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逻辑案例与习题

曾秋,唐晓勇 主编,廖伟,谷飙 副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秋,唐晓勇 主编,廖伟,谷飙 副主编  

页数:

203  

字数:

22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西部唯一的财经类全国重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正快速步入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人类社会的变革前所未见的迅猛、深刻、广泛。以电子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和纳米科技为带头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地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但归根结底体现在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造就上。在这个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正在实现或者说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正是在这个新时期,西南财经大学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所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一直在严肃思考、热烈讨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取得过卓越成绩的西南财经大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为国家金融、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重要基地的作用?并力求得出一个更为完美的答案。西南财经大学广大师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带领下,立足自身实际,深入学习、广泛调研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经验,经多轮反复论证,形成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本,以高素质人才为基。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受制于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转换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塑造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内容概要

学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建设工作。编写队伍学术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注意吸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学术研究最新成果,跟踪国际学术发展新动态,力求使教材内容反映当代学术前沿;同时,立足新时期本科教学特点,使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学校期望通过出版与使用这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系列教材,达到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塑造科学精神的目的,也希望能为我国高等财经院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逻辑案例及其分析 1.2 教材练习题及其答案 1.3 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第2章 概念 2.1 逻辑案例及其分析 2.2 教材练习题及其答案 2.3 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第3章 判断和推理概述 3.1 逻辑案例及其分析 3.2 教材练习题及其答案 3.3 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第4章 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4.1 逻辑案例及其分析 4.2 教材练习题及其答案 4.3 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第5章 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推理(上) 5.1 逻辑案例及其分析 5.2 教材练习题及其答案 5.3 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

章节摘录

(5)所以只能用非常规方法即将乱麻斩断,就容易理直了(Q)。[逻辑案例10老外选书法作品]我们老板突然迷上了书法,没事的时候,经常提笔写上几幅,简单地装裱后挂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很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最近我们公司接了一宗英国业务。老板知道我的英语能对付几句,便让我当翻译。业务谈得很顺利,双方皆大欢喜。正事忙完后,老板让我问问英国人对他书法的评价。得到对方夸奖后,老板一高兴,大方地说:“难得有外国朋友对书法感兴趣,请您从墙上这些书法作品中挑一幅拿走,算是我的见面礼吧!”英国人客气一番后,开始顺着这面墙挨幅挑选,一边挑一边赞不绝口。挑了很长时间,英国人终于在某一幅字面前站定。然后他一边竖着大拇指,一边用生硬的汉语说:“这幅,最好,我要了!”老总的脸立刻红了。我忙走上去解释:“对不起,这幅不能给您,您选中的不是书法作品,而是打印出来的《公司员工守则》!”问题:老板的想法为什么会出岔?逻辑分析这个故事的幽默点在于,老板以为老外懂书法,能在自己的作品中选中一幅。可这个老外并不懂中国书法,他只是按自己的审美观选了一幅整齐划一的“中国字”。老板的想法是这样的:(1)如果老外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则他懂中国书法(P-Q)。(2)这个老外对我的作品赞不绝口(P)。(3)所以这个老外懂中国书法(Q)。但是,这个老外实际上并不懂中国书法,他只是出于礼貌而表示赞赏。在这里,老板的推理犯了一个错误,即他的大前提是假的。前提(1)应该改为:如果老外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则他或者懂中国书法(P),或者只是出于礼貌表示赞赏(R)。其结论应该是一个选言判断(P V R)。若老板能想到这一层,就不会贸然地叫老外挑书法作品了。[逻辑案例11有钱人的特征]老B和小A闲谈时聊起有钱人的特征。

后记

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同样的,逻辑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文章典籍和轶闻趣事中、在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逻辑的影子无处不在。那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了解逻辑知识,既是一条学习逻辑知识的有效途径,又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逻辑训练的思维旅行。《逻辑案例与习题》就是按照这一写作理念编写的。本书还提供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通识教程》教材练习题的参考答案,编制了与各级各类逻辑能力测试相关的、富有针对性的逻辑扩展训练题及其答案。所以,本书既是一本与《逻辑通识教程》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导读物,亦是一本可以独立使用的集逻辑知识性、逻辑趣味性和逻辑能力训练于一体的逻辑通识读物。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及其承担的工作如下:第1章导论(谷飙,西南财经大学);第2章概念(廖伟,西南财经大学);第3章判断和推理概述(谷飙,西南财经大学);第4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谷飙、廖伟,西南财经大学);第5章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推理(上)(胡晓萍,四川教育学院);第6章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推理(下)(胡晓萍,四川教育学院);第7章归纳推理(龙小平,电子科技大学);第8章类比、假说和预设(龙小平,电子科技大学);第9章论证(谷飙,西南财经大学);第10章逻辑规律(曾狄,西南财经大学)。全书由主编曾狄、唐晓勇设计编写大纲并统稿,廖伟、谷飙协助主编工作。


编辑推荐

《财经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系列教学辅导书•逻辑案例与习题》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逻辑案例与习题 PDF格式下载



很实用,结合逻辑学教材,边学理论边做题,进步很快


这本书只要是案例比较丰富,但是有些解释不够清楚,总体上还满意。但是不能原谅的是有些习题和答案解释存在错误。编辑者真是不够细心,不够负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