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文化战略研究

朱威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1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朱威烈  

页数:

212  

字数:

177000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战略思考、当代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透视“俄罗斯思想”、普京的文化战略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战略思考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文化全球化” 第二节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选择第二章 当代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 第一节 文化与国际关系 第二节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认同及利益 第三节 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冷战遗产 第四节 美国的文化霸权:冷战后的趋势 第五节 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抵制第三章 透视“俄罗斯思想”——普京的文化一战略 第一节 治国方针和文化战略 第二节 “俄罗斯思想”的缘起 第三节 曲折的历史发展轨迹 第四节 “俄罗斯思想”的内涵 第五节 “俄罗斯思想”的特点第四章 欧盟内外文化战略与文化因素 第一节 文化界定与欧洲文化认同 第二节 欧盟对内文化政策 第三节 欧盟对外文化政策第五章 独具一格的法国文化政策 第一节 文化政策与五年计划 第二节 实施的方法 第三节 乌拉圭回合中法国的文化例外 第四节 法国为什么要实行文化保护主义?第六章 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 第一节 全面加强文化建设 第二节 各项文化事业的开展 第三节 确立“文化立国”战略 第四节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第七章 中东国家对外战略中的文化因素 第一节 阿以冲突的宗教文化渊源 第二节 制约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关系的文化因素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运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寻求差异性下的跨文化交融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3)伊斯兰文化的侵袭 西面不安静,南面也不安全。俄罗斯的衰落使那些以前曾经受过它欺凌的地区也不甘雌伏,伺机报复。持续多年、此伏彼起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借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淫威以车臣为突破点,毫不留情地层开了对俄罗斯的进攻,企图恢复往日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建立起连接中东、中亚包括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在内的泛突厥主义的文化区域。这样,东西方文化中介的角色就会绕过俄罗斯,由土耳其及其他一些中近东国家来承担,而原先,俄罗斯认为自己担负这样的使命最为合适,应是当仁不让的,现在却出现了危机,因而深感忧虑。 伊斯兰极端势力乘虚而入的后果非同小可。根据各种统计资料,在俄罗斯境内居住着1500—2500万穆斯林。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都是穆斯林聚居区。苏联的解体使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处于俄罗斯的边陲,引起他们的不满。在一些邻近国家的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徒,他们和俄罗斯的各民族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国家都加入了伊斯兰会议组织。略远一些的国家也有许多是伊斯兰国家,如土耳其、巴基斯坦等。这些地缘政治情况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关注伊斯兰因素并在就国内和国际问题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时加以考虑。伊斯兰问题已经在影响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而俄罗斯在处理伊斯兰复兴问题时,又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因素。一是苏联时代留下的消极后果,穆斯林曾长期受压,被置于为政权服务的地位;二是俄罗斯至今对伊斯兰教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政策,俄罗斯领导层中亲西方派力量把伊斯兰教视为俄罗斯的异己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爱国主义的反对派也持这种立场,更多地偏向东正教和俄罗斯思想;三是激进的和分裂主义的政治势力不时利用伊斯兰教,但没有给俄罗斯的伊斯兰教带来任何好处;四是伊斯兰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本身就存在着种种矛盾,这种情况肯定也会在俄罗斯伊斯兰教身上反映出来。 在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背后是些什么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普京对此十分清楚。他在2000年7月8日向俄罗斯联邦议会所做的《国情咨文》中指出:“冷战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至今还未肃清余毒。这种余毒就是企图借口人道主义行动损害国家主权,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在涉及地区威胁或国际威胁的问题上难以找到共同语言。在新形式的外部侵略、国际恐怖主义和国内直接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情况下,俄罗斯遇到了对其主权国家和领土完整的一连串挑战。俄罗斯正面临着企图改变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种种势力。”他说的这“种种势力”中显然也包括伊斯兰极端势力。普京认为,“不使国家强大就不能回答这些挑战和其他许多挑战”,因此,强国乃是普京的“俄罗斯思想”的首要内容。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中亚地处战略要冲,是各种文化的荟萃之地,是各种民族、宗教、文化的“结合部”,也是石油、矿产等战略资源的聚宝盆。这一鲜明的地缘特点,使中亚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多样性”地区,也使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众多的文化和民族在中亚各国及其周围地区跨国界分布,一个国家的民族纠纷或教派冲突极易波及其他国家甚至引起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因此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把中亚称为“种族的大熔炉”,比作是“欧亚大陆的巴尔干”。苏联解体前,中亚属苏联的政治文化势力范围,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亚各国占主导地位。如今,要恢复昔日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已力不从心,但要它把这一大块战略要地拱手相让,则不但不甘心,而且也危险万分。因此,普京在2000年5月份刚宣誓就职后不久即率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能源部长等一批高官“出人意料地”首先访问了中亚五国中与俄罗斯关系较为疏远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此举不仅说明了中亚这块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而且证明,俄罗斯已经到了不得不管好自己的“后院”的时候了。 3.地缘政治的重围:双头鹰飞向哪里? 凡此种种,使俄罗斯陷入地缘政治的危机之中,造成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瓦解。“沿俄罗斯周围的大陆边缘挤出四条冲突带或者说是四条危机弧:以前苏联的主要势力区中欧和巴尔干区域为主要范围的‘破碎地带’;沿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到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如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教‘新月地带’;由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围绕领土争端、核试验而展开的新一轮残酷争斗厮杀所造成的‘热点群’;由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互间连绵不断的战事引发出的独联体内的‘震荡带’。这些因苏联解体而衍生的后果,正直接或间接地波及到俄罗斯,给俄的地缘安全环境增添了新的不测和威胁”,使俄罗斯刚刚进入世纪交替,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不少学者根据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国家”,“俄罗斯是一个精神分裂的国家”。普京上台后双头鹰将飞向何方,这是令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现在要对细节作出预测,显然是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即俄罗斯永远也不会变成西方,西方也永远不会完全接纳俄罗斯。这是由文化民族主义决定的,是由斯拉夫民族优越论、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优越论、德意志一日尔曼民族优越论的矛盾与冲突决定的,也是由俄罗斯民族“历史使命论”与作为欧洲文化的继承者的美利坚民族“天定命运论”的“不兼容”决定的。欧洲与俄罗斯互不信任,它们谁都不愿失去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不愿让后起的美国独霸世界,尽管美国在文化和民族渊源上都是以西欧为母体的。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只眼睛紧盯着欧洲和大西洋。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均在欧洲,它绝不甘心退到欧洲的东边一隅,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流角色。“建设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大厦,俄罗斯也绝非无此壮志。因此,既竞争又合作,既冲突又妥协,不可能一帆风顺,少不了磕磕碰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未来走向。” 无独有偶的是,美国的国徽上也有一头鹰。作为一种文化,国徽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政策。肯尼迪总统当年在制定“和平战略”演变时就强调:“在总统的徽章上,美国之鹰的右爪抓着一根橄榄枝,左爪抓着一束箭,对于这两样东西我们要给予同样的注意。”_ 俄罗斯的双头鹰来自于拜占庭帝国。自称为“全罗斯的君主”的伊凡三世同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结婚后,把该帝国的王权象征物——双头鹰图案带入俄罗斯,刻在印章上,以表达罗斯做拜占庭继承人的愿望。俄罗斯之鹰的头上戴着兰顶皇冠。其象征意义是:作为整体的俄罗斯联邦和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诸共和国均享有主权。鹰的双爪左持权杖,右握金球,分别代表国家的权力和统一。鹰的胸前还有一枝红色的盾牌,上面绘着圣乔治屠蛇的画面,寓意是光明必然战胜黑暗。 双头鹰是沙俄帝国的象征,俄罗斯用它来代替前苏联代表工农文化的斧头和镰刀图案,反映出处在转型时期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的雄心大志,难怪当普京一提出他的“新俄罗斯思想”后便引起不少人的惊恐,因为从鹰爪上紧握的权杖和金球上,人们联想到的是当年沙皇的侵略和扩张、斯大林的极权,以及沙俄帝国主义称雄世界的野心。……

后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先后举办了“中东问题和中东文化”、“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等学术研讨会,与会许多学者都认为,加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为当务之急,希望我们能组织队伍较系统地开展这一领域的探索。1996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将我们申报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课题列入“九五”计划后,课题组成员通过几年来收集资料,归纳剖析,潜心编撰成文,并几乎都在各种研讨会或刊物上发表,尔后又作整理修润,力求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究竟能否如愿,尚有待广大读者检验。 本书的各章编著者依次为:绪论——朱威烈,第一章——俞新天研究员,第二章——刘永涛博士,第三章——汪宁副研究员,第四章——戴启秀副研究员、王志强博士,第五章——肖云上副研究员,第六章——武心波硕士助理研究员,第七章——李伟建研究员。本书虽由我设计、组织和最后修改定稿,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集体合作研究的成果。编著人员中,除与我志同道合、全力以赴的上外同事外,更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俞新天研究员、综合室主任李伟建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刘永涛博士参与,他们深厚的学养和不凡的见识,为本书增色不少。此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俞正梁教授自始至终非常关注本课题的进展,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上外国际所所长胡礼忠教授、国政系主任窦晖教授,上海社科院欧亚所所长潘光研究员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室主任郭隆隆研究员等许多专家,也都为本书做出了贡献,我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朱威烈 于2001年4月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文化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文化因素也成为国际学术界瞩目的重要层面也是时势使然。《国际文化战略研究》正是关注文化方面的这些知识的一本著作,相信本书对于那些想要对国际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和那些希望在这个方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的读者来说确实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文化战略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书比较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