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与情感

李有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有兵  

页数:

1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朱熹的“中和”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朱熹的哲学、美学、伦理思想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朱子对“中和”问题的探察,是其初入儒学、最终入身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一个不自觉的中国人成长为一个自觉的中国人、从而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门径。作者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关系之展开,从朱熹对心、性之安顿,朱熹功夫论之成立与完成,阐述了“中和”问题属于人在宇宙、世界中的地位问题这一命题。

作者简介

李有兵,1969年生于陕西。1993年至1996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并获文艺美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攻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师。

书籍目录

前言/1第一章 导论: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关系之展开/1第一节 玄冥世界——作为一个参照系的老庄哲学/1 1.老庄天道观(本体论)/1 2.守虚静以浑其心(守中):老庄功夫论/4第二节 人的世界的显现——孔子对儒学的奠基意义/8 1.“人的世界”之发现/8 2.天乃“阙如”者/8 3.“人道”何谓/9 4.孔子论学习/10 5.孔子之意义/14第三节 人道之成立——《中庸》/15 1.“天”作为人道成立之依据/15 2.心与中、和/18 3.率性与教化:(中庸)功夫论/20第四节 人通达天之可能性——孟子之意义/23 1.“性善论”的含义/23 2.直感/29 3.人心对历史的创造/31 4.反思能力之培养/34第五节 历史对人之创造——荀子之意义/37 1.“性恶论”之涵义/37 2.荀子“礼”的本质/38 3.荀子劝学/40第二章 中和旧说:朱子对心、性之安顿/47第一节 朱子哲学形成期之背景资源/47第二节 延平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51 1.对延平学问之理解/51 2.牟宗三对“静坐”说之理解/54 3.朱子对“静坐”说之理解/56 4.延平功夫论/59 5.延平论未发与已发/62第三节 中和旧说分疏/66 1.中和四书之一/69 2.中和四书之二/76 3.中和四书之三/83 4.中和四书之四/88第四节 小结朱子中和旧说与湖湘学之关系/92 1.朱子中和旧说并不全同于湖湘学/92 2.南轩学问与朱子之关系/94第三章 中和新说:朱子功夫论之成立/104第一节 未发—已发新义/106 1.未发一已发名义/106 2.在中与时中/113 3.关于“思虑未萌,事物未至”/119第二节 关于心主性情/124 1.心之主宰作用/125 2.心主性情/132第三节 涵养与察识/135 1.“主敬”功夫/135 2.朱子对胡五峰功夫论之批评/144第四章 大学功夫:朱子功夫论之完成/159 1.小学功夫与大学功夫/161 2.格物与致知/162 3.诚意与正心/171 4.齐家治国平天下/174参考文献/182


编辑推荐

本书以朱熹的“中和”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朱熹的哲学、美学、伦理思想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朱子对“中和”问题的探察,是其初入儒学、最终入身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一个不自觉的中国人成长为一个自觉的中国人、从而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门径。作者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关系之展开,从朱熹对心、性之安顿,朱熹功夫论之成立与完成,阐述了“中和”问题属于人在宇宙、世界中的地位问题这一命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与情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