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
2007-12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王国新
27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虽然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但对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大约在90年代初期才受到学界的关注,而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就更加滞后。 2003年,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的发布解决了我国多年来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系统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旅游类院校在新的分类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近年来,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开始从浅层次的观光类产品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类产品转型;随着航空业和铁路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从而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景区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家。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当,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种种情况都迫切要求旅游类院校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教学,针对我国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新知识,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这本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1世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教材: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是“21世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编写的体系尽量做到“系统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旅游资源学的知识性内容,按照国家标准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将理论、实践和案例三者结合起来编写,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每一章还设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关键概念和基本训练等栏目,以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21世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教材: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在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增加了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3S技术的应用。为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增加了国外旅游资源管理模式的介绍。
第1编 旅游资源总论 第1章 旅游资源 第2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3章 旅游资源的调查 第4章 旅游资源的评价第2编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 第5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6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7章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8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9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10章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11章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12章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13章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开发 第14章 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第3编 旅游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15章 旅游资源管理 第16章 旅游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 第17章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 第18章 旅游区资源开发管理 第19章 旅游资源的现代信息化管理 第20章 国外旅游资源管理模式 第21章 中国旅游资源管理实践主要参考文献
第1编 旅游资源总论 第1章 旅游资源 1.2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特征 1.2.1旅游资源的形成 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人们居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同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形成反差,促使人们离开常居地到异地去旅游,产生旅游现象。 (1)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是具有观赏性及游娱性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是自然界的诸多因子,在不同的历史形成条件及演变阶段,作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而且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1)地球的圈层蕴含了构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岩石、生物、水和大气是构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因此,将人类活动所及的各个圈层中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其潜力是巨大的。 (2)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受地理环境地域差异规律影响。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成一个综合整体,但其各个组成部分还存在着差异,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影响地域差异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地带性差异。是指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沿纬度方向延展,呈现南北方向上的更替差异;二是非地带性差异,是指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而产生的差异。自然旅游景观的分布因此呈现出全球性、区域性、地方性的地域差异规律。 (3)地质作用是塑造自然旅游资源的原动力。地表上每一个自然旅游景观都有一部地质作用的演变形成史:内动力地质作用是决定海陆分布、岩浆活动及地势起伏的力量;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在地壳外部,由气圈、水圈、生物圈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岩石特征的力量,如风化、重力崩塌、剥蚀、搬运及堆积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交替进行,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苍山翠岭、流泉飞瀑、奇峰峡谷等交相辉映,使自然旅游资源成为一个丰富瑰奇的宝库。 ……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虽然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但对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大约在90年代初期才受到学界的关注,而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就更加滞后。2003年,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的发布解决了我国多年来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系统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旅游类院校在新的分类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近年来,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开始从浅层次的观光类产品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类产品转型;随着航空业和铁路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从而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景区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家。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当,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种种情况都迫切要求旅游类院校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教学,针对我国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新知识,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这本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本书是“21世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编写的体系尽量做到“系统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旅游资源学的知识性内容,按照国家标准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将理论、实践和案例三者结合起来编写,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每一章还设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关键概念和基本训练等栏目,以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本书在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增加了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3S技术的应用。为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增加了国外旅游资源管理模式的介绍。
纸质不是很好,不好写字容易透墨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