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批评中医

方舟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方舟子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关中医的讨论有益于当今医学的发展 当前,有关中医的讨论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尽管对中医的性质、 作用和价值有不同看法,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观点,但这场讨论的真正意 义不在于如何评价中医,而在于促使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究竟需要什么 样的医学?医学应该怎样发展? 我们知道,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知识体系。由于 人类处于自然和社会之中,人类生命过程及疾病受自然和社会多因素的影 响。所以,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 科。然而,现代医学过去长期的发展趋向于纯自然科学方向,临床中更多 的依赖实验检验和仪器检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问题却关注不够, 导致医患沟通减少,医患信任降低,诊治技术单一,治疗效果受限,医患 对立增加,医患冲突严重。为此,现代医学的有识之士提出:医学应从生 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这种转变要求医生应 了解影响患者的心理、哲学、伦理、宗教等思想因素,而能够影响大多数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主要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那么,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就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相对而言,中医在这 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和积累,这正是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的丰富资源。 另外,中医的长期发展至今尚未步入自然科学的轨道,大量成功的临 床治疗经验依然借助古代普遍学说来解释,或用原始的类比方法来说明, 对疾病个体化和动态化的考虑大于对规律的认识,医生的个体经验总结大 于标准化的探索。于是,在如今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和影响巨大的社会中, 我们还听见用“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来解释疾病,还用“风寒暑 湿燥火”来说明病因,还仅靠医生的手指感觉来体会脉象,还主要凭医生 的个人经验来诊治疾病。这就导致不能对中医有效的临床经验进行科学解 释,中医的科学成分不能被有效地提炼,中医所触及的客观规律不能被真 正认识,中医的诊治方法难以标准化,而对中医的批评和质疑始终不断。 其实,正像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应该学习中医的人文精神和沟通艺术一样 ,中医的发展也应该学习现代医学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两者的结合才是我 国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过去,尽管现代医学提出了医学模式转变问题, 但并没有注意到中医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尽管中医内部也有中医现代化 和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但显然不是以科学思想和方法为本,而只是用其来 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正是目前这场有关中医的讨论,使我们更全面、更实际地思考现阶段 医学的发展问题,包括中国的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发展问题,两者的不 足正是对方的优势,显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来看 ,传统医学最终将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但中国的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独立存在。在这个期间,中国的现代医学将逐渐认识中 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从而带来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国传 统医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地用科学方法验证中医成功的治 疗经验,不断将传统医学的科学成分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促进现代医学的 发展;二是培养真正掌握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套本领的人才,充分发挥 中医熟悉传统文化的优势,既懂如何与患者沟通,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 极性,也懂得防治疾病的科学方法,从而在中国推动现代医学的模式转变 ,并成为这种探索的重要力量;三是完整地保留中医的传统特色,以较小 的规模和传统文化的形式加以保存,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从教学内容 到临床技艺,要完全恢复传统本色。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再也不要在思想上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立, 虽然两者的产生有东西方之分,但我们的目的是如何让两者更好地为我们 的健康服务,何况大多数国人所说的西医就是中国的现代医学,即在中国 应用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它和中医一样,都有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中国的医学发展,对中医临床经验的科学验证将丰富现 代医学的科学内容,中医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将有助于现代医学的模式转 变,中医传统的完整恢复将有利于中医传统文化的继续保存。现代中国需 要熟悉中国人及其文化和精通现代医学知识及技术的医生,需要呼唤中国 的医学尽快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当有关中医的讨论使许多人困惑、不解甚至愤怒时,我们应理性地看 到其积极作用。中医的存亡不在于外部如何评价,而在于自身如何发展。 如果中医内部越来越缺乏创新和发展动力,外部无论怎样赞扬和保护都无 济于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对中医提出批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应该 将外部的批评压力转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上,发展中医曾经是近 几代中医人的奋斗目标,但这种奋斗不只是一个医学发展问题,常与我们 的民族情感、文化血脉和社会心理紧密相连,也强烈触动着主流中医的传 统观念、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发展就是要有所改变,任何改变都会带来 新与旧的冲突,带来创新与传统的冲突,也带来少数人的理性与多数人的 情感冲突。当中医界乃至中国社会不能接受或完全拒绝这种改变时,发展 中医常被视为背叛中医或否定中医,那些为之奋斗的人们只能改变或放弃 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次有关中医的讨论是否再次创造了中医发展的契机?目前尚难以下结 论,但这种广泛的思考和争论,触动了许多中医学生、教师和医生的心灵 ,促使他们对中医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引发他们对中医未来进行深刻思 索,激活他们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当今医学的发展。

内容概要

编者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文化的角度来反对中医的。置疑中医的科学价值,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编者完全支持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  中药、针灸等中医具体疗法包涵一些治疗经验,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轻信传统经验。  科学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在不断地发展中。正因为现代医学是科学,所以它不可能像某些中医那样吹嘘什么病都能治。有很多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如果你不幸得了这些疾病,愿意去代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这是你的权利。你有可能被治好了病,但也可能是白花了大笔钱、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笔者质疑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更是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能否超出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是检验一个中国人的科学理性素养的试金石。

作者简介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
  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曾做过报道,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新闻会客厅”、“人物”、“中国周刊”等节目和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福建电视台“闻闻启示录”、辽宁电视台“今晚博客”等节目分别做过专访。美国《科学》在2001年8月10日和2006年12月1日曾两次专文介绍,美国《商务周刊》、《圣荷塞信使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高等教育纪事报和英国《自然》、《经济学家》等国外报刊也做过报道。
  目前担任《中国青年报》和《经济观察报》的专栏作者,著有《进化新解说》、《方舟在线》、《叩问生命——基因时代的急论》、《进化新篇章》、《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等13部著作。

书籍目录

有关中医的讨论有益于当今医学的发展(代序)前言:我与中医的关系一、中医学不是科学 (一)科学是什么 (二)中医理论的非科学性 (三)中医学为什么不是科学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理论的否定二、中医“神话”剖析 (一)“中医博大精深,在世界医学中一枝独秀,以后西医要向中医学习。” (二)“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午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实践证明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三)“中医是系统论,讲究整体,讲究联系,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而西医把人看成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四)“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标本兼治;西医是治标不治本,难去根,易复发。” (五)“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过调理身体功能提升免疫力来抵抗病毒。”三、中医疗效不确定 (一)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二)为什么要做对照试验 (三)不可轻信中药的疗效 (四)令人困惑的针灸 (五)如此“中西医结合”四、中药毒性要当心 (一)中药毒副作用种种 (二)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三)“中西医结合”未必安全 (四)中药毒副作用备览五、中医“扬威海外”的真相 (一)世界卫生组织担心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二)中医药在美国被边缘化 (三)英国不是中医药的天堂 (四)汉方医学在日本的市场有多大? (五)新加坡对中医药严加限制六、中医著名事件的真相 ……七、参的神话与现实结语:中医向何处去附录:

章节摘录

  (一)科学是什么 现代科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 、发展起来,然后向全世界传播的。古代中国也有灿烂的文明,某些技术 发明甚至长期领先西方,但是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呢?这个问题是英 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被称为“李约瑟问题”。1953年,伟大的物 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封信中回答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 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 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 ,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 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也就是说,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起源是个不平常 的事件,因此不必对古代中国没有出现科学而惊讶。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其诞生的时间远在科学之前。中医 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四本中医著作的基础之上,即《黄帝内经》、《伤寒杂 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除了《伤寒杂病论》可确定为东汉 末年张仲景所著,其他三本书的作者都不详,但成书时间都在两汉时期。 此后中医的理论体系未再有重大的变化。既然中医理论体系远在人类有科 学之前就已确立,那么中医学不是科学,本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在“赛先生”进入中国,并逐渐被公认为好东西、成为正确和真 理的化身之后,中医就也要来沾科学的光了。现在出版的中医学教材,更 是开宗明义把中医学定义为科学。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第 五版)》称:“中医学,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是 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 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学体系。”在多个中医网站上刊载的《中医基础理论》 一书更是说:“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 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 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 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 ,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1955年成立的中国中 医研究院在2005年11月改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特地加了“科学”两个字 ,据称这表明结束了多年来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 可见,说中医是科学,乃是当前中医学界的共识,也是许多中国学者 和一般公众的看法。如果这种看法能够成立,那么远在科学在西方诞生之 前,古代中国就已经率先有了科学了,这个领先世界1000多年的伟大成就 如果属实,倒是很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但是这种看法并没有获得国 际的认可。P1-3


编辑推荐

  我们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文化的角度来反对中医的。置疑中医的科学价值,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我完全支持把中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批评中医 PDF格式下载



中医经常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鬼话----"中国人几千年的繁衍多亏了中医中药,国外有那么多死亡百万德瘟疫”。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l5次,魏晋l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又据中新社北京2005年4月5日报导〔曾利明、秦秋〕: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间,中国平均每四年就有一次大的疫灾。且不说《宋序》所云:“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也不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从宋以后国家校正医书《伤寒论》十卷,颁行天下,世人皆晓,习医者甚众,可疫灾的发生仍呈逐渐增加并加速发生的趋势,死亡的人数就更难统计了。《明史》记载瘟疫大流行23次,死人多少,难以计数。在这23次大流行中,还没包括公元1641年的大流行。可见历史记载有相当多的遗漏,也与邓拓先生的统计有所出入。1641年这次疫情遍及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江苏吴县一带疫情很严重,当时诸医用伤寒法治疗没有疗效,死亡者甚众。据《吴县志》记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当地名医吴有性先生对此非常痛心,他在其著作《温疫论》的“原序”中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崇祯辛巳〔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始发之际,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有不及期而死者;或有妄用峻剂,攻补失序而死者;或遇医家见解不到,必疑胆怯,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所感之轻者,尚获侥幸;感之重者,更加失治,枉死者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仿惶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吁!千载以来,何生民不幸如此”。 不是死于病就是死于医,这是多么悲惨的民族历史记录;今病不和古法,这是多么无奈的感叹!
世界上根本没有经络,五运六气整体辩证全是忽悠人的骗话。中医里面根本没有血压血糖的概念,治得好高血压糖尿病那就是在骗钱!


方舟子对中医的看法稍嫌偏激,却不无道理。中医的理论有点玄乎,作为非医专业的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从哲学的角度,又仿佛有点一知半解,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有些有点道理,有些又是现代科学很难验证的,故争论也在所难免。
我不懂医学,中西医都不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此,也不好妄下结论,不过兼听则明,两方面听听都有益处,起码这方面知道多一些不会害了自己跟家人的身体。
中医应该说我潜意识之中还是比较相信的,平时身体小有不适也会看看中医,拿些中药吃,疗效有时很好,有时又不明显,这是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表征的病有时治起来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中医有此说法),因此疗效怎么样也很难说清究竟中医好不好,因为也很有可能是医生个人的水平不足,做了相反或者错误的判断,不能说是中医的问题。
中医的发展目前似乎遇到了瓶颈,而市面上很多假中医养生之名的骗子却大行其道,越是自称有终南捷径、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越是红火……呜呼哀哉!!!


书中论述客观严谨,能用普通的语言解释现代医学的诸多特点,通过和中医的对比,解释为什么中医不是现代医学,通过描述现代医学制药的过程,揭示了中药的落后,以及中药的毒性。文章也力图纠正了诸多人们常见的误解,如中医治本,西医治末?中华民族的千年繁衍说明中医的作用?针灸的作用?中医蜚声海外?中西医结合疗效?中医药大学在世界遍地开花?

书中提出了中医的发展方向:去医存验,即去除迂腐的千年不变经不起科学推敲的传统中医理论,对中药,利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进行检验。


含量上比我想像的少一些,但是内容上确实有理有据值得一看!
虽然不能一味的指责中医,毕竟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其实在我们身边,迷信中医的人和事也不在少数,几乎没有什么科普的书籍或者节目告诉我们中医中药的另一方面——毕竟凡事都是有两面的。无论是药品说明书,还是越来越喜欢开一大堆要的医生们,没有谁会告诉你其中的隐患。所谓是药三分毒,却从没人告诉我们拿三分毒到底体现在哪,及时一定要以毒攻毒的治疗,却连一旦过火后的应急都无从准备。
相比现在社会上无限崇拜中医中药的风气,这本书打开了另一盏窗,给了我们兼听则明的机会。骤然转变阵营职责唾弃中医学是没必要的,也是武断不负责任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待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医文化,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更好的保护,也是我们对辩证思维的锻炼。
总的来说,这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我是看到一本《科学成就健康》(也是方子舟著的)觉得非常耳目一些,里面关于保健品和中医的很多知识和见解是从没听说过甚至是与以往的印象完全相反的,但是实在是求购无门。辗转找到这本书,也算是不错的收获。


中华医学,其实已然不是一种医学,可以归类于中华文化。不能因那种所谓的民族感情作为进入现代科学体系的借口。我们可以记载中医,也可以收藏其作品,但作为现代医学体系,中医早该进入历史博物馆的。(有喜欢收藏的,抓紧收藏中医古老真读本啊,收藏价值蛮高,治疗价值可不高)


题材好——健康,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体例好——易读,结构简明、逻辑清晰;
态度好——不说教,不填鸭,不偏激;
立意好——对待中医,要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区分对待

科学本身不完美——科学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犯了很多错误;今天,科学不能解释、不能解决的问题,比能解释、能解决的问题还多;

科学精神比科学本身更重要,更有价值!
秉承科学精神,尊重常识,独立思考!


这本书实际上是为家人而买,因为本人对中医中药早已抛弃,态度是“抵制中医,拒绝中药”。现代科学发展逐渐,继承精华,去除糟粕,而中医就是需要抛弃的。方舟子提出“废医验药”,而本人认为从验药则是费力不讨好,不如根据生化知识设计新的药物划算。反对中医读了此书,可让你更加坚信自己的态度,系统自己的知识;即使你支持中医,知己知彼,可以买一本同老方针锋相对,别忘了,方舟子可是对中医古籍也很有研究。


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医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到今天,她不但没有消亡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当今中国的医药行业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是让我们笃信不疑、又爱又恨的中医。“中国是我国独有的医术,博大精深,不能用西方的科学来解释!”既然是伟大的,就应该能经得起推敲,而不是躲在幕后羞于见人。如果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但不向世人证明其正确性,只说“我的相对论是伟大的,是正确的,你们谁都不懂,我也懒得向你们证明!”,请问谁会相信他的鬼话、相信爱因斯坦、相信相对论?真是这样,我们只能相信爱因斯坦是个疯子!“中医已经经过5000年的验证,还需要再验证吗?”需要,绝对需要,因为即使是5000年的验证也未必是科学的验证!如果在一起人命案中有三个嫌疑人--善良人,普通人,奸诈人。请问,在侦探的过程中,能因为善良人一直被人们认为善良就可以直接排除杀人的可能吗?当然不能,这样既不公平又不客观!“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科学成果,支持中医就是爱国的行为!”科学是严谨的,客观的,无国界的,不因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这么简单。医学是治病救人的,仅此而已!方舟子的《批评中医》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中医,但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谩骂,说他想靠批评中医出名赚钱等等。我想,方舟子如果真是想出名赚钱,他应该不会去批评中医,中医现在还有大部分人支持,批中医会得罪很多人,而且去替那些做保健品宣传肯定要比写这本书赚的多!我想说,如果中医真的是科学,真的伟大,那么请直面中国人!


盲目的迷信是不科学的,数字化规范化才是科学的东西,凡事模棱两可,依赖古人流传下的书籍和坊间迷信般的治疗故事是不科学的。我尊重中医,希望客观的看待中医,但是至今还没有看到任何一本权威的有科学依据支持的书籍。
有的就是什么经脉、什么气血这些东西比较玄乎,让人感到好像武侠小说。半信半疑。
也不是完全支持方舟子,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拿出中医作为科学的证据反对他。
原本以为捍卫中医能够辩论一下,看到的确实,具体对抽象,翔实对空洞。捍卫中医写的失败。


我个人很喜欢方舟子,主要原因是他致力于坚定不移地反对伪科学。
对于中医和中药,确实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好的一面是经常听人说道自己的经历,认为中医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然而在中医和疾病或病理之间难以建立必然的联系。不好的一面是中医的理论与现代科学有诸多背离,也拒绝采用“双盲试验”及统计学方法来系统地处理病例。
关于中医的争论很久了,预计还会继续下去……

本书对这些争论、疑点、对立都有很详尽的阐述,值得一读。


本书代表了方舟子对于中医和中药的基本态度,即废医验药。大家不妨用科学思维来审视其中的观点,用理性来看待中医中药,而不应该抱着“传统文化不容诋毁”的预设立场来看问题。


方舟子应该深入研究过中医,其人有很高的科学素养,批评有理有据、全面,书籍值得一看,也值得收藏


批评有理有据有力。静心读来众人皆点头称是。是一本很好的大众读物,并不是否认中医的价值,而是让大众从盲目的迷信中惊醒,学会思考、学习科学。


方舟子的书作为科普作品毋庸置疑的令人信服,从什么是科学入手,解析逐条解析中医理论的伪科学新,以及中药说具有的无效性、副作用等。每一个反驳都有理有据,而不是道听途说,这种态度本身就与中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将民国时代名人的论点拿来与我们分享,试想在七八十年前的人已经有如此的意思,而今我们这些所谓懂科学的人依然对中医态度暧昧,这是教育的失败。同时也有些经验协和大学出版社,能够同时出批判中医与赞扬中医的书。


真的很惭愧,虽然曾经说过不信中医,但骨子里是相信大城市里那些口碑好的老中医的,于是最近已经喝了一个月的中药加中成药了,就是为了治疗湿热造成的长期(十多年)面部痤疮,一个月的药花了近两千还完全没有能看得见的好转,但大家都说体质型湿热只能用中医调,看了方先生的书后更矛盾了,到底又是庸医呢还是这种病真的很难治呢


方舟子的知识渊博,其对科学的求真态度令人钦佩。批评中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要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为了家人的健康,静心一读,发现里面的确有许多知识让人更清醒的认识到了中药和中医。比如中药的毒副作用,了解之后以后肯定不会随便盲目的给年幼的孩子吃中药了。


这本书可以增长很多关于健康的常识。我本人也很喜欢读方舟子的文章,尤其是他的科普文章有理有据也有趣味,很值得我们一读。我以前就不是很相信中医,因为那些信奉中西的经常会把其渲染的很神奇,其实越是这样越显的虚假。其实要想中医能够真正的走上科学的正轨,必须要汲取别人的批评,用科学的试验方法来完善自己,去除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要老是用什么祖传的秘方那一套来忽悠人。


在科学面前,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什么经络、五行,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对中医的概念都搞不清,而对现代医学的概念却心知肚明。如果切脉有效,还引进先进的检查设备干什么?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时曾专门请来苏联专家检查身体。他为什么不看中医呢?在井冈山和长征期间,他患疟疾,服用西药奎宁治愈的……。


曾经非常笃信中医,看过此书后,觉得幡然醒悟,以前的很多认知都是错的。能够经得起科学检验的才是我们应该相信的。真的非常感谢方舟子,希望多些象他这样的反伪科学斗士。建议大家有时间经常去浏览新语丝网站,会让你受益匪浅。


关于中医存废已经争论很长时间了,中医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但切不可作为科学。
想起《神鞭》里傻二说的话: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也得割,辫剪了,神留着,不管什么玩意,咱都能玩到家。


用科学的道理和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分析了中医诊断方式的荒谬之处,提出了“废医验药”的科学处理方法,真的希望即使支持中医的人也能认真读一下这本书,只要受过高等教育,不存偏见,都能看出来其中的道理所在。


中医有不科学的地方,但不能完全否定中医


无论书中观点对错,仅仅是勇于质疑大家习以为常以为真理的事物的科学精神,就值得钦佩。无论书中观点和论据对错,我已经认同书中的思辨逻辑。无论这种争论有没有解,我支持持续、客观地质疑一切,包括中医。


以前对中医是深信不疑的,现在阅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是有值得讨论的方面,方舟子是以科学怀疑,探索的精神,续求证而辩述。他的“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令人尊敬!
现对待中成药,是持谨慎的态度对待了。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摆脱对中医的盲从,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中医,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民族的思考有了强大的思维启发。


看完后很沉重!只能说太偏颇了,其实中医的基础不在实体的解剖,而在于阴阳的辩证和十二经络的立论,而以上的两点,都没有实体性的证据或物质,但绝对不能否定他们的不存在,或不科学!

譬如!没有人说清楚暗物质是什么,但科学家都认为他们存在!


中国一日不抛弃中医,中国就一日无法真正的现代化。中医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迷信中医的民族是没有科学精神的民族,中国距离现代文明有多远,看看中国还有多少人相信中医就能清楚。这本书看完了还相信中医的人,不是脑残,是没脑。


中医与物理化学生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不相容看本草纲目原文,你会知道这些药方是笑话,再看中医理论解释某药方可治某病的说法,太欢乐了。


方舟子是我最喜欢的名人之一,在他之前还有孙中山先生和鲁迅先生。他们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尊重科学,客观对待中医。
还没有开读,但透过本书,相信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本书采用现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有着犀利的评论,客观,事实,很大影响你生活的一本著作!!!


要理性看待中医,用现代医学看待中医,确实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中医的理论。


对中医有疑问的可以看看这本书,从逻辑和科学方法上对中医进行了批评。


中医确实应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作为医疗体系存在。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水平了,真不明白有些人还要守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东西当宝贝来医治现在的疾病。中医应该进入博物馆,那是其真正的归宿。靠着行政手段存活,只会让很多病人无端受害。


说的很对,中医需要用现代科学重新构建。


方舟子写得很精彩,揭露了中医理论的幼稚、愚昧和荒谬。提醒注意中药的严重毒副作用,非常有实用价值。


给我新角度看待以前的一些观念。以后用药会更谨慎,尤其是对于中药中医。


也许有人会骂,会辩论中医是国粹。但是中医确实缺乏科学的态度,老是以似是而非的形象出现。希望我们国家的医务工作者能踏实的研究中医,从中找到可利用的科学。也希望不要把未经验证的事情教给小孩。


非常好的科普书籍
作者方舟子就是诚实可信的品牌保证
揭露中医本质,除去国民愚昧


看完这本书,收获很多,相当支持方老师对中医药持“废医验药”的态度,偶再也不会看中医吃中药了。


科学的最基本的素养是什么呢,我想是“怀疑”。如果您是铁杆中医粉丝,我建议还是不要看这本书啦。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该读读这本书,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中医。


这本书是老公强烈要求买的,最近他比较痴迷于批判中医,对方舟子十分崇拜,买来之后就边看边向我灌输,不过听了之后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原来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医药理论不仅对人体无益,甚至一些东西还是有毒的。关系到家人孩子的健康,值得好好研究下。


多一种角度看中医


对于中医的态度是测试一个人是否具有现代精神的试金石。


肘子同志虽然各种偏激,但这书还能承认中医的一些价值,殊为不易,还是值得一读的。


百家争鸣,中医的局限性与时俱进,值得研究。


中医是一种经验,有其局限性


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认识到了中医的问题,对生活很有帮助,希望能多出版一些这类的书。


对中医不能全盘否定


其实方舟子是另一个视角看中医,中西医并无本质区别,个人感觉应该结合一下《国医之殇》这本书一起看,中医的问题不是本质有什么问题,而是近代以来食古不化,固步自封。


中医主要是以前的人留下的医学知识。借鉴和藏靠,但是更重要是去创新,和纠正它的错误。


关于中医,应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链,各种夸大其词的反科学宣传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经几乎成为了“常识”,要抹除这些东西,方肘子费了好大劲,因为每个误解几乎都对应了好几个神乎其神的美丽传言,需要一一辟谣。这种工作是枯燥而不讨好的,圆滑的人是不会担此责任的,也只有肘子这样一根筋的最适合。说实话,肘子为人我并不赞赏,而书却是好书。希望肘子早日脱掉“公知”外套,回到纯粹的科普领域。


很好的书,如果挺中医的人能细心看一下本书的话, 我相信他至少会开始怀疑中医。可惜,大多数喜欢中医的人,并不会看别人说些什么,写些什么


更清楚的了解中医的本质,方舟子的思辨能力还是很欣赏的!


看了本书,从一个迷信中医的人变成一个能客观对待中药的人。对中医的膜拜,起源于电视上的一些中医大家的讲座,但从一开始的顶礼膜拜,如虚分阳虚、阴虚、血虚,佩服至极,然越听越觉得邪乎,对号入座看自己的症状,似乎不能辨别,一头雾水,似是而非,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看中医时,多问几声,中医师答非所问。及看本书,茅塞顿开。


印象中的中药是无毒负作用。价格便宜,有独特疗效的好东西。看了本书才了解到中医的真相和中药的常识。是一本科普好书。


不过这本其实没必要买,支持中医的看了添堵,不支持中医的不过是印证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很好!通俗易懂又长知识。再也不相信任何中医,不吃任何中药。


很好!让我知道了“双盲实验”科学性,真正重新认识中医,不再盲目相信中药。


写的非常好,看后对中医有了新认识,明白了一些问题。


其实并非完全反中医,而是指出中医的不足。


我把这本书送给爸妈,希望他们能更客观地看待中医。


通过这本书,我会更谨慎的看待中医。


中医应该批评中继承


《批评中医》之前就看过,此书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看法,买一本收藏


中医经络书和批评中医的书,俺对比着看。争取得出自己的结论。


早知道方先生是批判中医火力最猛的科普作家,于是买了这本书。方先生的中医观几乎是五四时期赛先生的翻版,读来令人震聋发聩。略觉不足之处在于,我很想知道,现当代的中医批判同道中人还有几何?现当代人对中医越错误迷恋,中国人愚顽越不可解。


拿到书以后,一口气读完了,又推荐老婆读了,又推荐给老爸读了,真心的希望中医个有意无意的骗子快点垮台,不要在祸害中国人了。


关爱健康 原理中医


为了家人健康,请远离中医


消除一些对中医的错误认识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强烈向大家推荐中医理论很玄,给人以貌似高深的样子,实际上很多都是错误的,如中医一直认为动脉是走气的,心是用来思考的.....


看了这本书,写的比较客观,反观中国的中医确实应该改改了。


系统的揭露中医骗子


希望大家都耐心的看看这本书,不一定要将中医说成十恶不赦,但至少要有些防范知识,以免误食中毒。


爱惜生命,远离中医。


坚决杜绝中医


从方面看问题,中医,即非中医,是名中医


颠覆固有观念,重新认识中医


认识中医,方大师也许对,但待现实评说


希望能让老人们都看看,这样就不会被那些中医的什么保健品骗了


摆事实,讲道理,了解中西医的中医读本


经典书籍 不再迷信中医


这本书不错,我觉得每个人特别是哪些笃信中医的人都看


我冒着砸自己饭碗的风险也要批判中医。


突破了以往我对中医的认识!


建议对中医有幻想的都看一看


分析的不错,中医参考


如果论据都是真的,那中医基本都是不可信的


给了中医粉重重的一击,书中指出了许多由中医引起的误区!


中医的恶习不应该再让国人沿袭下去了


中医可以在心理咨询上多下功夫,就别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了。


不过对于中医迷来说,他们的信仰是很难改变的。


还在阅读之中,受益匪浅,以前买了那么多的中医养生之书,看得云里雾里的,什么虚呀火呀的,原来是伪科学,统统丢一边吧,幸亏这类书买的不是太多


买了好几本了,送给了亲戚朋友。个人影响力有限,只能尽可能告诉亲戚朋友关于中医还有这样的不同的声音。


有助于让人看清中医的真实面目和它的真实处境。


如果您对中医一直很相信,请耐心读完,可以开阔一下视野


中国人缺什么?理性,严谨,科学的精神;中国人不缺什么?爱国精神。爱国的立场是屁股决定大脑,容易使人变得是非不明。直到科学和资讯发达的今天,还有很多中国人固执而天真的以为,他们凭借2000年前的知识,就掌握了地球上其他国家都不掌握的健康和医疗的神丹和秘笈。殊不知若不是现代医学的引进,中国人的寿命恐怕只有现在的一半吧。


我不相信中医药的理由:1、我按照常识推理和判断。----中医药理论概念(中风、上火、排毒)模糊,不符合科学理论的特点。2、按照我专业的人体生理学知识来推理和判断。---中医药对人体生理学知识的解释牵强附会,不符合事实。3、看新语丝网站的感想。---很多专业人士发表文章批评中医药。4、看美国FDA网站的感想。----FDA规定中药不属于药品,而属于膳食补充剂,类似保健品。


有朋友质疑:“维科学论是不是有点狭隘?”,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就现时代而论,中国不是要批判维科学论的时候,而是伪科学泛滥,官僚权威误导,商业利益胁迫,媒体无良炒作。先把这些问题,特别是全民科学素质都提高上去,再来论“惟科学论”不迟!真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