教科书,而是学术上的探讨。由于所谈的问题涉及一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成果,散见于各书刊,为讨论方便,特别是为了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节省时间,对一些重要内容作了具体介绍。同时为增强这类理论书籍的实用性,侧重介绍了一些决策与管理中可实用的新知识和技巧。尽管如此,本书的可读性仍是较差的,需要比较广泛、专门的背景知识作基础。由于受作者水平与时间限制,本书存在着各种不足。差可自慰的是终于完成了这横跨多个学科,涉及极为广泛的知识和最近的研究成果的讨论,向读者提供了一册能大致反映决策研究全貌的读物,并且提出了决策战略研究问题。这样结构和内容的读物或许能促进我国决策(分析)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沟通,并引起决策分析研究者对组织环境方面和决策者个人因素方面的重视。本书还提出了长期盘旋于脑中的若干看法,特别是对于决策科学化在我国应如何推进,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各类决策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问题.此外对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也提出了质疑。这些意见与流行的见解不同,正是我们想就教于读者的。本书的参考资料有的(特别是古籍)已引在正文中,有的附于章末,另有一些不是重点引用的未予列出。列出的资料中,除英文外,其余原文文献名称均已译成中文,以便检排。对这些文献的著译者应当特别致谢,因为不仅作了引用,而且启发和帮助了我们进行学习和思考。本书2~5章的内容曾以《领导者决策选择》书名于1994年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次列为MPA系列教材丛书的一种而得到再版时,考虑到为研究生开课的需要,将有关领导行为的知识与意见编写为一章补充进来。一方面用于表明本书主题是研究领导决策问题而不是一般决策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领导行为及其与决策的关系加以探讨,使全书内容平衡。本书的错讹缺漏之处,敬请读者赐教,并先此致谢。
《领导决策论》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