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

曾常红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常红  

页数:

316  

前言

  曾常红博士的专著《汉语论辩体语篇研究》即将出版,特别令人高兴。  曾常红博士1965年出生于湖南绥宁,1997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是”字省略句研究》。1999年曾同时获得湖南省教育学院《现代汉语》年度优秀课程奖,《古代汉语》年度优秀课程奖,湖南省教育学院科研处、中文系首届科研成果优胜奖。2002年以博士学位论文《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导师吴启主先生。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法学》、《语法论著选读》和《语法史》等。编著的讲义有《走近语法学家》。2005-2007年赴南开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是合作导师。曾常红现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以来,他先后在《语言研究》、《汉语学报》、《方言》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代汉语中“被”字与“把”字套用的句式》《汉语名并列的弱势词序原则》(《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2007年第1期)等近20篇(含合作),出版学术著作2部(含合著)。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南近现代文化名人·语言文字学家卷》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共4项。曾常红博士事业心强,勤奋努力,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概要

  《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由4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绪论部分、主体部分、余论和附录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当前辩论语篇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主体部分包括5章,第一章提出了一个界定辩论语篇的语篇性量化标准,结合数学方法的结构形式和意义内容相结合的标准。第二至第五章分别论述了辩论体语篇的语脉系统、简单问答式辩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式、现代汉语驳句的语义类型系统和口头辩论语篇的韵律特征与语义表达等重要问题。余论部分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附录部分包括参考文献、声波音高图和论文《现代汉语“是”字省略句研究》。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辩论语篇。语篇标题的语法功能和语篇文件/语体密切相关,两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语篇标题和语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再加上语感可以做标准,结构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准。据此,我们提出了一个界定辩论语篇的标准:语篇性量化标准。  从篇章回指的角度,我们讨论了汉语辩论体语篇的语脉系统。从分布上看,同一语段的多个零形回指有着同一个回指对象,很少出现不同零形回指交错分布的情况。辩论语篇平行推进的话语展开方式最常见,在叙述体中经常出现的层级推进方式很少见到。因此,其零形回指对象和先行词大都是主语,宾语作先行词尤其少见。不太少见的倒是兼语作先行词语的现象。辩论语篇的语式以“罗列”、“对比”、“因果”、“条件”和“说明”等最为常见,零形回指对象所在的句子同先行词所在的句子在语义结构中相隔不会超过三个层次。  从“是”字句内零形回指也可以看出辩论体语篇零形回指的一般特点。我们从线性结构和层次结构分析了指代事物和观点的代词“它”。在五种名词回指对象中,“同形”最为常见,其次是“部分同形”。此外,我们还探讨了零指称形式的分布,发现“NP/P……Ф……”是辩论体语篇最常见的运用模式。  汉语简单辩论结构模式系统与日常会话的问答结构模式系统有一定的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辩论语篇与一般问答语篇在语境因素上的差异。主题单一、逻辑性强是辩论语篇中很明显的语篇特征,在话轮中常见的是由表示逻辑推理的构件所组成的因果链或并列或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在汉语口头辩论语篇的结构模式中毗邻单体式不多,而毗邻递进式、连环式和套环式较为常见,单层单对嵌入式比单层多对嵌入式多,多层嵌入式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根据立句和驳句在语义上的连贯衔接关系,我们建立了驳句的语义类型系统。以驳句是否直接回答立句为标准,我们把驳句分为常规性驳句和非常规性驳句两大类,然后根据驳句和立句之间的语义或逻辑上的联系再分小类。在反驳时,有语义直接指向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或者言外之意的驳句,有针对对方反问的直接性的驳句。非常规性驳句则根据答话者的主观意图分为有意不直接回答的“以反问为驳的驳句”和由于客观原因而不能直接/间接回答的“无能性驳句”两类。反驳的效果不能以语义类型常规与否来判断,我们要根据驳句能否合乎逻辑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来评判。  我们先描写了汉语口头辩论语篇的韵律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研究了汉语口头辩论语篇的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是,在制约的程度上到底如何,这需要以后进一步地研究。通过对汉语口头辩论语料的语音语义分析表明,比较规范的正式的现代汉语口头辩论语篇的语音,尤其是停顿、音速和音高,的确影响并左右着语义的表达和表达效果。  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初步建立起了辩论语篇的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的建立,为完成汉语语篇宏观结构体系和研究汉语语篇的基本结构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还能给辩论赛提供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也可以为汉语论辩体作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中文信息处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同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曾常红,男,汉族。1965年出生于湖南绥宁,已先后在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大学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副教授。1997年、2002年先后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导师吴启主先生。2005-2007年曾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马庆株先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学》、《语法论著选读》、《语法史》等。编著的讲义有《走近语法学家》等。1999年曾同时获得湖南省教育学院《现代汉语》年度优秀课程奖,《古代汉语》年度优秀课程奖。1996年以来,先后在《语言研究》《汉语学报》《方言》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代汉语中"被"字与"把"字套用的句式》(《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的“两个”》(合作,《方言》2006年第3期)《现代汉语“是”字句的接续功能》(《汉语学报》2007年第2期)等近20篇(含合作),出版著作《汉语论辩体语篇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等2部(含合著)。目前主持的教改项目有:课程改革项目《大学对外汉语语法课程改革与实践》,多媒体制作项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已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近现代文化名人?语言文字学家卷》和《汉语中多个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

书籍目录

  绪论  0.1 有关定义  0.1.1 “论”、“辩”、“辩论”和“雄辩”  0.1.2 “语篇”、“论辩体”等概念  0.1.2.1 常见的语篇的定义  0.1.2.2 与语篇相关的几个术语  0.1.2.3 “论辩体”    0.2 相关课题的研究概观和评述  0.2.1 篇章语言学有关篇章结构的研究  0.2.2 辩论研究  0.2.2.1 中外辩论史简介  0.2.2.2 户外辩论理论和方法简介    0.3 辩论语篇研究的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实用意义    0.4 辩论语篇的主要材料来源、符号说明和试验设备  0.4.1 书面辩论语篇  0.4.2 语辩论语篇  0.4.3 符号说明  0.5 本书进行论辩体语篇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1章 辩论语篇的语篇性和确定辩论语篇的原则和方法  1.1 辩论语篇的界定标准  1.2 界定辩论语篇的原则和方法  1.2.1 语篇性量化分析就是确定辩论语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2 从语篇结构着手,用树形图分析语篇结构层次的原则  1.2.3 用语感来验证的原则    第2章 汉语辩论体语篇的语脉系统  2.1 “回指”和“回指链”的研究现状  2.2 汉语辩论语篇的零形回指  2.2.1 汉语辩论语篇零形回指的必要条件  2.2.2 汉语辩论语篇“是”字句內零形回指    2.3 汉语辩论语篇的代词回指  2.3.1 线性结构分析  2.3.2 层次结构分析    2.4 汉语辩论语篇的名词回指  2.4.1 汉语辩论语篇的名词回指类型  2.4.2 五种名词回指对象在辩论语篇中的分布  2.4.2.1 “同形”的分布  2.4.2.2 “部分同形”的分布  2.4.2.3 其他类名词回指形式的分布    2.5 汉语辩论语篇零指称形式的分布  2.5.1 零指称形式分布类型  2.5.2 论辩体语篇零指称形式的分布特点  2.6 小结    第3章 汉语简单辩论结构模式系统  3.1 汉语简单辩论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3.1.1 “立驳对”等  3.1.2 “立驳集”  3.1.3 “立驳场”    3.2 简单问答式辩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式  3.2.1 毗邻式  3.2.1.1 毗邻单体式  3.2.1.2 毗邻递进式  3.2.2 交叉式  3.2.3 扣式  3.2.3.1 连环式  3.2.3.2 套环式  3.2.4 嵌入式  3.2.4.1 单层嵌入式  3.2.4.2 多层嵌入式    第4章 现代汉语驳句的语义类型系统  4.1 语义类型系统建立的依据和标准  4.2 现代汉语驳句的语义类型系统  4.2.1 常规性驳句(上)  4.2.1.1 指向论点的驳句  4.2.1.2 指向论据的驳句  4.2.1.3 指向论证的驳句  4.2.1.4 指向言外之意的驳句  4.2.2 常规性驳句(下)  4.2.3 非常规性驳句  4.2.3.1 以反问为驳的驳句  4.2.3.2 无能性驳句    第5章 口头辩论语篇的韵律特征与语义表达  5.1 H头辩论语篇在韵律方面的基本特征  5.1.1 口头辩论语篇的音高和语调模式  5.1.2 口头辩论语篇的音长与节奏模式  5.2 口头辩论语篇语音与语义表达的关系  5.2.1 立驳场中音高的升降与语义的关系  5.2.2 驳场中语音的长短快慢以及停顿与语义的关系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声波音高图  附录2 现代汉语“是”字省略句研究——从“是”字省略句看“是”字句的价值  后记

章节摘录

  “论”和“说”,性质是相近的,但也有某些区别,所以在古代把它们分开为两个种类。曹丕在《典论·论文》就说到阐明事理的文章“书论”宜理,陆机在其《文赋》说“论”的文体特点是“论精微而朗畅”,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也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可见,“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论学等文字,而“说”却有不同。刘勰对于“说”的解释是“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又说“凡说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正),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惟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说,“说”通“悦”,就是用口舌以说动人,令人心悦诚服。过于要讨好人一定会变得虚伪。关于“说”的根本要领,是要有利于时而道理严正。从积极方面说是要完成功业,从消极方面说是要无碍于自己的荣显。除非是为了诈骗敌人,否则是一定要讲忠信的。应该把肺腑之言进献给主上,同时调动敏捷的文思加强语言的动听而有说服力。这就是所谓“说”的本质特点。显然,这里是把“说”看作是策士进说献谋的所谓“游说”之辞的。早在晋代的陆机,他在《文赋》中实际已持这种看法,他说“论精微而朗畅,说炜哗而谲诳”。李善注日:“说以感动为先,故炜晔而谲诳。”意思是说,“说”是为了劝说人、打动人的,所以必须注重辞采,说得天花乱坠才行。这是对于“说”的早期解释。我国的论说文源于先秦诸子,诸子散文中有“论”、也有“说”,如《孟子》书中既有论政、论学的文字,也有不少游说诸侯的绚烂、耸听的文辞,特别是记写战国时代策士辞令的《国策》《战国策》等书中,游说之辞就更为大宗。但至秦汉以后,这类文字已基本绝迹。汉以后以“说”命名的篇章论著,一般乃是表示说明或申说事理的意思。故吴讷《文章辩体》称:“按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这个解释是适合秦汉以后大多数以“说”命名的文字的。那么,我们用今天的话说,古文中的所谓“论”,是指理论文;“说”,是指说明文。“论”着重于论理,“说”着重于说明、申释。当然,两者性质几相近,有时也是难以断然区别的。从现存文献看,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的单篇论文。东汉以后,论文的风格开始有了变化。凡以“论”名篇的作品,大都根据一个论点,做周详的推理论证。至唐、宋古文家,已对“论”与“说”加以区别。唐宋以后以“说”名篇的理论性的文章偏重于说明性、解说性,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


编辑推荐

  《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第一部研究汉语论辩体语篇的专著。结合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借鉴系统论、信息论和篇章语言学理论,并借助科学的语言分析结果,建构起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的基本模式系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语论辨体语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