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住宅·城市

李振宇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振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柏林和上海是很不相同的城市,但都经历了急速和畸形的发展、早期的繁荣、被分割的沧桑、二战之后严重的住房紧缺;随后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城市和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大发展。两个城市在住宅区和住宅的类型上呈现出许多相似和不同的形态,反映出了各自社会影响因素、规划和设计思路以及地理气候的特点。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对柏林和上海1949 年以来的城市住宅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住宅发展的各种社会背景因素,进行专题比较,得出历史发展主线异同的比较结论。下篇为住宅形态类型的分析比较,对两个城市的住宅区总体布局各种模式、住宅单体平面的各类实例以及住宅建筑改造的各种方式进行分析,从中得到类型对比的结论。 作者通过亲身感受和长期实地调查,试图为认识我们今天的城市和住宅发展的过程中的利弊提供帮助,同时为国际化的研究合作提供有关的资料和依据。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和数据资料,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等专业工作者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振宇,1964年生,江苏常州人。1981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86年本科毕业,并师从陈从周教授攻读中国园林史。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现任副教授。1996年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1999-2001年爱国家公派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柏林工大(TU Berlin)留学,2002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刘云教授和彼德·海尔勒(Peter Herrle)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住宅与居住区设计,中外住宅比较研究,住宅类型学。主要设计作品:上海莲浦花苑住宅小获,获建设部试点小获金牌奖(2000年,合作人郑士寿、张小岗);福州天元花园住宅小区,获人居环境奖(2001年,合作人戚广平);青岛湖光山色住宅小区,获建设部住宅环境创新风暴奖(2002年,合作人王志军、蔡永洁)。
著有《小住宅方案设计》等6本专著,《欧洲住宅探幽》等有关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上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发展的历史比较和分析 1 历史背景 1.1 柏林城市和住宅发展历史背景(13世纪-1949) 1.2 上海城市和住宅发展历史背景(13世纪-1949) 2 住宅建筑发展的过程(1949-2002) 2.1 重建和初创:20世纪50年代 2.2 发展与排徊:20世纪50年代 2.3 探索与改革:20世纪80年代 2.4 机遇与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3 影响住宅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分析 3.1 影响柏林住宅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2 影响上海住宅发展的主要国素分析 4 居住发展历史的比较 4.1 历史背景的异同分析 4.2 影响居住发展的因素比较 4.3 住宅发展过程的比较下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设计形态分析和比较 1 住宅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1.1 柏林住宅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1.2 上海住宽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2 住宅单体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2.1 柏林住宅单体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2.2 上海住宅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3 住宅建筑的改造 3.1 柏林住宅的更新与维修 3.2 上海住宅的更瓣与维修 4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类型特点的比较 4.1 朝向、间距与住宅区特征 4.2 住宅区与城市空间 4.3 总体布置类型的异同 4.4 住宅平面类型的异同 4.5 住宅建筑改造方式的区别终结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建筑分析比较结论 附录1 柏林住宅总体布置类型表 附录2 上海住宅总体布置类型表 附录3 柏林与上海住宅发展年表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住宅·城市 PDF格式下载



比较方法,详细,科学,系统地论述了柏林上海的住宅建筑的同与不同。对喜爱建筑的人,对专业搞规划的决策人,对具体设计户型的人,乃至对自己装修的人,都有借鉴价值。而且,非常好的一个地方是里面论述了两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区别造就了建筑和住宅的不同,是人拓宽了视野。


评论赚分。。书还没看。。


德国的住宅比较理性,本书遴选的户型例子比较好,写的也很有条理,对学生和实际工作者都有启发


比较方法,值得反思借鉴.


书有折损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