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化学学科教育学

贺湘善吴俊明 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  

出版社:

教育出版社  

作者:

贺湘善吴俊明  

页数:

331  

前言

  学科教育学是20世纪新开辟出来的学术领域。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就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各学科教育学的博士论文。现在,美国是世界上学科教育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等国家也在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来,日本已推出多套“学科教育学研究丛书”。  我国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也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由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于1988年发起,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届学科教育学研讨会。之后,又在大连、长沙、福州、烟台、上海等地相继召开了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我国陆续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心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了“学科教育学大系丛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必将推动这一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很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内容概要

  《化学学科教育学》为《学科教育学大系》第二层次的组成部分。第一层次为《学科教育概论》,第二层次为各学科的教育学,第三层次为学科教育专题研究。按照这样的分工与界定,《化学学科教育学》所承担的部分应为化学学科教育学的主体框架及应涉及的主要内容,立足于化学教育、教学做概论式阐述。对于学科教育学带有共性的问题,以及化学学科需要具体深入阐述的专题研究,则属于其它两个层次的范围。《化学学科教育学》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重视未来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求,以培养新型人材为目标,同时重视化学的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化学。对涉及普通教育学、教学论、教学法的内容应尽力做到与化学教育、教学相结合,具有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学科教育学》可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化学教师进修和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以供化学教研人员及关心化学教育的人们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杨学礼,男,1939年1 2月生北京人。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学礼长期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普通物理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已发表著作两部、论文20余篇。社会兼职: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书籍目录

题词序丛书前言前言导论0.1化学教育学的意义与研究对象0.2化学教育学的学科间联系与研究方法0.3化学教育学的形成1化学教育与社会和人--化学教育系统概说1.1化学教育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2化学教育与社会和人--化学教育系统的功能1.3化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4化学教育的发生与发展2化学教育系统中的教师2.1化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作用2.2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2.3化学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3化学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者3.1学生学习的特点3.2学生的身心特点3.3化学教育与学生的个体发展3.4学习集体3.5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化学实验的安全保护3.6化学科学普及4化学教育内容4.1化学科学与化学学科4.2全面的化学教育4.3化学课程4.4化学教学大纲5化学教育媒体5.1化学教科书5.2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室5.3化学教育中的电化教育媒体5.4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6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6.1人的活动的理论6.2人的发展理论6.3化学教学的认识论基础6.4一般教学理论6.5化学学习论7化学教学设计7.1教学设计概论7.2化学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7.3化学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7.4公众化学教育的设计8化学教育实践8.1化学知识的教育8.2化学技能的教育8.3化学教育中能力的培养8.4化学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8.5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教育9化学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9.1教学技能的概念、分类及意义9.2化学教学技能9.3化学教学技能的训练9.4化学教学艺术10化学教育评价10.1化学教育评价的意义和评价观10.2化学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原则和标准10.3化学教育评价的过程、方法和基础1l化学教育研究11.1化学教育研究的意义和类型11.2化学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l.3化学教育研究的课题1l.4有关文献的检索11.5化学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执行1l.6研究报告的撰写11.7化学教育研究的方法11.8化学教育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4.3 20世纪:现代化学教育的探索和发展  20世纪是化学科学的现代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教育科学有了长足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加,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促使化学教育不断地探索,并且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19世纪末,工业革命使欧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普通学校教育却大大落后于形势,依然实行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学科教育,使儿童对于现代物质文明及其产生缺乏了解。这种情况导致欧美出现了一场以改革旧学校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革新运动(在欧洲称为“新教育”运动,在美国称为“进步教育”运动,统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个运动受理性主义影响,深信社会进步是不可避免的,主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工具,热心于改革教育的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是种种社会理论和信念的混成物”(加布里埃尔),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  弗朗西斯·帕克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最早的提倡者,1875年以后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和芝加哥科克县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他从实用主义观点出发,综合了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等人的教育理论,提出了“昆西教育方法”--活动课程论,企图以此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  帕克认为,儿童生而就有自发活动的能力,充满着发展的可能性。通过一定计划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也就在这里。他主张培养儿童的自治精神,主张儿童的活动应该与社会生活结合,不但注重儿童的自发活动,而且注重儿童参与社会生活,认为这内外两方面构成儿童自发活动的整体,能够使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从而形成和圆满其人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化学学科教育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