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

舒育玲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9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舒育玲  

页数:

152  

字数:

13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类历史的发展充满着辩证法。一方面,总是有新事物的出现冲击着既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推动历史的进步;同时,这种推进的过程又并非回荡着温情脉脉的旋律,常常伴随的是生命的杀戮、善良的破碎和美好的毁灭;但是,以善和美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又是更高层次上真善美的统一。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总的来说,它以其超稳定的结构形态缓慢前行,但在某些阶段、某些方面,它又经受着或剧烈的争夺、或反复的跌宕、或死水微澜般的波动。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局部的、阶段性的、有限的变动,其外在和内在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民族的争斗;二是统治者自身的分裂;三是来自底层百姓的反抗。这三大因素的冲击时大时小、时急时缓、连绵不已。诚然,那些充满着血与火的呐喊呼号,最终湮灭在冰寂的历史长河中,即使是改朝换代带来的刹那社会外在结构的巨大错动,迅速地也因汉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内敛力同化而回归正轨,没能带来中国历史的焕然一新;但是,细观那一次次社会结构的风云激荡,其对社会某一阶层、或对个体命运的强力扭曲和扼杀,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心灵世界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激发的心灵蜕变,充实和丰富着历史的内涵;并且这种心灵蜕娄变而爆发出的对生命更新的追求和创造,无疑又为外在历史的发展增添了多姿多彩。 本书系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中的一本,共分为四章:宏村: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地: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宏村: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宏村:博大精深徽文化底蕴的蓝本。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宏村,能够让我们进入沉睡的村落,在残存的遗物中触摸徽州祖先的脉动,梳理徽州文化的脉络。探索者绝大多数也都沐浴着徽州文化成长,他们在情感上与徽州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书籍目录

引言一、宏村: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二、宏村: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三、宏村: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四、宏村:博大精深徽文化底蕴的蓝本附录

章节摘录

和谐有序的乡村社区:呈坎——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第一章 徽州社区中的呈坎一、“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北部,地处黄山南面余脉灵金山、丰山之间的盆地中,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15公里。据清代罗应隚《呈坎沿革》记载:“呈坎地属歙县,原名龙溪。在隋时为荒壤。至唐末始草创为村,改日呈坎。”明清时期一直隶属歙县通德乡十四都,1949年后先属许村区,后改属岩寺区,现属呈坎镇,为镇政府所在地。该村现有居民600余户,人口约3000余人,是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古村落。199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同年,罗东舒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呈坎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世不迁之地”据考古发现,呈坎村为古代遗址,曾出土一批石器、陶器和青铜器、铁器等。石器有石刀片、刮削器和网坠;陶器中有陶罐、陶纺轮;青铜器有青铜编钟;铁器有矛、銎、双刃剑等。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现场勘测推定一部分是西汉中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用具,一部分系新石器时代遗物。依据专家的推测我们知道该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由这个结论,我们还可以推断出呈坎及徽州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的活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 PDF格式下载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宏村——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不错


替朋友买的,她说很好~


关于宏村的一书,特色不足。


相关图书