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许晓光,莫建杰 著 许晓光、 莫建杰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许晓光、 莫建杰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

许晓光,莫建杰 著  

页数:

288  

前言

为更好地适应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对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基础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并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教材。本教材是按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2009年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参照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门学科的内容。全书共编写了108学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本教材可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涉外护理、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为了尽量适应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编写中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尝试:一、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不苛求知识体系的完整。针对以往偏全、偏多、偏难和偏深的内容,强调取舍得当、深广适度,如对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章中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和弱化调整,以期更加贴近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岗位需求。二、增加了图谱的比例,使更多抽象的描述变为具体的图像,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全书图片总量达到了400多幅,更加彰显了形态学学科的特点,这也是本教材最大的特点。三、处理文字时力求条理分明、语言清新流畅、生动简捷,内容浅显易懂。以适应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此外,我们在编写时与《生理学》编委组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尽力使内容上相互衔接、呼应,让这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更加协调和统一。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编写经验不足、编写时间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缺点或错误,欢迎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本教材不断完善。最后,我向参与编写本教材的所有编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供护理、助产、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使用)》是按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2009年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参照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门学科的内容。全书共编写了108学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本教材可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涉外护理、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一、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和学科地位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三、常用的解剖学术语和方位第一章 基本组织第一节 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二、腺上皮和腺第二节 结缔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二、软骨及骨组织三、血液第三节 肌组织一、平滑肌二、骨骼肌三、心肌第四节 神经组织一、神经元二、神经胶质细胞三、神经纤维四、神经末梢第二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一、概述二、躯干骨及其连结三、颅骨及其连结四、四肢骨及其连结第二节 肌学一、概述二、躯干肌三、头肌四、四肢肌第三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三、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第二节 消化管一、口腔二、咽三、食管四、胃五、小肠六、大肠第三节 消化腺一、口腔腺二、肝三、胰第四节 腹膜一、腹膜和腹膜腔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三、腹膜形成的结构第四章 呼吸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呼吸道一、鼻二、咽三、喉四、气管和主支气管第三节 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态二、肺的组织学结构三、肺的血管第四节 胸膜和纵膈一、胸膜二、胸膜腔和肋膈隐窝三、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四、纵隔第五章 泌尿系统第一节 肾一、肾的形态和位置二、肾的大体构造三、肾的组织结构第二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一、输尿管二、膀胱三、尿道第六章 生殖系统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一、睾丸二、生殖管道三、附属腺体四、外生殖器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输卵管三、子宫四、阴道五、女性外生殖器第七章 脉管系统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一、心脏二、血管第二节 淋巴系统一、淋巴管道二、淋巴组织三、淋巴器官第八章 感觉器第一节 视器一、概述二、眼球三、眼副器四、眼的血管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外耳二、中耳三、内耳四、声波的传导第三节 皮肤一、皮肤的微细结构二、皮肤的附属器第九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二、脑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四、脑脊液及其循环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二、脑神经三、内脏神经第四节 传导路一、感觉传导路二、运动传导路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第一节 垂体一、垂体的形态和位置二、垂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第三节 甲状旁腺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二、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第四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二、肾上腺的组织结构第十一章 胚胎学概要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生殖细胞的成熟一、精子的成熟二、卵子的成熟第三节 受精一、受精的条件二、受精的过程三、受精的意义第四节 胚泡的形成和植入一、卵裂二、胚泡形成三、植入四、蜕膜第五节 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一、三胚层的形成二、三胚层的分化三、滋养层的发育第六节 胎膜和胎盘一、胎膜二、胎盘第七节 胎儿的血液循环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二、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三、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实验指导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基本组织(一)实验二 基本组织(二)实验三 运动系统骨学(一)实验四 运动系统骨学(二)实验五 运动系统肌学实验六 消化系统大体实验七 消化系统微细实验八 呼吸系统大体实验九 呼吸系统微细实验十 泌尿、生殖系统大体实验十一 泌尿、生殖系统微细实验十二 脉管系统大体实验十三 循环系统微细实验十四 感觉器大体实验十五 中枢神经系统大体实验十六 周围神经系统大体实验十七 脑和脊髓的传导路实验十八 内分泌系统微细实验十九 胚胎概观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3.胸肌重点观察以下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4.膈在打开胸、腹壁并暴露膈肌的大体标本上观察膈。膈是位于胸、腹腔之间呈穹隆形的扁肌。膈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腱性结构,即中心腱。膈上有3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其中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裂孑L,孔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孑L,内有下腔静脉通过。5.腹肌腹肌大多为阔肌,可分为腹前外侧壁肌和腹后壁肌两部分。(1)腹前外侧壁肌:重点观察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观察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观察腹前外侧肌群形成的特殊结构:①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分前、后两层。打开腹直肌鞘前层,掀开腹直肌,可见在脐下4-5cm处,鞘的后层缺如,游离的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为弓状线。在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深面为腹横筋膜。②腹股沟管: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长4~5cm的斜行裂隙。在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内口即腹股沟管深环,位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 e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出口,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2)腹肌后群:主要有腰大肌和腰方肌。6.盆底肌主要观察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三)头肌头肌分面肌和咀嚼肌。1.面肌包括颅顶肌、眼轮匝肌和口周围肌。2.咀嚼肌主要有颞肌、咬肌。(四)上肢肌包括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1.肩肌重点观察:三角肌。2.臂肌重点观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前臂肌(1)前群肌:在前臂前面观察,可见到四层肌肉:①第一层,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②第二层,为指浅屈肌。③第三层。位于桡侧的是拇长屈肌,位于尺侧的是指深屈肌。④第四层,即旋前方肌,位于尺、桡骨下部前方,呈扁平四方形。


编辑推荐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教材•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供护理、助产、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使用)》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教材•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供护理、助产、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使用)》可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涉外护理、药剂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