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钱伟长文选(第四卷)

钱伟长 上海大学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上海大学  

作者:

钱伟长  

页数:

281  

字数:

255000  

内容概要

今年92岁高龄的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文选》收录了他从1951年到2003年间发表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稿,共175篇130余万字。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曾经出版和发表过。文选编委会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挑选和编排,并增加了钱伟长最近的文章和讲话稿,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本出版。 文章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这些篇什集中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如《关于中国留学生的一点历史反思》、《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理想、信念与祖国》;表达了他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前景的热烈之心,如《20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总趋势》、《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振兴教育 刻不容缓》;表明了他专注经济、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全面的、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执著之心,如《区域规划的几个问题》、《对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几点思考》、《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华夏”的由来》。钱老的论述具有鲜明特色:真知灼见与忠于实践密切结合,未来的前瞻与历史的回眸紧密相随,勤于思考与勇于探索互为结晶。

作者简介

钱伟长,上海大学校长院士。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著述甚丰,贡献卓越。

书籍目录

1992 《电机强度设计计算的基础理论》序 《新科学技术革命》丛书代前言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有代表性的科学论文简介 对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几点思考 高科技与社会发展1993 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 大学教师必须搞科研 广泛宣传《教师法》,认真贯彻《教师法》 八十自述 理想、信念与祖国 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问题 怎样当一名研究生1994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的问题 谈大学生的学习 研究生如何学习和写论文 谈谈非线性科学 发挥综合优势不断开拓创新 改革协调发展 笃学重教自良师 教育改革的五年目标199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教改与学校发展 大学与大师 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怀念我的老师叶企孙教授 高科技与新学科 身体力行克尽厥责 《教育法规实用全书》序 谈教师的职责 积累知识学以致用1996 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重视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谈人才培养 深化改革,办出能兴国的教育 文、法、管理、经济诸科要重视案例教学

章节摘录

书摘 在科学中,可以把好多人家弄出来的东西组织起来,讲出来,讲得头头是道,这可以。你总讲老东西,以后有的东西淘汰了,我们改成选课制,就没人来听你的了。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吸收新东西,来改进旧东西。 改进材料或者改进工艺等等,这都是可以的。这是不是很难?现在要创造一个条件,使它容易。假如我们有了一个学术集体,这个条件就存在了。大家经常在一起议论,你没有注意的事有人告诉你这里有问题,你去试试,成功了。你有困难,大家聊聊天,困难就解决了。可是当没有一个集体时,你一个人怎么办?现在学校里要发展一个新的学科,把你请来了,你一个人,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向书本求教、向工厂求教、向社会求教。书本、工厂、社会,甚至农业,都是信息所在地,你要去把信息抓来。最重要的是每个月都看发表的科学期刊,这期刊是信息来源,它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情况,人家做了,你就不用去重做,省了时间,因此必须重视科学期刊的阅读。我们学校是一贯重视的,可是很多同志不重视。有两个困难,一个是文字上的困难,有各种文字的期刊,俄文的、德文的、英文的、法文的,你看不懂。其实,科技文章的外语是比较容易的,和文学不一样,你可以看懂科技文章而看不懂小说。科技文章哪儿该有个动词,就得有个动词,不会落掉的;那里面也绝不会有个惊叹号,好懂。可恨的是我们现在推行托福主义,托福考试都是为文学服务的,不是为科学服务的。科学的英语、科学的俄语是很容易学的。 我讲个例子。1952年院系调整,5月布置下来,9月要开学,全部用前苏联教材。我们都不认识俄文,怎么办?前苏联教育部很积极,把全部俄文教材都运到北京,装了好几车皮。我那时是清华的教务长,我想这个关得过。怎么过呢?我先打听有没有个别人学过俄文?一打听,摸到一个人,是我的助教,他是东正教的教徒。我说,你懂得俄文就有办法。我就派了一个人,我说:你和他合作,要编一个两个星期学会俄文的教材。我提出几个要求:两个星期里头学会32个俄文字母怎么念,学会专业(比如力学)的700个名词,70个常用动词,至于其他问题,你别管它,反正我的力学清清楚楚,我会翻译的,管它是动词名词,过去式,现在式,这无所谓,都不用管。因为力学我们都会教的嘛,看看图,我会估计它怎么讲的,你怕它干什么。我说你们两个都是学力学的,你可以挑出那些字来。力学教研组的人两星期不做事,就学这个。背下来以后,就搞第一本我们翻译的教材,我说,你们组织起来翻译。居然翻译出来了。力学都懂,内容都一样啊,猜嘛。这个动词和名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第二步是全校推广,这样居然行通了。9月开学,教科书都翻译出来了。有没有错?有的。为此还打官司:我们叫“刚体”,前苏联叫“硬的物体”,怎么翻呢?有人不敢翻“刚体”,怕不是“刚体”,我说你根据前后文,大概是“刚体”就行了。我们就翻“刚体”,哈尔滨翻成“硬的物体”,为这个还吵了一场。就这样,四个年级的课都开出来了,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讲义都是油印的,第二年铅印的讲义也出来了。个别地方有错,后来都修正了。以后这批人有很多俄文都讲得挺好。现在,你要是英文不行,你去学两个星期,有这种班的。那时叫速成俄文。外国有速成俄文、速成法文、速成英文,我念德文、法文都是速成的,自学的多,因此我发音不准,但能看书。目的就是能看书,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又不去演戏,不去作公开讲演,只要能看懂你的东西就行了,所以这个不是困难。你们可能觉得外语困难,应该藐视外语,要不然你们不敢上去。这是一个。第二,你们对这些杂志不了解,我要问你,你本专业有哪几本杂志在国际上有名的?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说不出来。告诉大家一个情况,现在全中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要数我们学校的杂志最好、最全。没钱买外国的杂志,我们买的都是翻印的杂志。翻印的出版社是光华出版社,是1954年总理把我派到上海办这事的。我跟总理反映,没有杂志,科技很难发展,买是买不起的,国家买个一两份,我们翻印。总理同意,说你去办,我就来办了。办了一个翻印杂志的公司,现在叫出版社。通过大使馆订他们的杂志,订以后,在这里翻印,发给大家,一直到现在。最近有点困难了,因为有版权问题。过去我们不管版权。开始时,翻印完了,这批杂志是全部毁掉的;后来改进了,不毁了。我到上海来,第一件事就跑光华出版社,说你有的杂志全给我。所以凡是光华印的杂志我们都有,都是原版,全国就此一家。其他人只能订一点翻印的。美国的很多专家来了发现这个以后,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学校。好多同行的人一看就很明白,你这个资料是全的。时间上,晚了一点,晚三个月,这有什么关系?我们落后了三年、五年、十年了。一共有多少种呢?现在有三千七百多种,十年里是全的。当然有些遭到破坏,有人私自把网络图挖走了,这是很不道德的。除此之外,基本上都还有。不过从今年起有点困难了,这资料是他们送的,因为我同他们的关系在那里。是我创始整个事业的,我跟他们规划买什么杂志,因此他们不要钱。后来过了几年要钱了,要30%,后来经济困难,要50%。今年不止了,还要涨,这一来,我们学校钱不够了,我们已经花了二十几万,明年要三十几万,所以正在想法子。这是一批非常可贵的材料,连科协都没有。 外国的教科书可以参考,不过这是落后的东西。因为文章今年出来,今年有人写教科书参考它,把它收进去。可这本书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写出来的,尤其是外国人,他写完了还得讲一遍,才敢出版。这一来就三年过去了。拿去投稿、交涉、签合同,等印好又一年,已经四年了,我们买来,再在这里泡一年,就五年了。我们用的是五年前的东西,近五年的东西教科书里不会有。至于我们的教师接受了外国教科书的东西再写到我们的教科书里,又差两年,是七年以前的东西。最近的东西要看什么?看杂志。我再三强调,我们这些宝贵资料,凡是内行人,一看都觉得了不起,可是恰恰我们学校有人最不重视。我只要到学校来,就一定到图书馆,去看看这个阅览室有几个人去过。到现在为止,一个月去不了30个人。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跟大家谈,科研是重要的,你们要接这个班,你们是跨世纪的人,必须搞科研。第一你们得先看杂志,否则你们想的不是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就是根本不值得研究的问题,不是发展道路上必须过的关。要了解在你这个学问里的世界最新形势,必须看要志,而恰恰你们是不看的。你们怎么能接这个班呢?现在国家飞速发展,做事讲质量,你们这个质量怎么讲,因此我今天着重讲这个问题。看杂志有文字上的困难可以搞速成,你们必须过这个关。过关不是为当副教授、当教授,而是要拿这个工具来为我们祖国的前途服务。要用最快的手段、最便宜的办法得到外国的先进经验。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都送到美国去,现在去的已经够多了,再这么下去我们的人都没有了。教师都在美国,学生在中国,你说行吗?这个国家还要不要?我们应该有志气,在困难条件下也能站起来。今天散会后,我劝大家去看看那些杂志里面是些什么东西。就当你参观一个博物馆吧,看你那个专业有些什么杂志。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说明这套文选,精心收录了从1951年到2003年半个多世纪期间,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稿,共175篇。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曾经出版或发表过。现应广大青年学子的要求,也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对这些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挑选和重新编排,并增加了钱伟长院士最新的文章或讲话稿,按时间顺序分成五卷本出版。 钱伟长院士是老一辈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文选里的著作集中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的真知灼见和热诚实践,对国家和民族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等诸方面的专注和投入,其中有许多文章是他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的结晶。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之情,充分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丰富的学识和坦荡的胸怀。这些文章或讲话,涉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区域经济、城市建设、管理学、中文信息学以及教育学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他和青年学子谈人生观、价值观,谈治学方法,谈成才,谈开拓创新的不少文章,值得广大读者慢慢品味和学习。当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学习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出版和学习钱伟长院士的五卷本文选,对于上海大学乃至全国的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同时,这套文选的出版,也为钱伟长院士任校长的上海大学迎接十周年校庆带来了浓浓的喜庆色彩。 在文选的编辑过程中,对有些文章和录音稿作了少量的文字修改,由于时间仓促,绝大多数文稿未经作者本人审定。 上海大学《钱伟长文选》编辑委员会 2004年4月


编辑推荐

  钱伟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的科教事业,并主张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强调教育要“拆掉四堵墙”: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  《钱伟长文选》汇集了钱伟长对中国科教事业的真知灼见,文选收录的文稿涉及到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学科。其中,还有众多钱伟长和青年学生谈成才路、人生观、价值观和治学方法的文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钱伟长文选(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很好看,值得一看。


祖国的利益重于一切!从文到理的转变,因为祖国的需要。将签证扔入大海,是满腔的爱国热情!国家最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只要对国家有益,就义不容辞!他的言行是对伟大科学的诠释!他的境界,遥不可及;他的思想,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