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整合战略
2002-12-1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云
304
1999年,笔者出版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现在又出版了“技术创新新思维”丛书(共三册)的第一册--《技术创新整合战略-一技术创新新思维与实战案例》。《中国制造》一书主要从宏观经济角度阐述了制造业振兴战略,而“技术创新新思维”丛书主要阐述我国工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中国制造》和本丛书都非常重要,内容彼此关联,相辅相成,都围绕实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有了正确的宏观经济战略还不足以保证实现工业的全面振兴,还需要一整套从行业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这是振兴工业特别是振兴工业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本丛书探讨的重点。
刘云,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生,主要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咨询与策划,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咨询与策划,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管理、文化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咨询,曾为多家企业及政府部门做过咨询与策划。曾于1999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总序一 科技力量薄弱与分散: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二 案例分析(一):企业如何依靠和利用全国的科技力量1. 巧借八面来风2. 贫穷不应属于我的祖国3. 海尔的“借力观”与澳柯玛的“借脑工程”4. 江中制药厂的智力引航工程5.“蜜蜂采花”与“交叉战术”6. 开放式的三九集团医药研究院7. 巨能钙的突破8. 东阿集团的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9. 宝钢的“技术统一战线”10. 委托搞科研,借脑兴企业11. 依靠全国科技力量来推进国产化12. OEM(委托定制)在高技术企业中的运用13. 深圳的“借脑工程”14.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三 外部尖子科技人才: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一)尖子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人才数据库与网络在利用尖子科技人才中的作用(四)”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动“的成效与局限性”四 案例分析(二):企业如何利用外部尖子科技人才1. 钱从“外脑”来2. 独具一格的人才链理论3. 借“科技脑袋”发财4. 借人之脑为我用,科技兴业求发展5. 编内虽无正式科技人员,编外却有成套技术骨干6. 织就编外智慧网,广揽项目拓市场7.《现在出发》8. 图书馆里找人才9. 借来的“诸葛亮”10. 人才租赁制11. 变人才所有为人才所用12. 科技人才“软流动”13. 与其增加人员编制,不如利用外部科技人才五 依靠和利用全国科技力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撑杆跳”与“借东风”(二)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三)促进杂交优势与交叉研究……六 科技招标:企业依靠和利用全国科技力量的首选方式七 可供企业依靠和利用的四股科技力量八 科研院所和高校如何运用整合战略九 国外科技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 “三赢”模式与多向整合参考文献
实践证明,“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确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种重要形式,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推进产、学、研的联合与协作的有效途径。正如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如所总结的:“千厂千会协作行动”是一面旗帜,也是广大科技人员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贡献自己力量的“舞台”。 “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各级、各类科技协会、学会具有很强的科技实力,是企业可借助依靠的“重要外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依靠利用学会强大的科技力量来为自己的技术创新服务。 不过“千厂千会协作行动”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一样,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的一种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有优点也有缺点。 “千厂千会协作行动”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地域限制。如前面提到的,大连渔轮公司与辽宁造船工程学会的合作,陕西省药理学会与延安制药厂的合作,重钢与重庆金属学会的合作,这些厂、会合作都没有超过省的范围,且都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厂、会合作。一个企业通常只与一个学会开展厂、会合作,但一个地区如省、市所属某个学会的科技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企业既然要依靠利用全国的科技力量,也就包括依靠利用全国相关学会的科技力量。知四川长钢集团就不能局限于只与四川省金属学会开展合作。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金属学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四川长钢集团敢于打破厂、会合作的地域限制,放眼全国,与外省金属学会开展跨省的厂、会合作,而且不仅与某个外省金属学会开展厂、会合作,还与多个外省金属学会开展厂、会合作,那么长钢集团就可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众多的金属学会的科技力量都动员组织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