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解释的向度

张清民 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清民  

页数:

320  

字数:

265000  

内容概要

全书内容跨度虽大,但在内在的精神脉动上,有一线贯穿其间,那就是我对人生与文艺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这些理解具全落实在下运面: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关注人生的意义,个体存在的价值与尊严,艺术、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位置与作用,现代艺术的处境与艺术解释的向度,文学创作的精神维度与终极关怀,现代审美理论对艺术、文学的整合与阐释能力,古典理论在现代的再生能力等等。 这本书为我的学习历程画了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画得不够圆,画得歪歪斜斜。但也正如西哲所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到黄昏时才起飞。思想的成熟需要时间与人生经验的历练,既然这些文字属于学步之作,我想尊敬的读者诸君一定会原谅其间存在的稚嫩与粗糙。 本书主要分为艺术解释与哲学追问、艺术解释与当代语境、艺术解释的个案分析三部分内容,可供文学艺术专业学生选修。

书籍目录

批评的文体(代序)上篇 艺术解释与哲学追问 存在哲学与中国古代道家精神的遇合 阳明哲学是东方存在主义现象学 言与德:意义建构的限度与可能 阶级意识:超越异化之途 ——卢卡契异化观再认识 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无尽头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 艺术解释的向度 艺术·人生·真理 ——评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 解释视界中的艺术功能 建国前我国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化言路分析 试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结构与内涵.中篇 艺术解释与当代语境 技术时代的艺术处境 ——本雅明与艺术现代性问题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造 ——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后现代景观下的艺术生产 现代性与中国语境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形态的确立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主潮 传统诗学的三种现代转换模式 模仿说的发展与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 文学理论形态学刍议 转型期文艺功能的嬗变 市场经济下的艺术生产规律新探 市场化:艺术之路向“钱”方? ——与张来民先生商榷下篇 艺术解释的个案分析 生命世界的感悟与探索 ——对梦阳诗的一种解读 生·死·爱·梦 ——寿静心小说《心脏病》释读 叙事、反讽与包容诗的理想 ——评静心长篇小说《迷旎花园》 博客文学现象批判 自我改写的写作 叙事研究与社会学立场 生命的尊严依然是问题 走出传统观念的藩篱 ——评张来民著《作为商品的艺术》 “名家”的失范 并非必要的疑问 怀古与创新后记


编辑推荐

  《艺术解释的向度》主要分为艺术解释与哲学追问、艺术解释与当代语境、艺术解释的个案分析三部分内容,可供文学艺术专业学生选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解释的向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