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范广军 范广军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范广军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

范广军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这本书,实际上提出并力求回答了三个问题:其一,中国共产党是否有社会公正思想。其二,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是如何实现的。其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社会公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保障社会公正,在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奋斗目标、纲领和执政理念中并不突出,也没有被纳入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重点,如果不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存在。这毫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战争、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与经济建设的环境中,其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与此相联系的是残酷的战争,急风暴雨似的革命,声势浩大的运动和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难以顾及民生与社会建设问题。即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党的文件,提到社会公正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此外,在极“左”思潮和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由、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等一类主张都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排斥。实际上,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追求。空想社会主义就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公正为己任。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实际上提出并力求回答了三个问题:其一,中国共产党是否有社会公正思想。其二,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是如何实现的。其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社会公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书籍目录

导论一、选题意义二、研究现状三、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限度五、相关概念分析第1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建构基础1.1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1.1.1 唯物史观与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1.1.2 唯物史观在社会公正研究中的具体运用1.1.3.唯物史观与社会公正思想的建构起点1.2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制度基础1.2.1 资本主义制度的非公正性1.2.2 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对公正性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公正性第2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2.1 起点公正2.1.1 制度公正2.1.2 基本权利公正2.1.3 机会公正2.2 过程公正2.2.1 规则公正2.2.2 程序公正2.3 结果公正2.3.1 起点公正和过程公正之矫正结果的结果公正2.3.2 起点非公正或过程非公正之矫正结果的结果公正2.3.3 起点公正和过程公正之自然发展结果的结果公正第3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的功能定位3.1 激发社会革命的功能定位3.1.1 激发社会革命的前提3.1.2 激发社会革命的结果3.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3.2.1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3.2.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3.3 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定位3.3.1 促进社会和谐3.3.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4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的实现手段4.1 革命与阶级斗争手段4.1.1 运用革命与阶级斗争手段的原因分析4.1.2 对革命与阶级斗争手段的进一步探索与停滞4.2 改革与发展手段4.2.1 革命与阶级斗争手段向改革与发展手段的历史转型4.2.2 运用改革与发展手段实现社会公正的弊端及解决方式4.3 计划和市场手段4.3.1 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手段4.3.2 兼容市场机制的计划手段4.3.3 兼容计划机制的市场手段第5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的判断标准5.1 生产力标准5.1.1 物质生产力标准5.1.2 精神生产力标准5.2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准5.2.1 生产力标准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准之关联5.2.2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准的具体解读5.2.3 贯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准的三原则5.3 历史标准和整体标准5.3.1 历史标准5.3.2 整体标准第6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社会公正问题6.1 新时期的主要社会公正问题6.1.1 政治公正问题6.1.2 经济公正问题6.1.3 思想文化与教育公正问题6.2 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6.2.1 政治原因6.2.2 经济原因6.2.3 思想文化与教育原因6.3 实现社会公正的政策措施6.3.1 政治方面的政策措施6.3.2 经济方面的政策措施6.3.3 思想文化与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域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这种东西正如米尔伯格正确说过的那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以判断的各种情况很简单,公正、不公正、公平、法理感这一类说法甚至应用于社会事物也不致引起什么误会,可是在经济关系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说法却会造成一种不可救药的混乱,就好像在现代化学中试图保留燃素说的术语会引起混乱一样。”①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某些阶级的社会公正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表现出“超阶级性”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剥削阶级由于其在上升时期的利益“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有更多的联系,在当时存在的那些关系的压力下还不能够发展为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此其所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具有某种“普遍”的形式,似乎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但这种利益的共同性质“只是就这种胜利使这些个人现在有可能升入统治阶级而言”。一旦新的统治阶级夺得政权,“非统治阶级和正在进行统治的阶级之间的对立也发展得更尖锐和更深刻”②,其社会公正思想的阶级性质就会凸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建立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思想观念看做是永恒的、公正的说法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产阶级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它即将出版之际,回想三年来的人大生活,恩师的教诲历历在目,同学的勉励犹在耳畔,校园的一草一木值得分外留恋。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李景治教授。李老师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一丝不苟。三年来,我的博士论文,从基本思路的构思,到写作框架的建构,以至写作中每一个细节的推敲,都凝结了李老师的心血。师恩浩荡,师恩难忘,能够成为李老师的学生,实乃我一生中的幸事。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梁树发教授和师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邱守娟研究员。三年来,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抑或是学术研究中的困惑,梁老师和师母都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我清楚地记得,梁老师去年给我修改论文,竟然达五遍之多。我要感谢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教授、张文红教授,中共中央党校胡振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光明教授、孔凡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放教授、蒲国良教授、陈新明教授、向文华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立雄副教授,以及其他所有关心我成长的老师。本书也凝结了他们的心血。我的同学姚望、陈娥英、谷佳媚、李家祥、苏淑民、徐学谦、刘雅贤、谷亚红、王宏强、宫玉涛、柴宝勇、王俊生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是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本来想当毕业论文参考资料来,最后换题目了,就当课外书读了读,作者写的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