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与修养
1970-1
湖南师大
任莉
428
无
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开放的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语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畅快地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件大事。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任莉老师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在湖南师范大学八四届的毕业晚会上,我看过她和王志(现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等人演的话剧,印象最深的是当年20岁的她居然把一个卖冰棍的老婆婆演得十分逼真。她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声音明亮,吐字清晰。现在的她是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从事现代汉语以及口语训练方面的教学已20年,不仅自己的语言修养有较高的造诣,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与修养方面的经验。年前,她将一大叠的书稿拿来给我看,我经过认真翻阅,觉得是一本好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笔调流畅生动。无论是每章的导读还是相关技巧的分析阐述,都是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觉得亲切自然,有交流感。这是与一般教科书不同的。
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开放的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语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畅快地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件大事。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语言训练与修养》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笔调流畅生动。无论是每章的导读还是相关技巧的分析阐述,都是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觉得亲切自然,有交流感。这是与一般教科书不同的。其次是在全书内容的安排上,作者将观念的导入、现代汉语语音的分析、词汇的扫描、声音的锤炼以及会话、朗读、讲故事、命题说话、演讲和主持人语言修养等依次编排,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和修养体系,既便于读者根据个人的需要分章阅读,又便于教者步步深入地施教。 作为一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语言训练与修养》作者熟谙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要求以及评判标准,将语言修养与应试训练紧密结合。事实上,在普通话得到越来越广泛普及的今天,普通话修养是语言修养的一个基础和前提,只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才是语言修养的最高境界。
任莉,湖南汨罗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口语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级优秀教师。1985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语言教学,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演讲比赛,被评为“全国十佳”。主编的作品有《普通话学习与训练教程》《汨罗市志·方言》,参编的作品有《小学语文评析》《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教程》等。
第一章 生活中的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痛苦与欢乐 第二节 语言的多样性与口才 第三节 语言的修养与品位 第二章 方言与普通话 第一节 方言的价值 第二节 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节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措施 第三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与修养 第一节 汉语拼音方案 第二节 声母 第三节 韵母 第四节 声调 第五节 语流音变 第六节 绕口令训练材料精选 第七节 会话训练材料精选 第四章 普通话词汇扫描与突破 第一节 易混声母、韵母代表字类推表 第二节 容易读错的字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和儿化词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字、词部分) 第五章 声音的锤炼 第一节 声音是人的另一张面孔 第二节 美声三部曲 第三节 关于练声的几点提示 第四节 美声训练方法与材料精选 第六章 朗读训练与修养 第一节 朗读的意义 第二节 朗读的技巧 第三节 朗读作品精选 第七章 讲故事训练与修养 第一节 讲故事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 “话”的技巧 第三节 “表”的技巧 第四节 “话”和“表”的综合练习 第五节 讲故事的准备练习 第八章 命题说话训练与修养 第一节 命题说话的要求 第二节 打腹稿的技巧 第三节 本书作者命题说话作品精选 第九章 演讲训练与修养 第一节 演讲的理念 第二节 演讲稿的准备 第三节 演讲的技巧 第四节 演讲的态势语 第五节 本书作者演讲词精选 第十章 教师职业语言修养 第一节 教师职业语言 第二节 教学语言 第三节 教育语言 第四节 教师语言修养 第十一章 主持人语言修养 第一节 主持人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开场白和结束语 第三节 主持人的串联技巧 第四节 本书作者主持词选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第一章 生活中的语言 第二节 语言的多样性与口才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万种计,尽管这其中有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但有记录的仍有数千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在人们心目中已变得越来越小,有人因此认为语言的统一势在必行。波兰人柴门霍夫早在19世纪末就创造了一种新的据称是简便易推广的世界语。但时至今日,这种语言并没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一点恐怕是这种新造的语言缺少起码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文化基础,不符合语言的自然发展规律。 事实上,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语言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性。对不同的语言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无论从语音、语汇和语法上来看,它都可能有别的语言所无法取代的内容。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尽管我们已经学会了多种语言,但还是觉得用自己最熟练的那一种(多半是母语)最准确、最顺利、最为酣畅淋漓的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口才除了可以看他用一种语言表达是否内涵丰富而又流畅自然,还可以看他掌握语言门类的多少。据说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每到一地,不出一星期就能把当地的方言说得很地道,无疑这是语言天赋极强的表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彼此问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学会、多掌握一些语言总是有好处的,正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的人离开家乡学习工作几年,回到家乡就说一口家乡人听不习,惯的外地话,出现这种情形的人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本来语言适应能力较差,说了一种话就忘了另一种话,怎么也改不回来,这种人除了让人替他感到几分遗憾以外,倒也无可厚非。事实上,这种人并不多见。另一类则是由于错误地认为家乡话土气,认为自己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语言自然也得带点洋气。其实,他不知道,相同的语言是很有亲和力的,不恰当地使用“洋话”,反而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如果说入乡随俗是一种礼节,是尊重他人、有修养的表现,那么,看对象说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则是聪明灵活的表现,也是语言能力强的表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